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17年8月發于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Se3Ql4psm4h8l4XVlVqtOA,因為公眾號要廢棄了,把文章抄出來留一下。
如上,司馬秀波的 應該是表情包很好的素材,燃鵝,居然沒有搜到,我就自己出兩張咯。
上上上個周末宅兩天在家里看了這劇 ,真挺好的,算良心,能看下去。 ? ?于和偉的曹操魅力滿分,李晨很適合演國產精良劇里的男二男三。不要去跑男一群二貨里面傻嗨了,嗨多了我們會出戲的咩。甄屁很美,山川神秀,風花回雪,勉強有那么點意思,勉強當得起國民對洛神原型的yy。
這部三國題材讓人叫好的大概是切入點,司馬懿是三國爭霸的勝利者,一步步升級打怪成為大贏家,看得跟斬殺了boss賭贏了錢 ? ?yy一下走上人生巔峰一樣爽快。
和瑯琊榜一樣,它之所以讓人看下去,在于其剝去了政治正確,權謀詐術的內核。歷史觀的問題,只要不是切近的近代史或現代史,我們都可以隔岸觀火,隨意把玩,盡情戲虐,只看誰好玩 誰厲害。
"中國傳統的歷史觀是一種道德化和歷史循環論的歷史觀,所謂圣君賢相、孝子忠臣成為歷史的主角和評價人物優劣的根據。這種道德化情結已深深地固化在我們民族的集體記憶中,過去的小說戲曲扮演的都是這類角色,而近年來的一些所謂歷史大戲也以新的形式強化這種集體記憶。
無論是乾隆,還是雍正、康熙都是那么治國有方,勤政愛民,公正無私,圣君賢相互相輔佐,治國平天下,儼然堯舜再世。而文字獄、閉關鎖國、妄自尊大,造成中國百年積弱,橫遭宰割都統統煙消云散了。
與這種泛道德化的神化相對應的則是一股對權謀的無原則崇拜。從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說、胡雪巖的官商之道到市場上泛濫成災的帝王名臣的權謀匯編,陰謀權術讓一些人陶醉玩味,不能自拔。
這些影視作品,文化品格和藝術含量雖有差別,但都或多或少地表現出兩種傾向:對權力尤其是皇權的歌頌和對詭謀的有意無意的欣賞。"
這個泛娛樂化的大時代,當下網絡及一切信息媒介的主流是話語和視覺上的狂歡。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寫到:
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人們會漸漸愛上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不是奧威爾的1984,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其實人性何其深淵龐雜,怎可能在機器的碾磨下灰飛煙滅。人們連自己都未能探索清楚,所謂AI 還仍只是人類的玩具,在娛樂至死的路上小小的一蟻步,而下個路口在哪里,誰都不知道。
所以,對于我們這些螻蟻凡人來講,多點娛樂精神沒什么不好,娛樂至死反而是一種輕奢的追求。如果可以,誰不愿意,賣萌裝X,聲色犬馬,且騷且賤,一生不羈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