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我們家,第一碗飯必須是給奶奶盛的!”
? ? ? 這是我們孩提時爸爸總叮囑的一句話,后面才是“小心點兒” 、“別燙著”之類的關照。說這話時爸爸一臉權威,斬釘截鐵,不容任何質疑。爸爸的孝順,也或者是他們兄弟姐妹幾人對奶奶的孝順,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
? ? ? 爸爸是幺兒,爺爺在他五歲時就去世了,留下奶奶獨自一人撫養八個兒女,奶奶又是個要強的人。爸爸說奶奶把他們養大特別不容易,吃了很多苦,甚至不惜去逃荒要飯??梢韵胂笤谀切┠甏棠桃粋€小腳女人曾經過多少的磨難,所以爸爸兄妹幾個都很尊重奶奶,想盡辦法去討她的歡心,博她歡笑,村里人都說奶奶是個有福氣的老太太。
? ? ? 我懂事時奶奶就已七八十歲了,爸媽出去干活,又瘦又小的她已沒有力氣做太多的家務活,就開始慢慢教我做家務,生火熬湯、炒菜做面,幼時的我太笨,性子又慢,總也學不會,奶奶不生氣,總是一遍一遍耐心地教我,還總說:“爸爸媽媽在外面干活太累了,我們在家里歇著玩著把飯做好,他們回來就能多休息會兒,多好啊,要學會心疼爸爸媽媽才是好孩子!”每每這時,我就干得更賣力,因為每次爸媽回來,我總會得到他們的夸獎。還記得沒學多久,奶奶被爹爹接去住,我和弟弟張羅著給爸媽做飯,那時掛面還不多,中午都是自己搟面條。平時靠著奶奶從不操心的我一下子手足無措,和面時舀了滿滿兩瓢面,沒錯,滿滿的兩大瓢面,我滿頭大汗地搟了兩個多小時。弟弟看我這么辛苦主動去擇菜,給我時一臉驕傲地說:“我擇得可認真了!”面條終于出鍋了,剛趕上爸媽回來,我倆盛好飯,一人捧著一碗,給爸媽端去。媽媽驚喜地說:“不錯不錯,想著干活回來還得做飯呢,這妮兒孩兒長大了,我也享著福了?!蔽译y為情地說:“我和的面軟了,又太稠了,面條粘在一起都成蛤蟆蝌蚪了。”媽媽聽了笑著說:“那是因為你把面和成了‘尿床面’了,沒關系,剛開始學都是從‘尿床面’和過來的。俺家妮兒已經很巧了!”我和弟弟坐在那忘了吃飯,開心地看著爸媽吃飯,享受著大廚的滋味。可媽媽吃著吃著卻吃不下去了,皺著眉頭說:“面條怎么咬不動啊?呀!這里面怎么還有柴火根兒和菜根兒?!”哎呀!弟弟當時把菜給我,正手忙腳亂的我竟忘了洗,直接放鍋里了。還沒等我解釋,弟弟說:“我把菜擇好后,全部撿起來給姐了,菜根兒還要扔掉嗎?”爸媽一陣驚愕,隨即哈哈大笑起來,爸爸說:“就這也是妮兒孩兒給做的第一頓飯,再怎么也得吃了?!彼麄z就這么笑一陣兒吃一陣兒地吃完了飯,直到現在,這事還是我們家的一大談資。媽媽總說:“妮兒孩兒孝順,不管做得好不好,當父母的都高興?!?/p>
? ? ? 麥收時節天氣很熱,中午在奶奶地指揮下我便一早做好了飯,估摸著爸媽快回來了,就把飯盛在碗里擺在桌子上涼著。奶奶說:“先把爸媽的飯盛好,他們干活很累。”可我總會重復爸爸那句話,先給奶奶盛,等爸媽回來了,奶奶催促著我給他們端飯,但第一碗飯還是會送到奶奶手里。這是我們家的習慣,無論是尋常日子還是逢年過節,無論是我們小一輩的孩子還是爸媽他們老一輩人,第一碗飯總是雙手恭恭敬敬地端給奶奶的。鄰居總羨慕地說:“你這老太太年輕時拉扯著孩子苦沒白吃,看現在多有福氣!”奶奶聽了便會像孩子般哈哈大笑起來,絲毫不會掩飾自己的快樂。
? ? ? 奶奶是小腳,三個小腳趾全被踩折在腳底,加上年紀大了每次洗腳都很不方便,連剪腳趾甲都很費力,給奶奶洗腳便成了我們小一輩的工作。還記得2003年臘月二十七那天,弟弟放假回家,好幾個冬天奶奶都下不了床了,晚上奶奶躺在床上,腳搭在床邊,我和弟弟一人抱一只腳來洗,鄰居串門來看見了說:“你這個老太太,難怪能活到一百歲,兒女們孝順也就罷了,兒孫滿堂我也見多了,這孫子孫女一人抱一只腳這樣洗著也真是太有福了吧!”奶奶什么也沒說,只是躺在床上哈哈哈地笑著,快樂得像個吃到糖的孩子。第二天她便昏迷,直至幾天后去世,現在想起來,我也總覺得奶奶是有福的,在她清醒的有生之年,最后的感覺是兒孫滿堂的幸福。村里人都說奶奶的喪事是喜喪,對呀,老人滿意而去,兒孫心中無憾,生老病死也可以不那么冰冷,奶奶最后快樂的笑聲,大概就是對我們的安慰吧。
? ? ? 奶奶去世后,再沒有人交待盛飯的事,可這第一碗飯卻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變成爸爸的了,接著是媽媽的,再接著是我們幾個的。每次爸媽干活回家,我們姐弟三個不管誰去盛飯,總會雙手端著遞給爸爸、媽媽。沒有命令,沒有約定,我們就這么一直心照不宣又順理成章地做著,沒有結束。
? ? ? 結婚后有了孩子,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他們總是說,你們上班忙,不用管我們,誰吃誰盛就好。但每次只要我盛飯,就會先給老人盛,這已成為我的一個習慣,我也并不想改掉這個習慣,慢慢地,一向不太盛飯的老公也養成了這個習慣。現在孩子嬌慣,還不常自己盛飯,但我總會提醒他去叫爺爺奶奶吃飯。
? ? ? 我想,對于孩子來說,現在是提醒,等時間久了,就變成一種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