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的時光
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能力和實力
周國平在一篇文章里提到獨處 ——
“獨處是一種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具備這種能力并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產力,誘發出關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一個人獨處的時光,似滴水穿石,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一個人的能力和實力。
時間對于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的時間花在哪里,哪里就會生根發芽。
高質量的獨處時光,能讓你的內心不至于荒蕪和貧瘠,讓你的生命飽滿而厚重。
學會獨處
就是學會謀生和謀愛
有獨處的能力,才會有相處的美好。這是奶茶劉若英在為人母后出版的第一本書《我敢在你懷里孤獨》里說的。
奶茶對于獨處的觀點是 ——
只有打理好一個人的生活,才能接受另外一個人共同生活。沒有可能是:兩個狀態都不好的單身,合在一起會變成琴瑟相和的神仙眷侶。
每每談到與老公相處的狀態,她笑說:“在一起時像黏土,分開時像磁鐵”。他們都愛極了這種彼此相愛又相互獨立的自由感。
她在書里寫道 ——
“當兩個人的情話似乎都說完了,就默默依靠在相互的懷抱里孤獨,這樣的相處,才是相互信任、地久天長的模樣。”
當你一個人時都不能由內而外地打點好自己,長年累月對自己的生活輕薄敷衍,又如何能過得好,如何能尋到一段優質的愛情?
學會獨處,就是學會謀生和謀愛。
獨處是時間給予每個人的留白,而這些留白能如何作用于你的人生,是詩意盎然,還是黯淡無光,完全取決于你自己。
獨處的時光
是讓自己不斷增值的最好時機
心理學之于“獨處”,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 ——
人之所以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即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記憶的某個恰當的位置。
唯有經過這一整合的過程,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為一個既獨立又不斷更新的系統。
其實這個整合的過程,就是自我增值的過程。
高質量的獨處,需要守住自己的心,能靜下心與自己對話,能有條不紊規劃自己的生活,讓每一分鐘都能為自己的未來和人生增值,因此,需要高度的自律。
正是這種自律,不斷約束你的言行,讓你的生活有目的有計劃地運行。
真正決定你成長的,拉開你與他人段位的,正是你獨處的時光。
因為只有在這段時間里,沒有任何人監督,沒有任何規章制度的束縛,你處于一個思維和行為模式相對自由的狀態。
而你如何利用這段獨處的時光,是放縱自己無所事事,還是爭分奪秒增值自己,極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會度過怎樣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