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孩子因為家長不讓她玩手機,而選擇跳樓自殺。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只留下傷心欲絕的雙親獨活人世。
這是孩子的悲劇,也是做父母的悲劇。當然這種極端的做法還是少數的,似乎離我們很遠,其實又很近。
很多人覺得生個孩子很容易,給他吃飽穿暖,給他自認為最好的東西就好。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很多時候會讓做父母的火冒三丈,大動肝火。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不但達不到效果,還會適得其反。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的,都需要學習。人在進入社會之前,一般都要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學校教育。當老師的,要進師范學院進修,當工程師的,要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唯獨這個做父母的,沒有任何培訓。所以我們需要跟孩子共同成長。在育兒過程中,不斷的學習育兒知識。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因素影響他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比如社會、家庭、學校、家長等等缺一不可。孩子就象樹上結的果實,需要有健康的樹根、樹干、樹枝、樹葉為其輸送養分。
我們把社會教育比作樹葉,把學校教育比作樹枝,家庭教育相當于樹干,家長的自我成長就是樹根。家長的學習教育在孩子是否能成才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當你要去指責孩子的不對時,請先看看自已是否做得很好。我們做家長的,往往喜歡說教,而忽視身教的作用。俗語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你想讓你的孩子孝順,你自己就要做到孝順。
家庭教育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
人是很難去改變別人的,做父母的不能要求孩子立即、馬上就變成你想要的好孩子。我們要通過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用有效、正確的方法,慢慢引導他。
1.
大人跟孩子正確的互動方式:和善而堅定。
我們對孩子常用的方法,相信大家都曾做過,比如:
打、吼叫、威脅、懲罰、說教等等……,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通過這些方法,你達到效果了嗎?你的孩子是變得越來越好了嗎?一個總在打、罵、危脅、懲罰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變成問題少年,他的內心有反判感,要跟父母對著干。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
我們大人跟孩子的互動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過度控制。缺少和善,多數態度強硬,認為孩子聽話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沒有責任心,因為什么事都有大人把控著,孩子的內在沒有原動力。
2.溺愛。這種往往是隔代教育容易出現的問題。有求必應,毫無原則的寵愛。
3.和善而堅定的態度。這種方式,孩子會得到尊重,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變得自信、勇敢。
是的,和善而堅定的跟孩子相處,才是正確的育兒方式。
那么怎么做才是和善而堅定呢。
A不要帶著情緒跟孩子說話,
當孩子跟你頂嘴時應該怎么做:
先不要生氣,跟他說,你這樣對我,讓我感到很難受,很生氣。我現在要先離開一會兒,等你冷靜下來后,我再來跟你談談。
你這樣說,孩子自己會有判斷,會自我消化不良情緒,待他情緒平復之后,再問他剛才應該怎么做,其實大部分孩子都知道正確的做法。
我孩子有一次,學校作業特別多,剛好那天,還有課外興趣班要上,這樣一來,他放學后時間很緊張。他怕作業完不成,在那里生氣,跟我鬧著不想去上興趣班。
我沒有強硬的要求他必須要去上興趣班,而是不帶情緒的跟他說,先出來吃飯,吃完飯再接著做作業,做到哪里算哪里。到時你再做決定,是否去上課。
他聽完后,稍微放松點了,出來吃飯了。等他吃好飯,人也安靜下來了,心情恢復正常,回房間寫作業去了。
雖然上課時間到了,他的作業還沒有寫完,但他知道怎么安排時間了。他說剩下的作文等課上完后回來寫。
我只是用“和善而堅定”這個理念來處理問題,結果比打、罵、說教好很多,當孩子提出作業很多,不去上興趣班時,我并沒有表態。而是引導他。當他一切都能安排好時,他自已是開心的,是有成就感。
B.還有個孩子,爸爸每天回家第一句話就是,怎么又在玩游戲了,作業做好沒有,他非常討厭爸
爸的管教。后來發展到每天放學后就去打游戲,手機關機不讓爸爸找到他。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很著急,但又不得方法,孩子的情況難以改變。
后來爸爸按照“和善而堅定”的方法來引導孩子。
當孩子在外面玩游戲到深夜而不回家時,爸爸就在客廳等孩子回家,無論多晚都等著他。見到他的第一句不是指責,而是說:“孩子,你回來啦。我擔心你一晚上了。下次回家前先發個短信給爸爸,大概什么時候回家,讓爸爸知道你在哪里,什么時間回家好嗎?“
雖然當時孩子沒有說話,但他是有感覺的。慢慢的孩子會發短信給爸爸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越來越早的回家了。孩子不愿爸爸再為他等到三更半夜。
在一個有愛、有耐心、又有方法的大人手里,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的。
2.要培養孩子的價值感。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對孩子自我價值感的評價: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為零的時候,他覺得活的沒意義,生命沒價值,他會自殺;當自我價值上升到80%以上,開始產生學習欲望,此時也能接受別人的批評;當上升到90%以上,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達到樂此不疲的地步,會自覺控制和克制自己,遠離不良傾向,抵制腐朽思想侵蝕,并努力完善自己。
世界上有三種力量是最大的:一是自然的力量,二是愛的力量,三是相信的力量。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提升孩子自我價值感的重要源泉。自我價值的實質是自信,自尊,自愛,其核心價值是自尊。孩子自尊的最初來源是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對孩子的愛是體現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天中,像和風細雨一樣的潤物細無聲,是點點滴滴的愛,而不是轟轟烈烈。
現代人的生存壓力都挺大的,所以現在有很多新名詞流行起來: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體現出了現代人的無奈。但是無論多忙,也要抽出點時間來陪伴孩子,要把孩子放在心上。不要把孩子完全扔給大人去帶。
家族教育是不能偷懶的。能不能教育好孩子,跟是不是單親家庭也沒有絕對關系。要是雙親家庭的父母,沉迷麻將、成天吵架,不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同樣也教不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