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福州上學已有二十多天,已經漸漸地適應了福州”熱情似火“的天氣以及偏甜的飲食,也漸漸融入了新的班級、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我整個人也算是安頓下來了。
轉眼,中秋國慶雙節如約而至,假期前三天便是與同學參觀三坊七巷等景點。但是到了中秋前一天,我們班的男同學不是已經到家就是正在回家的途中(我們班同學大部分都是福建本省人),恍惚一下子就剩我一個男生留在學校。面對空蕩蕩的校園、空蕩蕩的宿舍,我的內心充斥著一種失落感。
中秋節到了,吃過午飯的我正在宿舍寫作,構思著文章的大綱。忽然響起一陣敲門聲,我內心無比好奇,開門一看,原來是我們班的兩個女生。原來,家人給她們帶來了新鮮的大閘蟹,想著我們班有幾個同學中秋節沒有回家,便給留在學校的同學帶點嘗嘗。 接過大閘蟹,原本失落的內心里頓生一陣暖意,她們真好!到了晚上,此刻,大家應該都回到了家與親人們團聚,一桌子的飯菜旁邊圍坐著的是一桌子因團聚而開心的人,想著想著,羨慕不已。我是第一次一個人在外地過中秋節,以前的中秋節,或在市區燒烤泡茶與父母談天說地看晚會,或是在鄉下老家與爺爺奶奶在稻田上放煙花看月亮,現在回想起,那時多好呀。一個人吃完晚飯過后,父親在微信上發來一段視頻,視頻里,親人們在吃飯,大家在向我揮手打招呼。我便打了個電話給母親,母親便是向我噓寒問暖,問我最近在學校的生活情況,最后,我們互道了聲“中秋快樂“,掛了電話。頓時我覺得剛剛的母親一點也不嘮叨,問我再多的事情我都想跟她慢慢說。想著想著,我忍不住內心的情緒,哭了。其實中秋節沒人想留在學校,我也想回家,但是我的家鄉遠在千里之外的廣西,雖然父母在節前也叫我買回家的車票,但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面對來回路程所花費的時間與費用,我不想父母多為我操心,我抑制住回家的念頭,選擇留在學校。但現在看到中秋是這般孤獨景象,我又在責問我自己,為什么不回家?
以前小學初中高中讀書時,學過不少關于思鄉鄉愁的課文和詩歌,當時我對鄉愁毫無感覺,甚至還覺得能離開父母的視線一個人走出去,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不是很好嗎?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知道, 一個人,只有走出了家鄉,到了遙遠的地方生活的時候,他才會知道何為鄉思,何為鄉愁。我現在才明白于右任在《望大陸》中是何等地思念大陸思念故鄉;我也才明白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何等地思念遠方的親人;余光中是在何等想家的情況下將這一種情懷化為名篇《鄉愁》。原來,我大學以前的生活并未真正地長期離開家鄉,自然不能體會鄉愁的滋味!
雖是第一次獨自異地過中秋,但也算是一種心靈的成長吧!他讓我體會到了鄉愁滋味,也更讓我懂得要珍惜親人朋友,珍惜每一次的團圓。
獨人在異鄉,逢中秋,泛鄉愁。
圓月掛高空,望親朋,需珍重!?
?????原創文章,謝絕無署名轉載。
圖片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