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一句,在巴黎,真的不好意思胖或變胖哦,法國的女孩子幾乎都小胳膊小細腿兒,一個個會穿還美的不得了。
這篇其實是個隨筆和半個隨性路線的攻略吧~過來玩三天的首要目的其實就是找到且吃到好吃的,安撫下日漸凋零的味蕾和天天吃煮土豆的胃。文章里提到和推薦的餐廳信息都集合在末尾啦。
“阿嚏!”
又一個噴嚏…就來玩了這么三天,打了多少個了,大笑著跟宣宣說,除了可能有人太想我(讓人自戀一下哈,也不犯法~),就是巴黎真的太香了,我這在阿姆斯特丹天天都聞大麻的鼻子一時半會兒適應不了。這是真的,因為飛機延誤了兩個小時(一共才1小時的航程…)周五晚上剛剛到Orly機場的時候又累又累又累,已經半夜了,手機沒網又打不了電話,還要趕快聯系到朋友在車站等我去酒店,什么都沒感覺到。
但是,從周六出門開始,從走在去地鐵站的路上開始,一陣陣的香氣,我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哎呦,真甜!”開始以為是有開花的樹,正到了盛放的季節,后來宣宣可能實在受不了我一遍遍感嘆,跟我普及要不咱往前快走幾步,聞聞是不是前邊兒那倆女孩香水味。他說法國人人人都用香,不光巴黎是,昂熱、南特也這樣兒。
“誒,那這香水味道都真好聞,甜的不膩不嗆~”
“你也不看看人家都走多遠啦,這還有香味呢,走他身邊不一定不膩呀?!?/p>
巴黎給我最初的印象就是這,空氣里散著若有若無的甜,花香、香水氣、烤好面包的煙火味、團著河水的清冽感,我坐在路邊想,細細縷縷的混合飄在因少年奔跑激蕩起來的、和地鐵穿堂而過颯颯的風里。
這城市的甜味讓人不自覺的想抒情。
“浪漫我倒還沒具體感覺到,不過這持續且漂浮的香氣倒是讓人好想談個戀愛哦?!?/p>
“哈哈哈,趕緊談,談之前咱先去把油條拿下!”
對!一刷巴黎法餐沒列在必吃的單子里,這一趟是為了那口油條來的。
要不說怎么是劍走偏鋒的假攻略呢,因為我旅行實在是很隨意,為了幾個餐廳甚至設計店和曾讀過的好聽名字而去,是我大大小小行走的目的里,最簡單也最有成效的一個。滿足感輕松獲得,不急不趕,自在晃著還總能撞到有趣的風光和街巷。
像這次,因為最近很想家也想爸媽,具體的表現是瘋狂渴望國內的那些吃食,在朋友圈看到有人發去巴黎吃了正宗的油條和豆腐腦,果斷種草然后給宣宣說,一定要帶我去這家,解一解只能轉發各種微博的渴。決定下的太明智,周六早上轉了兩趟地鐵,擠在最多20個平方的店里,一口油條咬下去,一勺豆腐腦舀起來...
哎呦,整個“所謂”鄉愁都好了一半了。不過說真的,味道和國內沒差,豆腐腦分甜咸,大包子的肉餡不是一般的實在,一頓早餐吃得非常高興非常飽。我在心里暗想,周一,法式早餐什么的,先擱一擱吧,可頌我實習來不及吃早飯天天在地鐵站買,現在只想再來兩口油條~而且哦,他家的雪菜肉絲餅也是分量足又美味,我打包了一張涼著吃的,咬過第一口,就有點像大老師形容過的“好像后脖子這兒有根兒線突然過電了,整個人都通了”,接近那種感覺。
“誒,多少錢吶?”
“7歐”,“咱倆一共?!?/p>
“多少?這么便宜么??“
我們兩個點了那么多,這價錢真是讓人“無法接受“,也許是長期得不到特別容易滿足,我們打趣說現在哦,真的是,兩根油條就能被拿下。
當然是玩笑話。不過現在特別能理解媽媽為什么以前下班回家時候問有沒有現成的飯,只要不讓她動手吃什么都行。我曾經總說,那怎么連吃什么的要求都沒有哪,現在懂了,一個人上了一天班,各種兵來將擋,晚上只想甩了鞋癱著,有時候真的拒絕回家還要開火做飯,連燒水煮個方便面也是拒絕的,一口可以直接吃的熱乎飯真是極大的安慰。
寫回來哦,香街和鐵塔塞納河是要去逛的呀,從小讀了那么多跟左岸右岸有關的名著不說,就是大街上那林林總總的“左岸咖啡館”“左岸面包房”看了沒有一百也有五十了好么,作為假文藝青年,這個卡是一定要打的。真的是假文青,人真文藝的半夜睡不著是找馬丁斯科塞斯的純真年代這種老電影看,我啊,最多睡不著起來看兩集武林外傳。
鐵塔是真美。跟雪山一樣,是360度無死角怎么照怎么好看的美。如果鐵塔有自我,可能也是那種“美而不自知”姑娘的典范。
塞納河邊呢,很多跑步的人,很多咖啡館外坐著聊天和發呆的人,整個歐洲都這樣吧,大家就是喜歡沖著大馬路一排兩排三排的坐著喝啤酒喝咖啡,開始你可能特別費解,這幫人嘛呢,這有什么好看的?而且還不是一個兩個,幾乎所有人都這樣。狀態,真的,就是生活的常態,就你真的也這樣坐下來,能從日光和空氣里覺出來安詳,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虛度也是一種無用的美好。
但是哦,在去香街前,嗯,也沒分辨出來到底河哪側是傳說中的左岸,以南為左,可惜我們找不著北~
逛過了香街,去排了排最有名的馬卡龍店,輕輕的綠色,少女感滿分。甜品于我,味道是其次,最大的興趣是它們的樣子,個個玲瓏精致,一點奶油一顆紅莓,為了它的漂亮,我也心甘情愿買單的。我們經常說的儀式感,應該在法國展現很深吧,法餐的正襟危坐以及一切都要做的美貌,一切都要端著的那個勁兒,漫不經心愛誰誰的氣人性格,實在讓人無可奈何又迷戀的很。
因為時間有點緊,這次沒有去盧浮宮,倒是另一處著實是個驚喜,第四區的Pompidou中心,我好喜歡呀,歐洲的宮殿教堂看的太多,總覺得大部分長得都好像,突然有一個奇形怪狀的龐大管道型建筑,里面還有各種腦洞大開的現代后現代藝術展品,呆了三天,去了三次,路過種草一次,看影展和博物館各一次…生活不頹,全憑一顆好奇心~
下面要集中說兩家餐廳咯,由于熱愛狂愛停不下來的愛日料,去一個地方必要提前查查有沒有食客推薦的館子,在巴黎找了一家,有一點點遠,不過抹茶熔巖蛋糕和鰻魚壽司還是值得跑過去吃一下的,身邊不少人都挺喜歡抹茶的,他家的這個蛋糕端上來之后,你用勺子挖一下,里面的抹茶醬流出來,稍燙,第一口有點微苦,下一秒舌尖又感覺有一絲絲微甜,好了現在,加一點旁邊的冰淇淋一起吃,剛剛好中和了甜味,又有一點涼,很推薦點~天哪,我真的不怎么會寫食物的評論…總之很好吃就是了…
鰻魚壽司的話,鰻魚很大塊厚實,醋飯不是特別軟糯,但也不錯啦,真的真的寫不出來了,你們意會好么(心好累)…
還有一家是宣宣極力推薦的“法餐”,后來發現并不是,人家明明是美式的Smoky Brisket, 主廚都是從德克薩斯來的…不過不影響,肉做的喲,我用“入口即化”形容肯定是不恰當的,但是實在不知道怎么寫能形容出來它的嫩,詞窮...刀其實根本不需要,肉有一種燉出來的口感,肥的部分不膩,加上瘦的一起嚼,香的很啊。
店外面特別有迷惑性,灰綠色的牌子,看起來還挺小清新的,然而一進去,就是完全大口吃肉吃排骨,大口的喝酒的性情。
我倆實在太餓沒有先拍個照,從網上找了張圖,就是我們吃的那款,完全沒差哦。
(吃的部分終于快結束了,這種吃完寫攻略的事太折磨人了,剛才已經成功把自己寫餓了,尤其是那個肉…)
陪我玩了兩天宣宣回去上法語課了,少了男生加持,其實是有點怕的,巴黎黑人比想象中的多很多,而且…看起來很不友善,還總有穿著奇異的那種,金色大袍子裹一身,也不知道是個什么套路。走在路上,完完全全不敢和他們對視,眼光隨便掃一圈,都說不定會上來幾個人找你搭話,本來周日晚上去過Pompidou想去看看鐵塔亮燈的,實在擔心安全問題,自已一個人還是別太放肆,只能算啦。下次再來看咯。
我現在突然感覺適合居住這件事也是真要把安全考慮進去的,可能阿姆斯特丹住的久了點,第一印象詞想都想不出來,不過現在讓我說哦,應該是安心。就算要比一比,不是巴黎那么美貌那么甜,也不太像羅馬臟亂但整個城市全是歷史感,是一種,你半夜快12點回家走在路上還能安安心心抬頭看兩分鐘月亮的穩妥。最適合長期生活。哈,有點像老白跟佟掌柜說的,你綜合指數最高,門門都是85以上,但是她們偏科,大部分都不及格,但有兩門是滿分,這多吸引人~
最后一天的行程呢,真要為自己鼓個掌,一個路癡,還在沒有網的情況下,找到了油條、藝術中心、郵局和鍋包肉等重要地點。棒棒!
來,重點說一下鍋包肉,這是意料之外的地兒,宣宣第一天帶我去一對中法夫婦開的中國茶館,人家老板跟我們閑聊時候提到的,我也真是能抓住話題的精髓,傳說一萬塊一小杯的大紅袍,喝了好幾杯,心里還是惦記著問問東北館子的地址。有一種磨刀霍霍的架勢。
那幾天巴黎特別給面兒,明明天氣預報上寫的兩天全天下雨,一天陰天,結果那太陽大的喲,最高溫直奔28度,晴天日光熱烈,曬太陽的人吶,前面一個好看小寶寶,又一個好看小寶寶。
啊,寫到東北館子來著,七拐八繞的找到坐下了,鍋包肉土豆絲兒酸梅湯,真像回了國。
土豆絲兒很驚艷,麻油和辣椒油用的恰好,爽口。鍋包肉除了有點過酸,其他的很滿意(雖然我吃過那么多盤鍋包肉都沒有放白芝麻的),能在歐洲吃到90%正宗的東北菜足夠了,總不能要求像我家樓下二十多年老店一個水平…吃到最后真的很飽了又不太舍得放筷子,實在很難得。
結賬時候也是要被感動哭,是不是荷蘭物價太高,我怎么吃什么都覺得便宜呢。一盤肉還不到10歐,那可是純純的葷菜誒,反正良心推薦啦。他家旁邊還有一家有天津煎餅果子,目測中國客人不少,估計不錯。
在街上晃晃晃,“我只想嬉戲唱游到下世紀”,忽然想到這句,覺得生活哦,真的是又焦慮又美好,有論文煩一煩,未來愁一愁,也有好酒好肉愛一愛,好風景看一看。
吃的飽飽的,我當時又走回Pompidou,有網也不遠,下午四點鐘,我就坐在底層沙發上,看大窗子外面細小微塵飄著,年輕男女勾搭走著。
順勢直接躺倒在沙發上。
心里感嘆怎么會有這么平靜,這么漂亮的時刻啊。
沒有網還順利找到郵局寄明信片,手機沒有耍脾氣自動關機,天氣夸張的好,想找個有網的地兒寫點東西結果在路口就碰見一家co-working Café,以及周一寄的明信片周三就到荷蘭家里竟然沒有丟,我把這些歸結為和城市莫名其妙的合得來。上一次有奇妙的熟悉感是上海,這次是你呀,巴黎。
好了好了,寫的差不多啦,三天的短途以回荷蘭準點的航班火車地鐵告終,住在荷蘭的都知道這三件事同時湊齊是不容易的誒(微笑臉)。
就祝,每一次短途長途旅行都能遇到高興的部分雀躍一陣子~
館子:
Melt (Smoky Brisket) 74 Rue de laFolie Méricourt, 75011 Paris
這里餐廳 (鍋包肉) 15 Rue des Vertus, 75003 Paris
董式豆腐坊 (油條/包子) 9 Bd de la Villette, 75010 Paris
Koko Bistro Japonais (抹茶蛋糕) 14 Quai de la Loire, 75019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