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題目解讀:不是每個人都能以產品經理為業,但在我看來,產品經理是一類人,他們的做事思路與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的生活問題。只要你能夠發現問題并描述清楚,轉化為一個需求,進而轉化為一個任務,爭取到支持,發動起一批人,將這個任務完成,并持續不斷以主人翁的心態去跟蹤、維護這個產物,那么,你就是產品經理。至少,你已經是自己的產品經歷了。這才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真諦。 ? ?——蘇杰
1.1 產品無處不在
? ? ? ?我們身邊的杯子、臺燈、鍵盤等等各種產品都需要很好的設計,滿足基本功能需求,好的產品為人們帶來便利,設計不好的產品可能使人們誤導,導致效率低下或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例如設計良好的臺燈可以進行多角度調節,燈座高低調節,燈管上下傾斜調節等,方便人們使用,燈光可調節亮度高低,配合不同使用場景,一個壞的設計可能是臺燈不可調節,光極度刺眼,對使用者眼睛造成不同程度傷害等,可見產品無處不在,良好的產品設計處處必要。
1.2 傳統行業產品經理與互聯網產品經理異同
產品的概念,狹義的產品是“被生產出來的物品”,廣義的產品“滿足人們需求的載體”。
? ? ? 產品經理這一職位最早誕生在寶潔公司,麥古利一般被認為是第一位產品經理,負責寶潔公司佳美牌(Camay)香皂的獨立市場運營,與其他品牌競爭。傳統行業或者公司中的產品經理一般是在一個商品制造出來后,負責該商品的市場推廣、如何管理、營銷等工作,因此這一類產品經理更像是“品牌經理”或者“產品市場經理”
* 行業形態不同:成熟行業VS.新興行業
? ? ?與傳統行業不同的地方,互聯網是新興行業,傳統行業的產品大都是廣為人們所知所用的,很難有創新式改變,因此更加注重產品的營銷,需要在營銷上進行創新,而互聯網的產品打的是新鮮是不同的體驗,需要先入為主迅速搶占用戶市場,根據用戶體驗反饋不斷迭代更新,因此作者說互聯網的產品經理“對市場發展趨勢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創新意識及良好的分析、研判能力,要能不斷改進產品,深入了解業務,挖掘用戶多種需求,不斷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制定所負責產品線的發展藍圖和實施路線圖”
* 產品形態與成本結構不同:實物VS.虛擬物品
? ? ?傳統行業的產品往往涉及整個供應鏈的打通,是具體實物,難以復制,互聯網的產品通常是虛擬的形式,復制成本低,很少考慮供應鏈上下游的問題,但需傾力考慮需求分析和設計細節。
* 生命周期不同:幾年VS.幾個月
? ? 傳統的產品生產設計起來較為復雜,因此生產周期長,而互聯網產品研發周期幾個月甚至更短也有可能,更推崇敏捷方法,因此產品經理很多時候要兼顧項目管理,確保產品流程順暢,最終產品上線成功。
* 贏利方式不同:單一賣產品VS.多元贏利
? ? 傳統的產品生產方大多是通過直接方式或者分銷渠道對產品進行銷售,從每一個產品實物上贏利,但是互聯網這類的虛擬產品則不同,不考慮直接贏利,一般產品都是給用戶免費用,等積攢了大量用戶或者關注度(流量)后,自有其他團隊負責營銷(通常獲取大量用戶后的關注后通過廣告贏利是大部分公司的做法)
* 用戶心態不同:付費使用VS.免費用
? ? 傳統產品用戶是花錢購買,因此即使后來用戶不滿可能也會湊合使用,但是互聯網這種免費的產品用戶一旦覺得應用不爽可能就會投奔其他產品,因此這種情況下產品經理需要做大量的用戶研究,數據分析等工作,不斷提高用戶體驗,用戶粘性等。
【全書第一章的讀書筆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第一章原題為“寫給-1到3歲的產品經理”是全書的引子,大體介紹了產品經理的來龍去脈,具體工作是什么,怎么入行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