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好的文采,卻描述得很真實
1
凌晨1:00,我依然在朋友圈刷著那些心靈雞湯。從下午開始,我的頭已經開始有點昏沉,此刻更昏,并且伴隨著眼睛的干澀與疼痛,但我就是忍不住盯著手機屏幕。
一篇叫做《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的文章吸引了我,開篇引用了知乎上的一段話,如下:
“我見過的最不求上進的人,他們為現狀焦慮,又沒有毅力踐行決心去改變自己。
三分鐘熱度,時常憎惡自己的不爭氣,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
終日混跡社交網絡,臉色蠟黃地對著手機和電腦的冷光屏,可以說上幾句話的人卻寥寥無幾。
他們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卻過著最煎熬的日子。”
這段話是知乎上一個問題的答案,問題為:你見過最不上進的人是長什么樣子?這段話真的刺痛了我的心,因為它描述的就是我現在的狀態,我變得不上進,變得頹廢了。
2
突然,我按下手機電源鍵,關閉了手機屏幕,閉上眼睛。昏沉的大腦里,記憶變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畫面,慢慢閃過。
我看到了一個很勤奮的初中生。凌晨5:00,他醒了,起床去上了個廁所,之后睡不著了。
他趴在床上,拿出一本書,借著從窗外傳來的微弱燈光,翻開并看了起來。那是一本英語單詞書,沒錯,他在背英語。在所有成績中,英語科目拖了他的后退。
記憶的畫面又來到了另外一幅:一個男生坐在電腦面前在玩著游戲,那專注的眼神,仿佛他就是游戲里的主人公。
兩個小時后,他去到了教室,但他感到眼睛很疼痛。閉上眼,他趴在桌子上,但一趴下,他腦海里就充滿了那些游戲的畫面。
以上兩幅畫面的是我,是初中時候的我。那個時候,周一到周五會很努力學習,然后周末就會很頹廢的玩游戲,看小說。
3
接著,記憶的畫面飄到了高中。高中,使我在頹廢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高中我也為成績努力過,但是我不談我努力的過程,我只談我頹廢的過程。
那個時候家里面發生了一場重大變故,迫使我的心態發生了改變。意識到了一句話,人生在世應該及時行樂。
高三本來就是應該算是高中最苦的時候,但是那一年。我心中的焦慮沒有了高一高二的嚴重,對待成績成績態度也沒有高一高二的好,所以這一年也是我在頹廢道路的關鍵點。
我記得高三頹廢時間最長的,就是連續頹廢了一個星期。那個時候大家都有MP3,會下載很多小說來看,并且大部分人的MP3里都有同一部小說。
某一個星期,我在追一部小說,看到MP3沒電時,就去找其他同學的來看,也沒電了,就去借手機手機來看。就這樣一直到周天晚上,他們說下周三要考試,我才停止了看。
如果說在學校里看小說是在荒廢我的學習,那么晚上回家通宵玩手機,那就是在傷害我的身體,我在自殺。
那個時候我只有個老人機,但是某一天晚上我把一個同學的手機借回家。于是用他的手機看了一宿的電視劇,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的五點鐘,然后起來沖個澡,騎著自行車就去學校了。
騎車的時候,我的身體和腦袋里出現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但這種感覺讓我產生一種害怕。
很多時候,我會在持續的放縱(頹廢)后,感到滿滿的愧疚,然后我便會帶著這種后悔和愧疚,去投入學習,可是在學習幾分鐘之后,我又會感到煩躁,然后又繼續放縱。
就這樣,循環往復,我心中的愧疚越來越多,也讓我變得神經兮兮,我也在懷疑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癥。
4
到了大學之后,心態變得更好,也沒有高中那么多的作業,那么多的考試的壓力,然后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致使我在頹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沒有去到大學時,我憧憬我的大學生活應該是這樣的:上課時,講臺上的老師激情澎湃,底下的學生專心致志的聽著。并且我認為那些大學老師應該是大師級別的,思想內涵豐富。
對于學生,雖然有了很多自主安排的時間,但會很勤奮,上課認真聽講,課后會投入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也會參加各種各樣的科研,學術研究。
然而,然而,一切你所想象的東西都是理想化的,生活中現實與你的“理想化”距離是很遠,很遠的。
大學不是我所想象的樣子,甚至還沒有高中時候的努力,真的令我心寒。
宿舍里每個人都在玩這游戲,有電腦都用電腦玩,沒電腦用手機玩。我很不習慣玩游戲,于是便看小說,看各種資訊,后來我實在腿受不了我這種頹廢的狀態,于是我想去圖書館,看一看書。而我去圖書館也不過是換了個地方玩手機而已,在里面看書的時間很少,其實就是在里面尋求一個心理安慰。
高中時我有一個好的比較好的習慣,就是每天晚上會去操場跑步,或許是因為身體弱,想鍛煉身體,也有可能是想放松心情。可是到了大學我如果想跑步的念頭,但是一次又一次都沒有執行,因為我害怕走過宿舍到操場的那段距離。
5
大學的第一個寒假,有一件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事就是我居然會睡到十點,十一點才起,且心中沒有一絲的愧疚感。
小的時候,我老媽對我要求有點嚴格,就起床這件事來說,她六七點就會把我叫起來,所以那個時候不敢睡到很晚。有時候超過超過8:00,我的內心就會產生賴床的愧疚感,然后這種愧疚感迫使我起床。后來高中的某一天我跟老媽吵架,并大聲說了一句話:你看一看我二姨家的那些小孩,人家假期十一點才起,我二姨也不會說什么。而你呢,經常七八點叫我起床,我起來能干什么呢?
從那以后,我媽也就沒再叫過我早起。
以上所說的,都是在敘述我的經歷,而這些經歷也是我一步步頹廢的過程,這個過程同時也是心態改變的過程。正因為心態的改變讓我變得不那么上進,內心的愧疚感也不再那么強烈,所以這使我越來越頹廢。
6
上面所說心態的改變讓我頹廢,但心態是內在的,那么外在的東西是如何導致我頹廢呢?
暢銷書的作家李尚龍曾經說過一句話: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給你一根網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
而對于我以及很多人來說,要廢掉也很簡單,兩樣東西就夠了,手機和床。
所謂的睡覺,不過是床上玩手機罷了。
眼睛盯著冰冷的屏幕,手指一點一點的劃著。
新聞娛樂資訊中,那些極具誘惑的熱點、標題,就像蒙著面的少女,無不勾起你的窺探欲。
朋友圈QQ空間中,總忍不住點開那些好友一個接一個的動態。因為你總害怕錯過什么。
淘寶,那些琳瑯滿目的商品,好像看了你就能購買并擁有似的。
抖音那跳舞的小姐姐小哥哥,仿佛你看了就會跳上一段似的。
微信公眾號有無數的勵志雞湯文,讓你看了瞬間斗志昂揚,事后卻萎靡不振。
各種網絡游戲等著你登錄領金幣、升級……
我們沉迷于手機里的無效信息,收獲了一波又一波的快感,而這些快感讓我們失去思考,我們越來越變得膚淺。
因為玩手機,所以失眠,因為失眠,所以繼續玩手機。
7
手機的確能讓無聊轉瞬即逝,但那些伴隨著無聊的偉大事物,也隨之消失了。于是慢慢地,我們變成了這樣的人:
“沒有興趣與愛好、周末只想葛優癱。
放棄早起、放棄健身、放棄有益的閱讀和交際,不肯花時間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
終日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得過且過。也曾為生活焦慮,但仍找不到奮斗的方向、無意義地耗費著生命。”
我討厭我自己,我討厭我一直頹廢的狀態。因為頹廢的狀態會讓我的內心痛苦,然后感到壓抑。
康德說過,假如我們像動物一樣,聽從欲望、逃避痛苦,我們并不是真的自由,因為我們成了欲望和沖動的奴隸。
我不想成為欲望和沖動的奴隸,于是,在內心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爭,掙扎。終于,我慢慢醒悟過來。
end
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后,我可能依然頹廢。但我想用這些文字,告訴那些和我一樣迷茫和頹廢的人:
越來越頹廢,只會讓自己更痛苦,所以,少頹廢一下,多做一點事,成為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