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它毫無疑問是對的。但是,明明沒有興趣,非要你喜歡上一個東西,這是包辦。
人們做事的驅(qū)動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來自內(nèi)部,興趣這個東西它就是很強的內(nèi)部驅(qū)動。此外,還有虛榮心等等。另一個是來自外部的驅(qū)動,也就是完成任務之后帶來的獎勵。
作為成年人,我們學習不能只靠興趣,而更應該用任務來驅(qū)動。
2
職業(yè)強迫就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任務驅(qū)動。
比如同樣是攝影,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他攝影水平的提高肯定是不如在報社工作的圖片新聞記者。因為他們是有任務的,是要有交代的。所以,如果你有一個職業(yè)的機會,練成一樣技能的可能性會大大的提高。
比如你要學寫代碼,整天在那摳書,死記硬背那些東西,學習效率是很低的。這種看起來就是那種心血來潮式的學習,往往很容易導致放棄。怎么破?
你要自己來聘請自己,想清楚到底要用代碼來做什么,是做一個網(wǎng)站,還是寫一個app。本質(zhì)上就是你要有一個非常清晰,并且實際的目標。你想清楚了,就有了任務,你帶著這個任務邊干邊學就可以了,這樣做比你完全不知道學完寫代碼要干什么,非要硬著頭皮學習寫代碼效率要高得多。
比如你剛?cè)肼殘觯允裁慈蝿諄眚?qū)動自己學習呢?你要用職場上人人都必須用的技能來鍛煉自己。職場上人人都離不開的就是Office三件套——word、excel、ppt,如果你的文案比別人編輯得更快更漂亮、你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比別人更快更準確、你的方案演示比別人更有吸引力。過不了多長時間,你就脫穎而出。
因此,我們要在平常做任何事的時候,要假想有一個任務的驅(qū)動,有一個職業(yè)的強迫。在心態(tài)上要有一種自覺,自己來聘請自己,無論在生活當中做任何事情都要這樣做,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除了職業(yè)強迫外,還有一個高級的方法,叫以教為學。
以教為學,就是把教別人的過程作為學習的過程。既能自己的記憶和認識,又能在別人的質(zhì)疑中打通“知識阻塞”,碰撞出新的靈感火花。
以教為學,一方面可以是自己對自己設置的一個任務,設定的一個目標,解決了任務驅(qū)動的問題。另一方面,以教為學,其實會讓你學的更好。
有一個教語言的女老師,說她不但能教英語,而且還能教日語。她說她本來是不會日語的,但有一天她一個朋友給她打了個電話,說你認不認識教日語的老師。她那個朋友說自己開了一個日語班,招了很多的學生,也都收了學費了。但是,之前安排的那個日語老師他臨時有了變故,上不了課了,馬上就要開班了,非常急需找到一個教日語的老師。她就問那個朋友,說你這個日語班要求教什么級別的日語?她那個朋友就說是零基礎的,就從零學起。這個女老師跟那個朋友說,你放心吧,我就能教。
掛了電話之后,第二天這個女老師自己就去報了一個日語的零基礎班。上了一個禮拜這個課,她朋友那邊的日語班就開班了,所以她就在一邊上著日語課,在另一邊教著日語課,她同時做著這兩件事情。結(jié)果,她這一期班教下來,她教的那些學生對她還都特別滿意。
我們從中看到的是什么呢?那個女老師她有明確的目標,她的目標是學完了要去教別人,所以她參加那個學習班,你如果也去了那個學習班,你們兩個是這個班上同時在學的學生,那她一定比你學的好,因為她的目標比你明確,她要以教來參加學習。這是用任務來驅(qū)動學習的最佳典范。
我們成年人要放棄一種需求,就是學什么東西都得有個興趣,我們要放棄這樣的想法。我們要帶著任務來驅(qū)動學習,沒有任務我們自己來制造任務,這樣才能貫徹高效的學習。帶著去教別人的心態(tài)參加學習,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