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先講個笑話:有一天,斯皮爾伯格來到天堂,剛要進門卻被圣彼得攔住了。圣彼得說:你回去吧,電影導演不能上天堂!斯皮爾伯格非常沮喪,這時一個滿臉大胡子穿軍裝的人騎著自行車從他身邊溜進了天堂,斯皮爾伯格喊道:那不是庫布里克嘛,他為什么可以上天堂?圣彼得說:那不是庫布里克,那是上帝,只不過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庫布里克。
? ? ?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這個名字放在今天是絕頂天才、遠見卓識、完美主義等等的代名詞,他是20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不容爭辯。雖然庫布里克在他的職業生涯(從1951年到1999年)中總共只拍攝了13部故事片和3部紀錄片,卻被世界影壇公認為是神一樣的存在。
? ? ? 這位神話人物于1928年7月26日降生于紐約布朗克斯的一個猶太家庭,小時候學習成績很不好,排名經常倒數,老師聲稱他的智商低于平均水平。然而,熟識他的人都覺得庫布里克很聰明,在他功成名就后,甚至有傳言說他的智商約為200。對此,庫布里克這樣說:“我在學校就沒學到過任何東西,直到19歲才嘗到讀書的快樂。”
? ? ? ? 他的父親是位醫生,為了培養兒子感興趣的東西,教會他下國際象棋。國際象棋在后來的歲月中成為庫布里克重要的交流工具,通常是與不服管教的演員打交道的工具。13歲時,父親送給庫布里克一部格拉菲(Graflex)相機,這是一個更加明智的選擇,從此他迷上攝影,紐約的街頭、地鐵都留下他的足跡。高中時庫布里克曾經給《展望》(Look)雜志投稿,畢業后去那里做了全職攝影師。另外他還在紐約城市學院讀夜校,同時短暫地參加了哥倫比亞大學的課程。
? ? ? 1940年代末,庫布里克又迷上電影,經常流連于紐約各大影院和現代藝術博物館(常有電影回顧展),他被德國導演馬克斯·奧菲爾斯(Max Ophüls)復雜的推拉鏡頭所呈現的影像所吸引,而大衛·格里菲斯(D.W. Griffith)、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和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等大師的作品深深震撼到他。庫布里克回憶說:“那時我對電影一竅不通,但看過大量片子,其中大部分是垃圾。我一邊看一邊想:我雖然不怎么懂得拍電影,但我能做的比你們好。就是那些垃圾電影給了我制作電影的勇氣。”
? ? ? 于是庫布里克計劃進軍電影界,用攝影掙到的錢制作了一部紀錄短片《拳賽之日》(Day of theFight,1951),這是根據他為《展望》雜志拍攝的一組照片改編而來的,記述了愛爾蘭裔拳擊手沃爾特·卡蒂爾的一天生活。為了有更多的錢投拍電影,他靠從父親那里學到的高超棋術,在華盛頓廣場公園擺攤和游客賭棋。接下來,又拍了短片《飛翔的牧師》(Flying Padre,1951),這兩部短片都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雷電華電影公司(RKO)。1953年他接了個大活兒,給國際航海家聯合會(SIU)拍攝宣傳片《海員們》(The Seafarers),因為經費充裕,他第一次用上彩色膠片,片長也達到30分鐘。這三部記錄短片為庫布里克學習和積累了電影制作中策劃、制片、導演、攝影、剪輯等各個環節的工作經驗,為后來成為全能型導演打下基礎。
? ? ? 1953年,在制作了幾部頗受好評的紀錄片后,庫布里克說服父親和叔叔資助自己拍攝第一部長片《恐懼與欲望》(Fear and Desire)。因為請不起太多人,片中有些演員便分飾兩角,他的妻子多巴·梅茨(Toba Metz)也在劇組擔任對白指導。《恐懼與欲望》拍得一塌糊涂,沒賺到錢不說,還賠上庫布里克的第一段婚姻。所以當他成名后特別討厭這部處女作,他說:“簡直太業余了,像小孩子在冰箱上的涂鴉”。他四處收集本片的拷貝予以銷毀,也不允許影院公開放映。
? ? ? ? 處女作的失利并沒有擊倒庫布里克,蟄伏兩年后他揣著從布朗克斯一位老街坊借來的4萬美元又開始拍攝第二部長片《殺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劇本改編自地攤文學,演員陣容除了主角弗蘭克·斯爾維拉(Frank Silvera)以外,其余都是群眾演員。因為囊中羞澀,也沒辦拍攝許可證,他只好采用偷拍的方式取景,劇組像游擊隊一樣穿梭在紐約的大街小巷。有了第一次的教訓,第二次的拍攝工作安排有序,雖然也出過意外但順利殺青。更令人振奮的是影片以7.5萬美元賣給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小賺一筆。庫布里克對自己第二部電影的評價是:學生水平的電影。
? ? ? ? 庫布里克移動跟拍的手法吸引了聯美公司,他們提供足夠的資金以聘請一批水準較高的B級片演員,支持庫布里克拍攝下一部影片《殺手》(The Killing,1956)。《殺手》標志著庫布里克第一次能夠與專業劇組和知名演員合作,正式踏上成功之路。《殺手》的故事與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拍攝的《夜闌人未靜》(The Asphalt Jungle,1950)劇情有頗多相似之處,結尾高潮部分也會讓觀眾喚起對《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1948)的回憶,而片中鏡頭的調度更帶有明顯的馬克斯·奧菲爾斯風格。所以,本片可以看做是庫布里克對前輩的一次學習與借鑒。
? ? ? ? 雖然黑色犯罪電影本身就有很多共通之處,但《殺手》一片創造性地使用了非線性敘事給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留下深刻印象,他詢問庫布里克手頭還有什么劇本,庫布里克當時正好改編了一部叫《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的小說,道格拉斯表示自己的電影公司愿意投拍。
? ? ? ? 柯克·道格拉斯是好萊塢大明星,邀請庫布里克執導《光榮之路》有明顯的提攜意味,也對他說了掏心窩子的話:“斯坦利,我不能付給你片酬,但可以給你充分的權利和一定比例的票房分成;不過呢,我不認為這部非商業電影會有豐厚的回報,但我們還必須得拍好。”道格拉斯的話被證明是有預見性的,本片的票房確實不理想,在法國、西德、瑞士、西班牙等票房重鎮都被禁映,不過這并不影響作為主演和制片人的道格拉斯拿走35萬美元的報酬。
? ? ? ? 劇組演職人員對于庫布里克精益求精的導演風格很不適應,比如為了展現流暢的跟拍鏡頭,庫布里克要求技術總監將原本挖了4英尺寬的戰壕再拓寬到6英尺(為方便放置滑軌。那工作量,你懂的);比如有一場爆炸戲應庫布里克的要求重拍了30次,以致于影片開拍的第一周,劇組就干掉了一噸多炸藥。再比如1957年3月25日那天拍攝‘布勞拉德將軍’和‘米羅將軍’初次相會的場景,庫布里克親手拍攝,他對機位和演員走位的的要求讓工作人員感到困惑:這個并不復雜的場景為啥要拍得這么復雜呢?直到拍攝結束,庫布里克才輕聲說:“馬克斯·奧菲爾斯今天去世了,這是為了紀念他。”
? ? ? ? 道格拉斯和庫布里克曾就《光榮之路》結局發生過爭執,庫布里克認為原來的結局太令人沮喪,會影響到票房,進而對他的電影事業產生消極影響(沒辦法,人窮志短),但道格拉斯堅持使用最初的悲劇結局。事實證明,道格拉斯比29歲的庫布里克老辣很多,并沒有讓藝術追求屈從于商業利益,未經改動的結局使全片得到升華——所謂“光榮之路只是通往墳墓”。道格拉斯為年輕的庫布里克上了生動一課,也讓他日后對尋求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有了更多考量。
? ? ? 《光榮之路》票房雖一般,但獲得業界一致好評,媒體認為本片超越了以往反戰電影的慣例,是最偉大的戰爭電影之一,是庫布里克第一部展示他真正能力的電影。道格拉斯也對庫布里克的導演才華大加贊賞,在1960年時再次邀請庫布里克執導自己公司的大制作《斯巴達克斯》(Spartacus)。
? ? ? ? 影片拍攝期間,庫布里克遇見演唱片尾曲的德國女歌手克里斯蒂安·哈蘭(Christiane Harlan),影片拍完后兩人都各自離婚,然后走到一起,這是庫布里克的第三段婚姻,一直維系到他去世。
? ? ? ? 庫布里克再次收到道格拉斯邀請的時候,剛從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的魔爪下逃脫。事情是這樣:1958年末,馬龍·白蘭度的公司拍攝西部片《獨眼龍》(One-Eyed Jacks,1961),白蘭度也很賞識庫布里克的才華,力邀他來執導。等庫布里克來了才發現這位天王巨星相當難伺候,做事拖拉,行為古怪。有一場白蘭度的醉酒戲,他堅持要真飲酒才能演出那份醉意,結果喝到人事不省,第二天再拍的時候他又喝大了……白蘭度對攝影是外行可偏偏喜歡自己上手,結果自不用說,于是再拍再拍再拍。因為這諸多不靠譜的事兒,庫布里克和白蘭度沒少吵架,感覺苦不堪言。忍耐了半年以后,忽然有一天,他發現白蘭度搞上劇組一位女演員,對拍戲更不上心了,終于忍無可忍地斥責白蘭度,白蘭度惱羞成怒當場解雇了他。
? ? ? ? 失意的庫布里克急需一份工作,接到道格拉斯的電話后立馬投身《斯巴達克斯》劇組,不過沒料到自己才出龍潭又入虎穴。
? ? ? 《斯巴達克斯》的制作費高達1200萬美元,演職人員超過一萬人,是當時投資最大的電影。最初的導演是發行方環球公司任命的安東尼·曼(Anthony Mann),劇組中明星云集,光影帝就有好幾位,這讓導演很有些畏首畏尾。作為主演+制片人的道格拉斯很不高興地說:“我喜歡有自己想法的導演,但曼幾乎從不敢發聲”,他建議環球公司換導演為庫布里克,環球擔心一個年輕導演無法駕馭這么大的項目,不過最后還是勉強同意了。
? ? ? ? 庫布里克不太不滿意達爾頓·特朗勃(Dalton Trumbo,好萊塢十君子之一)所寫的劇本,覺得里面充滿了道德說教,主角塑造太過完美,準備自己重寫,這讓道格拉斯很惱火。特朗勃是道格拉斯的好友,因為親共被列入好萊塢黑名單,道格拉斯冒著很大政治風險才給了特朗勃這個正名的機會,而庫布里克的做法讓道格拉斯開始懷疑他的人品,這件事成為兩人漸行漸遠最終絕交的誘因。
? ? ? ? 庫布里克也不太不滿意攝影師拉塞爾·麥蒂(Russell Metty),因為他無法達到自己對視覺效果的完美追求。而麥蒂則對庫布里克的嚴苛感到憤怒向制片人投訴,庫布里克回應他說:“你就坐那兒,什么也不用做。”他接過攝像機,親自完成了片中大部分的攝影工作,庫布里克的光影構圖后來為《斯巴達克斯》贏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搞笑的是,這個獎卻頒給了拉塞爾·麥蒂。
? ? ? ? 如同安東尼·曼敬畏那些超級巨星,庫布里克也一樣。劇組的幾位明星大腕經常擅自修改劇本以提高自己的戲份,對此他無可奈何;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和查爾斯·勞頓(CharlesLaughton)之間不斷的權力斗爭也讓他頭痛不已。有段時間,他發現彼得·烏斯季諾夫(Peter Ustinov)、查爾斯·勞頓和勞倫斯·奧利弗沒事兒老聚一塊竊竊私語,就擔心他們是在背后說自己壞話,有一次悄悄湊過去偷聽他們到底說什么,卻發現那幾位只是在反復背劇本對臺詞。
? ? ? ? 道格拉斯要求庫布里克淡化個人的美學觀念,應呈現出好萊塢老派史詩電影的風格,比如像《賓虛》(Ben-Hur,1959),這嚴重限制了庫布里克的創作自由,二人間的矛盾也不可避免的升級。在道格拉斯信心滿滿地詢問庫布里克對“我是斯巴達克斯”一場戲的看法時,庫布里克當著其他演職人員的面稱其“挺傻的”,令道格拉斯十分不快;后來庫布里克在成片中又刪掉斯巴達克斯受難的特寫鏡頭,道格拉斯怒不可遏,抄起折疊椅襲擊了庫布里克并剝奪了他的剪輯權。后來,道格拉斯在談及庫布里克時稱他是“有天分的混蛋”(a talented shit)。
? ? ? 《斯巴達克斯》上映后大獲成功,可庫布里克卻沒有半分喜悅,這不是一部由他掌控的電影。他不喜歡這部電影認為它“缺少真正的靈魂”,甚至不愿承認它是自己的作品;他不喜歡大制片廠制度對自己創作上的束縛;他與道格拉斯在拍攝《光榮之路》時建立的良好關系告吹。庫布里克要按自己的意愿拍電影,他在《斯巴達克斯》制作完成后便離開好萊塢移民英國,希冀那里可以為自己的電影提供更獨立和更有控制力的創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