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無花果樹大概不少于櫻花樹。每到夏季便會見到它們越長越蔥蘢,從一個綠油油的小疙瘩慢慢膨大,顏色漸漸變淺,熟透。
無花果,是很有趣的一種水果。看名字,它是沒有花的,但是,沒有花哪里來的果呢?
查詢資料表可以得知,無花果并非沒有花,我們所食用的“果”的部分,其實就是它的花。
所謂“無花”,大約是因為它的花不同于尋常的花,古人不了解植物知識,便為它取名“無花果”了。
其實也是個很有禪意的名字。
小時候就知道無花果,從何知曉卻記不真切了。
印象中有個小伙伴的姥爺家里是有無花果樹的,印象中小時候也是吃過無花果的,但是那棵樹的模樣,無花果的模樣和味道,卻全然想不起來。
直到在青島見到,直到現在年年見到,加上童年的遙遠記憶,這個果子竟然變得親切起來。
親切是因為,有一份親情在里面。
來青上學,才知道家里還有位備份極高的親戚在這邊,于是在“認親”之后,周末及假期的走動必不可少,尤其是逢年過節時候,要把她給家里人準備的東西運回去,在把家里給她準備的禮物運回來。
想起那年十月的初次見面,彼時我還沒有手機,打過電話之后便去坐車,到站時她們婆媳已經相扶在站臺等我。
也許畢竟是親戚,一見面便覺得相親。
她家樓下有許多無花果樹,有一棵就是他們家的。
還記得那時,站在陽臺上,她指著那棵樹說,這棵無花果樹是咱家的。
于是次年夏天去她家,便有無花果吃。
老人家教我如何剝皮,走的時候還要讓她兒子摘一兜子讓我帶走。我帶回去便和朋友及舍友分享。
這些年,年年都有無花果吃,年年都吃他家的無花果。
直到某一年。
所謂世事易變。那年之后,那個家便不是從前了。后來她們便把那老房子賣了。
得知消息的時候,我想起那棵無花果樹。想,再也吃不到那棵樹的無花果了。
誠然無花果應該沒太多差別,與我而言,失去的不是無花果和無花果樹,而是一段時光和一段親情吧。
那后來因為工作繁忙,也少去她家了。
還記得那時候,她兒子摘了果子回來說,樹下好多蚊子。
因為樹多,到了無花果結果的季節便常常見到市場上有人售賣。水果攤有賣的,有的是自己家的果樹摘下來賣的。偶爾會買一點吃,并非多么愛吃,只是到了那個季節吃一點,就仿佛是對往事的一點緬懷和紀念。
前些時日晚歸路上,發現坐過站便趕緊下車,因為是末班車,只好走回去。在路口碰到一個賣無花果的大姨,夜已深,便買了一點兒——我自己實在吃不太多,也沒法給她包圓,買的時候她還一再說你真好。
心想,舉手之勞而已啊。
其實無花果長得也不算好看,掰開看時大約還會嚇到密恐的人。熟得好的無花果會很甜,有的熟的不好,吃起來口感就會很差。查詢時才知道無花果靠黃蜂授粉,而黃蜂會死在無花果里成為它的養分——竟然是個很驚悚的故事了呢。然而這是真的。所以再吃無花果時想到這個故事會有些怕吧——那句話說“每一只蝴蝶都是從前一朵花的精魂,是花的前世來會見此生。”那么無花果里也都藏著一只黃蜂的精魂,因為它們,無花果才變得甘甜。
在“民以食為天”的我國,各種食物都被盡可能地開發。無花果除了直接吃,竟然還可以用來入饌,而且食譜還有很多種。吃到無花果干的時候我也很驚訝——這和我常吃的無花果差別真是太大。雖然果脯果干好吃,還是更喜歡吃鮮果。
還有一種名為“無花果”的零食,承載的是80后的童年記憶——然而后來我們知道了,那并不是無花果做的。
曾經拍了正在生長的無花果發給某人,卻被問是什么。這才知道,原來不是誰都認識都知道這種有點禪意的果子。那時候想,過段時間可以帶他去吃無花果了。終究沒有成行。
無花果其實蠻好的,雖然沒有漂亮的花,但是有甜蜜的果。
好過許多無果的艷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