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是疼愛孩子的,所以當孩子遇到煩惱時,家長都會想要鼓勵孩子,讓他高興起來。可是,有些時候,不恰當的鼓勵反而會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因此,當孩子有以下幾個問題時,你應該“小心”回答,妥善處理哦~
一點也不喜歡其他小伙伴
有的家長會回答:“為什么呢?他明明是個好孩子”。可能你只是希望兩個孩子可以好好相處,但家長否定孩子的想法,會讓寶寶很抵觸,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判斷力和社交能力。
家長應該和孩子多溝通,了解一下孩子說出這種話的理由,還可以問孩子“那么,如果你以后再碰到他該怎么?”。等孩子冷靜以后再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如果發生不愉快,看看有沒有方法可以解決;如果實在相處不來,以后可以少接觸對方。
父母為什么要爭吵
不要過于認真地說:“媽媽要告訴你今天爸爸媽媽爭吵的原因”,有些時候沒必要讓孩子知道的太多。家長可能以為孩子知道原因了就不會胡思亂想,可這一點也不會減少孩子對爭吵的恐懼。
正確的做法是先向孩子道個歉,剛剛是爸爸媽媽們太沖動,和寶寶沒有關系。然后父母冷靜下來后要在孩子面前和好如初,這樣孩子才不會亂想。
遭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嘲笑
有的孩子說:“不會啊,我就覺得寶寶很好看啊”,家長只是想表達自己很愛孩子,可孩子聽了這樣的話會覺得自己長得就是不好看,會開始在意自己的外表,變得沒有自信。
家長應該先了解孩子是不是在和其他人作比較,然后理解孩子的自卑的地方,接著耐心開導,讓孩子知道人各有長,不必計較那么多。如果真的是無法開解寶寶,也一定要表示理解,不要置之不理。
我是怎么來的?
小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都會問你他是從哪里來的,這是一個讓大多數父母感覺很棘手的問題。因為為人父母的自己曾經也無處了解。有的父母還認為性是說不得的,是難以啟齒的,見不得人的,說了就會教壞他們。
多數父母的回答是路邊撿的;是從垃圾堆里拾的;是從肚臍眼里;從咯吱窩里或者是泥土里崩出來的等等。
其實這些答復都是不科學的,也是對孩子性心理發展極為不利的。
其實你可以給你的孩子講一個童話般的生命故事。推薦一個系列小短片《一分鐘性教育》,講的還算是比較全面的。
孩子這時正是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時候。大人說的什么,他們都會當真而放大,所以應該真實而科學地告訴他們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