注:2021年3月,我與朋友們一起共讀了《生命的重建》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最負盛名的心理治療師、杰出的心靈導師露易絲.海。
本書圍繞“愛自己、接受自己,找到生命的價值”這一主題娓娓道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16個章節的內容,文字上的表述并不長,但細細品讀之下,其對生命的震撼力卻令人折服和動容的。
每個人都期盼自己擁有美好的人生,如果我們按書中所述來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我們的生命就可以重建。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 與露易絲一起探討
第二部分 讓這些思想開始運轉
第一部分中包括了九章的內容,分別圍繞九個論點展開,中間穿插有多項練習,最后每章均以積極的宣言結束,這是一個使你建立積極觀念的流程。
露易絲.海在書中提出的重要論點包括:
1.我所相信的--“智慧和知識的大門永遠開啟著”。
書中寫到:我們真的會變成我們自己所想的那樣。我們認為自己好,自己就會更好;認為自己壞,自己就會更壞。所有我們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個人感悟:我的生活現狀,是由我自己制造的,我是自己惟一的思考者。我追求平靜、富有、輕安、平衡的生活,我也100%相信自己可以擁有這樣的生活,這是我人生下半程在想法和信念上對自己的承諾,我現在思想和語言將創造我的未來,我力量的源泉來自于”當下“。
書中寫到:怨恨、批評、內疚、恐懼,是我們生活中四種最壞的習慣。這四種壞習慣造成了我們身體上和生活中的主要問題。這四種習慣起源于喜歡責怪他人,卻從不勇于承擔責任。
如果我們敢于對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負責,那么就不會責怪任何人。別人會以某種方式對待我們,是因為我們的信念吸引別人以那種方式對待我們。
個人感悟:以上四種最壞的習慣中,于我而言,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批評“,我批評他人,也責怪自己,事情的結果往往難有建設性。以前這一模式不斷在我的工作、生活中上演,現在我下定決心:改變這一模式,傾聽他人的想法,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尊重客觀情況,從從容容,才可以平靜、有力量的去解決問題。
當批評的聲音在心中升起,急躁的情緒涌現,這種情況是在提示我:慢下來,冷靜下來,聽聽別人的想法,也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和空間,冷靜的想想,如何說和做,結果會更好。
2.你有什么問題--”我能夠看清自己的內心“
書中寫到:我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我的人際關系失去了和諧、我的經濟狀況不佳、我的生活是一團亂麻……,不管從表面上看他們的問題是什么,只要明確一個核心點:愛自己!就可以讓我們的生活發生奇跡般的變化。
個人感悟:愛自己就是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是有價值的。那些對自我的否定,比如:我不夠好,我沒有能力,我不行……;對自己的苛責,比如:我應該,我必須……等等,揪出這些元兇,我們就有了創造力,那樣“問題”就很少是真正的問題。
3.問題出自哪里--”過去已經無法將我羈絆“
書中寫到:有問題存在,就有問題的根源;我們感覺不夠好,是因為缺乏自我肯定。限制性信念,多來源于我們的原生家庭,如同精神垃圾,需要從思想中清除掉。
個人感悟:雖然我們知道了限制性信念源于我們的原生家庭,但我們并沒有權力去抱怨父母。因為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將我們養育成人,我們明白向父母學習和超越的地方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帶著感恩的心對待父母,青出于藍要勝于藍。
4.問題是真的嗎?--“只有真實的那部分是我們不能改變的“
書中寫到:如果我們想過快樂的生活,我們就必須去想快樂的事情。如果我們想過富裕的生活,我們就必須去思考財富的本質。如果我們想得到充滿愛的生活,我們就必須追求愛的真諦。我們輸出的思想和語言會以同樣的形式返回我們這里。
個人感悟:我想擁有快樂、富有、充滿愛的生活,如何實現呢?我是自己世界的主宰,我的人生劇本由我來主演,我有家人、朋友、工作、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每天帶著感恩的心情體驗身體和心靈發生的美妙,愛自己、贊同自己,并不虛榮、自大、孤芳自賞,充分的尊重自己和他人。
5.我們現在該做什么—“看到我的模式,我選擇改變”
書中寫到:你付出的一切最后都會回到你這里,這是一種模式。比如,你付出憤怒,你就會創造出更多憤怒的事情。所以,下定決心:“改變這個模式”,深入到自己的內心深處,每一層舊觀念都要被新思維代替。
個人感悟:在某種場合,會有一種情緒在我的感受中浮現,那就是嫉妒與羨慕。如作者所言,我付出嫉妒與羨慕,生活中就總會有讓我感到嫉妒與羨慕的事情,深挖了其中的原因:我看見是來自于童年的比較、貧窮以及不配得感在操控著我,我已經成長,我明白攀比只能讓我失衡,我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價值,我不需要嫉妒與羨慕。
6.拒絕改變--“我處在不斷變化的生活的河流之中“
書中寫到:我們的每一種習慣,我們一遍又一遍反復經歷的那些事,我們不斷重復的行為模式,都源于我們自身的某種需求。這種需要與我們的一些觀念保持一致。如果這種需求不存在,我們就不會有這樣的習慣。
個人感悟:我一遍一遍經歷的憤怒、責備、批評等情緒模式,都和我的一些信念相關,別人的一些行為我會解讀為對自己的”輕視、看不起、不尊重、不應該……,這些情緒和解讀的背后,是對獲得他人認可的強烈需求,放棄這種虛妄的需要,我的自我價值來源于自身而非他人。
7.怎樣改變--“我輕松愉快地走過了那座橋”
書中寫到:培養丟棄消極信念的愿望的需要,寬恕幾乎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個人感悟:我正在發火,我放棄對發火的需要;我發火就會制造糟糕的人際關系,我放棄對糟糕人際關系的需要;人際關系糟糕,我的情緒就會差,我會責備與批評他人,我愿意放棄對批評的需要;我常常“評批”,其根源來源在哪?小時候,我的父母常常批評我,否定我,我放棄自我否定的需要。在我“批評”時,就好似回到小時候,而我化身為父母,指指點點的評批著小時候的自己,我放棄對”批評“的需要,就可以走過那座橋,去改變這個批評的模式。
8.建立新的一切--“我已經知道心中的答案”
書中寫到: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哪里就會成長,而且會成為你生活中永久存在的東西。遠離否定的事物,把注意力放在你真正想要的肯定的事物上。自我贊同和自我接受是通往積極改變的必由之路。所有的好事都從自我接受開始。“我贊同我自己“,這個信念,能使你的潛意識里的能量激發出來。
個人感悟:我把注意力放在健康、財富、關系上,我對自己說,我贊同自己,我有方法、有能力、我自省、自律、感恩,在我關注的這些方面我會收獲滿意的成果。我是一切問題的答案。當機會和威脅同時出現時,在明確我可以接受的底線后,我會播下希望的種子,選擇相信機會。
9.每日功課—“我樂于實踐新思維的技巧“
書中寫到:你必須學習大腦思維運轉的規律,你不能向舊的思維方式屈服,你必須學習和使用新的語言。這樣,當你真正實踐的時候,“奇跡“將會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個人感悟:我要學習和使用新的語言,讓新思維運轉。我要早感恩:向自己肯定白天所有的事情都會順利進行,晚祈禱:回顧一天中發生的事情,向自己聲明我會睡得很好。
我的祈禱詞:
在我廣闊的人生中,變化是我生活中的自然規律,我愿意改變。
寬恕比我想向的要容易,伴隨著快樂的感覺,我越來越愛自己。
改變我的思想我感覺很好,我在學習選擇體驗今天的喜悅。
我贊同我自己,我的世界一切都好。
第二部分 讓這些思想開始運轉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從人際關系、工作、成功、財富、身體,五個方面分別用五個章節來論述。我從中得到的啟發如下:
1. 人際關系:我們和周圍的一切關系,全都反映出你和你自己的關系。小時候大人對待我們的方式,通常與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相同。關系如鏡子一樣映射出我們自己,他人身上那些你不喜歡的品質,可能正是你自己身上也有的品質。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肯定自己、愛自己開始,改變我們自己,這是改變他人的唯一方法。
2. 工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為自己而工作。工作讓我們愉快、健康、創造價值。
3. 成功:如人生意義一樣,成功也具有個人化特點。我認為自己是成功的,這是對自己最大的褒獎。實現目標的路上,我們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多次,要嘗試另外的方法,直到做正確了為止。
4. 財富:我為美好的生活而工作、而積累財富。想象我此刻正站在波光粼粼的大海邊,在金色的沙灘上,我張開雙臂,我對大海說:我期待屬于自己的最好的財富,我配得最好、最富有的生活。
5.? 身體:我們自己創造了我們稱之為疾病的東西。身體,就像生活中的其他東西一樣,是你內在思想和信念的反映。我的身體反應:
1>? 肩膀僵硬:放下。
2>? 耳鳴:傾聽。
3>? 膝關節:平靜、尊敬、理解。
4>? 脂肪堆積:寬恕和格局。
5>? 衰老:我接受身體的自然狀態,每個年齡段我都愛自己、贊同自己。
6>? 炎癥:我愿意改變我批評的模式。
擁有一本書,就如獲得了一項資產,買書和我們付錢買衣服和家具是一樣的。但就一本書來說,付錢的動作不過是真正擁有這本書的前奏,要真正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
加油,我的世界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