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蘿卜。一起玩到多大來著?啊,到初中就分開了。這么說只是小學六年一直在一起鬼混,連幼兒園都沒遇見她。
小學我們三個女同志組成了一個“三人幫”,專門負責蠻不講理欺負人的,也沒你想的那么嚴重啦,頂多就是掐掐男生,全班女生一起玩游戲的時候說了算那種,很單純的欺負人,嗯。跟蘿卜感情應該是比三人幫里面的另外一個小姑娘更好一點,因為.....我也不知道因為啥,可能我倆都有一顆上進的心吧。她家離我家不算近,但也不遠,所以我總去她家玩。只有我去的時候,我倆就玩玩過家家,整點小的,有時候也有其他小伙伴一起過去,玩的就大了,什么跳皮筋啊,打口袋啊。但我倆的感情主要是在學校內部交流的,因為一回到家各自也有各自的“朋友圈”,說實話還真就想不起來學校里的小伙伴。
蘿卜跟我的成長軌跡差不多,都是“后起之秀”,小學階段剛開始是傻玩傻玩的,后來我也開始努力,她也開始努力,成績竟然也差不多。現在想想,那時候真好,就算有競爭(這里指老師拿誰的考試卷子作為給其他同學的演示模板),但心里也從來沒生過芥蒂,還是一起瘋一起鬧。后來到了初中,一直沒在一個班,她經歷了剛開始的彷徨期,后來成績蹭蹭往上竄,我呢?就一直不平不淡的,不是最好也不壞。那個時候跟她交流就很少了,即便到了初三學校采取了措施讓前幾名都在一個班級學習,也不怎么跟她說話。其實也不是我的問題,她那個時候就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苦讀生”的形象,每天第一個到教室,最后一個出教室,天天埋頭做卷子,書桌上滿滿當當全是書,這.....咋交流啊......
反正也不負苦心人吧,蘿卜最后中考以第一名且落第二名好多分的成績上了我們那個美好的小縣城里最好的高中,還進了重點班,就是本人半年后也進到的那個班級。你說,其實世間事還真是有趣,當初那么拼命爭取的東西,有時候換個思維考慮,也能得到“殊途同歸”的結果,或者到后來,這件東西自己根本也不在意了。
高中前半年我是跟她完全斷了聯系的,不在一個班嘛,而且我當時也“知恥而后勇”,前半年肩負著我班老師和崽子們的期待認真學習,終于也進了重點班,這之后才又跟她成為同班同學——但也只是“同學”而已,再多的親切感,無。她呢,沿襲了初中時代的學習方式,“苦讀”。總體成績持續很好,數學最好,簡直是當時數學老師的“代言人”吶。我呢?成績一直不好不壞,混跡在一幫好的壞的學生中——別以為重點班六十來個就全是乖巧聽話懂事認真的好學生,至少在我剛進這個班級的時候把我驚到了,嗯,挺亂。
講到這我想岔開一下話題,繼續那個剛進重點班時候的我的心情吧。之前高一上我是一直在普通班級的,同學們大部分不好好學習(……),但知道班級有學習的孩子,所以都慣著我們,幫我們維護和諧秩序。當時我也用了那個學習方式-“苦讀”,沒辦法啊,苦讀是中國學生的特色嘛,也是提成績最快的方式。有時候累了,就想,“重點班的同學們一定就連下課也在爭分奪秒的努力呢,人家的壓力不是更大?你的壓力相對而言就很輕啦!所以別抱怨,別氣餒,他們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就是抱著這種心情度過了一個個寂寞的瞬間。當時也真是傻哈,怎么就沒想到,其實我們都是半大的孩子啊,都是貪玩的年齡啊。但也正因為這種傻傻的“信念”,在普班我的成績一直能沖進學年前幾,造就一段佳話(哇咔咔咔咔咔咔)。但到后來進了所謂的“點班”,我對他們的幻想,嗯,可以說是全崩塌了吧。所以說,人吶,還是要有信仰,它是指引你人生道路正確前進的動力,是自己行動的準則........哎呀【捂臉】,前階段背政治背魔怔了.......反正就是,我悟出了這個道理——要有信仰,并且至今為止我仍然在不斷探索中。
就這么一直到了高考,我跟她的關系還是不咸不淡的,還夾雜著我對她以及我倆之間的塑料姐妹情的一絲絲的感傷與**。后來畢了業,除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加上的qq,連微信也只是待在一個群的關系,一直沒加對方。昨天跨年,鬼使神差的,可能也是在哈樂濱某酒的催使下,上我班高中同學群里一頓加,反正是把自己認為該加的都加了一遍,也加她了。說實話,這項工作我早就想做了,但每次都是就差按發送的緊急關頭,慫了,想著,“啊,他們都不加我,我加他們干啥??”就退出了加好友頁面。這次加完,目前看來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很爽快的通過驗證,兩個人嘮了好久有的沒的,很開心;一種是沒回應【回應】【應】.....可以說很打臉了,我總共也就加了三四個好嘛??!!最后一種就是蘿卜這種了。鑒于要說的文字不少,把這段事故另起一段吧,唉。
說到蘿卜這廝啊,許久許久,終于通過了驗證,我為了掩飾尷尬,立馬搶在前面說話,跟她說翻空間才意識到沒她的微信,然后這廂,叮,許久許久許久未回復,這擱我小暴脾氣....也沒干啥,就是小小的不開心了一下,外加給她找了各種借口,什么出去浪沒看手機啊,什么看到了沒倒出空回復啊,沒辦法啊,得安慰自己這顆脆肉的內心嘛不是。直到!我碼完字發了一條辭舊迎新的圈,往上一番,誒??蘿卜也發了一條賀年圈........我滴個天,回到對話框,沒消息,行,唰,刪了。刪完之后還有點后悔,是不是做的太決絕。但后來也想通了,這么多年,蘿卜是同學聚會也不去,而且畢業之前自己和她的感情也沒有生死相依姐妹情深的,不能因為從小認識這層關系來綁架現在的感情吧?那未免太優柔寡斷了。
故事,哦不,事故到這應該也就算結束了吧。倒是我,當天晚上翻來覆去做了個好長好長的夢,夢里我倆還是小時候那么要好,一起放學回家,一起聊八卦。醒來之后還有點淡淡的憂桑,不過一想到現實,Emmmm, we don't talk anymore ~得得得,打住,差不點又唱起來.....剛剛在我碼前面的字的時候,突然微信傳來了驗證消息,哇,竟然是蘿卜,天吶,一時間悲喜交加。匆忙點了同意——看來我終究是個念舊的小女生——又跟她扯了個謊,說昨晚上看沒回復以為她不用這個號了,嗯,漏洞百出顯而易見的謊。跟她嘮了幾句,怎么說呢,不太舒服,不是我倆任何一個人的問題,就是覺得她說話開始像一個大人了,反而我有點難受不知所措。也是,她從小就很獨立,理智的近乎冷漠,是個很有自己主意的小姑娘,而且她也沒有考研,直接出去找了工作實習,可能隔閡就從這兒開始了吧。也可能隔閡從初中開始就開始了。匆匆嘮了幾句十分客套的話,就結束了。我想這是我倆時隔幾年的第一次會話,應該也是之后一段歲月的最后一次會話了吧。
我這個人啊,一直以來把自己圈在滿是單純的環境里,拒絕出去體驗人生,說到底就是,慫。“慫”這個字也真是有意思,“從心”,也對,人從某些方面來說,還真就生而懦弱,從心說成慫也沒什么不對的。所以每次我接觸已經進入社會的小伙伴的時候總是很緊張,一方面不想被他們笑話說自己這么大歲數了還像個小孩兒,一方面也不愿順應他們講一些世故的話。估摸著這就是我跟蘿卜再也嘮不下去的緣由了吧。
隨手翻了蘿卜的簽名,“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說得有理,我也該做一個大人了。隨即在微博發了一句話,“2018,希望自己長大得再慢一點兒。”速度適中,讓自己能夠好好感受成長的快樂,而不是匆匆忙忙慌慌張張的邊遺忘邊成長,遺忘了那個立志活得瀟灑且清爽的自己。
總之,我和蘿卜的大致故事就是這樣。和她從姐妹情深走到不相往來,是偶然,也是必然。畢竟,人類在地球上生存本來就很疲憊了,身邊相處的人還是找幾個順心順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