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關注的公眾號發起了一個話題,問題是: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覺得賺錢很辛苦的呢?我是這樣回復的:畢業上班兩年,在省會城市拿著同行業最高的工資,一年到頭累成狗,還是攢不到錢,我不知道工資比我低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就是覺得掙錢不易,越來越覺得每個人的人生都辛苦。
對于人生艱難的最初認識,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多起源于初入社會的賺錢不易。
以前在學校的象牙塔,我們的出穿用度多來自父母,很少為經濟問題煩惱操心,頂多是在出去逛街的路上,看到擺著小攤,用并不稀罕的物件賺取金錢的老人,心中升騰起一種莫名的酸楚。這種夾雜著憐憫和同情的低落情緒,總是會隨著視線的轉移和陽光的照耀,不久后,便拋灑的所剩無幾。
因為,所有的感觸和認知就算是親眼所見,終究比不過親身經歷。
畢業后,只身一人來到西安,在同學的極力推薦下,去了一家圖書出版公司,負責圖書的編輯成稿,這和我的愛好貼近,初衷吻合,于是便欣然接受,也是在這近兩年的工作經歷中,我慢慢體會到生活的辛苦。
這種對人生辛苦的認識,并沒有成為讓我抱怨和抵抗不接受的理由,只是,它讓我愈加清晰的看到生活的真實面貌,也讓我更接近生活的本質。
由于編輯工作的性質以及銷售旺季等因素的制約,基本上每年的6月至11月,我們都處在強制加班狀態。早上八點上班,晚上九十點才回家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如果趕上發片更是通宵熬夜,沒有固定的時間。每周一天的休息時間大半天是在床上補覺中度過,而法定節假日從來都是在“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的通知中,被長的變短,短的變無。
我由最初的快速適應和努力學習編輯知識,到后來的時刻迎接公司部門的調整和工作內容的添加,每一步都不能松懈。每一本書,不僅要保證在預計的時間內完成書稿內容,還要將稿子中所有隱藏的錯誤扼殺在萌芽狀態,避免圖書的再造。
我經常在去往公司的路上心情沉重,不是因為不喜歡編輯的工作,而是因為就算我們每一天都全力工作,仍是有做不完的工作、完不成的任務,它就像一個深淵,讓我看不到盡頭。再想想和自己付出極不成正比的工資,看著自己加深的黑眼圈、突然冒出的雀斑以及酸痛的脖頸,所有的忍耐都降至最低,頃刻就能爆發。
因為,在繁忙勞累的工作面前,我們積壓已久的消極情緒,都會因身體發出的每一個不良信號而全盤崩潰,它會讓你在身體的透支中感受到過度工作的無意義。
這種親身經歷,這本來停留在思考層面的認知終于轉化成不爭的事實,因為感同身受,我更加能理解那些比我更艱辛的人。
在公司附近的街道上,經常會聚集一些出來找工作的外地中年人。他們大都沒有很高的學歷,要么拿著牌子在上面寫著自己的信息,要么在面前的一塊地上用粉筆寫上自己能干的活,或者直接鋪張紙一下搞定。能干的工作也都是一些出力的活,男的要么是拉面師傅,要么是勤雜工,要么是刷漆工,女的大多是家政服務、洗碗工……
每到中午吃飯時,他們要么吃著自己拿的饅頭,要么吃著價錢低廉的飯菜,說不出的艱難,有時下雨天,他們就躲在屋檐下,被看門的保安一次次吆喝著走開,有時在沒有太陽的冬天,他們就那么瑟瑟的站在冷風中,看起來冷極了。
他們并不知道下一個雇主什么時候來,也沒有固定的收入和工作時間,這種未知的不確定,為他們本就窘迫的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陰霾。
如果你細心發現,就會知道,世界上總會有比你更艱難的人,而你的那點小風浪在他們面前有時微弱的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可能沒有你那么高的學歷,沒有一份可以持續帶來工資的工作,也談不上生活基本的調和與消遣,而他們也一樣,和你同活于世,在人生之路上奔忙,也一樣感受著生活本身帶來的辛苦。
如果你足夠積極,你會發現,總有比我們閃耀的人,他們看起來那么輕松安逸、氣定神閑,可你細數過往,仍舊可以看到那些數不清的努力和艱辛,付出和堅持,他們雖然優秀,但也一樣的努力奮斗,好像也并不輕松。
人生有如逆旅,我們都是行人。所有你看起來的容易,不過是日復一日的堅持,不忘初心的努力;所有你看起來的容易,不過是看準目標,腳踏實地。
其實,這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容易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