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02-馬來亞戰役
20220315
基本概況
馬來亞與馬來西亞
馬來亞通常是指馬來半島的下端,歸屬馬來西亞的那一部分地區,也叫西馬來西亞,這一部分也叫馬來西亞半島。
馬來亞的最初由來是英屬殖民地,包含了海峽殖民地(1826年成立)、馬來聯邦(1896年成立),及五個馬來屬邦。在其(馬來亞聯合邦)獲得獨立之前,曾在1946-1948年組成馬來亞聯邦。
馬來西亞是指現在的君主立憲聯邦制國家,這個國家脫胎于戰后的馬來亞聯合邦,其中包括現在的新加坡,1963年馬來西亞將新加坡趕出,使新加坡獨立。
由于1941年只有英屬馬來亞,因此在這個地方發生的戰爭,被叫做馬來亞戰役。
歷史上也有一個馬來西亞戰爭,是指發生在1963年的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之間的戰爭,
戰役進程
1941年12月4日,日軍從中國的海南島三亞出發,日軍佯裝商船,在進入暹羅灣后先是北上進入泰國,并占領克拉地峽,然后在于8日從海路向現在的泰國與馬來西亞的交界地區進發,在泰國的宋卡、北大年和馬來西亞的哥打巴魯登陸,然后從泰國進入馬來西亞,與在哥打巴魯登陸的日軍會合,在進一步南下。
與英軍、印度軍、馬來西亞軍,以及荷蘭軍相比,日軍的作戰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先后攻下馬來西亞半島各地,直到新加坡,而守軍的反擊不利,并于1942年1月31日占領馬來西亞全島。同時盟軍退居新加坡。
接下來,日軍強攻新加坡,到2月15日,日軍成功占領馬來西亞半島和新加坡。
此戰,日軍以少勝多,不僅完成了戰略預期,還俘獲了大量盟軍戰俘。
盟軍戰俘與沈陽
在沈陽有一個二戰盟軍戰俘營,是二戰時期日本在沈陽設立的一個專門關押太平洋戰爭中受俘盟軍的場所,時稱“奉天俘虜收容所”,曾經關押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法國等國家的戰俘2000余人。這些戰俘有將軍,有士兵,幾乎全都是太平洋戰爭中盟軍的戰俘,其中包括有馬來亞戰役的戰俘。
馬來亞戰役的戰俘以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戰俘為主,這些人從新加坡出發,經越南的西貢、臺灣的高雄,轉至韓國的釜山和漢城,與美軍戰俘會合,再轉到沈陽。
影響
馬來亞戰役有著及其深遠的影響,使得日軍南下進入東南亞地區,展開太平洋戰爭,做出了極好的鋪墊,使得盟軍一度感覺到了絕望。
對于盟軍,尤其是英國軍隊、荷蘭軍隊、澳大利亞軍隊,是一種恥辱。新加坡陷落后,丘吉爾就哀嘆這是“英國史上最大的災難”。
相關事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10日,日軍登陸呂宋島,美軍和菲律賓軍隊退守巴丹半島。
1941年12月25日,日軍占領香港。
1942年2月28,日日軍在爪哇海海戰中擊敗英美荷澳四國艦隊。
1942年3月8日,日軍攻克仰光。
1942年3月9日,日軍占領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群島荷軍投降。
1942年3月11日,麥克阿瑟離菲赴澳就任聯軍統帥。
1942年3月23日,日軍占領安達曼島
1942年4月9日,日軍空襲亭可馬里英軍基地。
1942年4月11日,菲律賓巴丹半島的美菲軍向日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