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兩年多前,我家男娃6歲多。我打算送他去一家知名機構啟蒙英語。機構老師給了我一個優惠價——每年兩萬,在我看完他們的展示視頻后,我心動了——我的意思是我打算自己教孩子學習英語。理由是:機構的游戲式興趣教學跟我理念不符,其次高昂的學費與我期待的效果差距甚大——因為我隨口問了一句,在你們這里學習到小學六年級能不能讀懂BBC或者VOA的新聞,他們一臉驚訝覺得我要求過份了。(現在看來,才剛三年級,我就初步達到這一目標了)
? ? ? ?作罷,只有自己動手了。語言學習貴在堅持,沒人會懷疑這個像白開水一樣的道理。
? ? ? 不過堅持這種東西似乎痛苦的意味更深長,能不能到最后取決于所獲取的回報——最好是又快又看得見的回報。
? ? ? 于是我簡單的算了一筆賬來量化這個回報。
效益分析
? ? ? ?按照我的實際情況,平均每天可以花費約20分鐘來陪伴孩子學習英語是可行的(后面分析為啥是每天20分鐘)。那么,學費20000除以一年的學習天數( 減掉重大節假日)大約每天60元,再除以20分鐘,就是每分鐘3元。換句話說,我每天陪孩子學習20分鐘英語可以省去60元,平均每分鐘3元,換算成時薪是180元,說真的,這比我稅前時薪高了一大截——上班還不如教自家娃英語。
? ? ? ?這還沒考慮路上成本。在大城市里,每周開車接送孩子2次,時間代價也是巨大的。我一周平均花費140分鐘陪孩子學習英語,相比較而言,去機構路上一來一回花費120-240分鐘。孩子學習過程中,我在外面等待并耍240分鐘手機——多的時間和注意力(這個比時間還寶貴)都消耗了。為啥不拿每周140分鐘一方面升級下自己的英語,一方面陪孩子學習英語,雙贏呢?
效果預測
? ? ? ? 每天堅持學習英語和機構每周2節課在我看來效果完全不同,因為語言需要靠頻繁刺激來成為一種習慣。為此我考察了身邊幾個在機構學習的孩子......更堅定了自己來教孩子的想法。隨后我百度搜索來到一個兒童英語啟蒙論壇,真讓人眼界大開,不少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英語學習取得令人羨慕的成績——8-12歲的孩子可以閱讀甚至聽懂《哈利·波特》這樣的原版書(要求詞匯量9000-12000)。我認真看了很多網友分享出來的經驗,總結出來其實方法也不難,對父母英語要求也不高(其中不少父母學歷并不高),主要就是每天把固定時間投入到聽和讀的訓練上,堅持陪伴,循序漸進的學習分級讀物(每分鐘3元,這份堅持可以有)。用6-7年的時間日積月累到10000左右的詞匯量其實不難(每天大約積累5個單詞而已),其實即使中學畢業前能達到這個詞匯量(每天積累2-3個),也已經是佼佼者了。所以,我相信我也能達到他們所達到的成果。于是,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讓孩子小學畢業前沖上高階原版讀物。這才是真正的把英語當成技能,而不是考試工具。至此,我對自己教孩子英語充滿期望。
需要考慮的問題
接下來我考慮幾個問題:
1. 學習的目標
? ? ? 聽說讀寫是必須的,這是語言學習不可分割的整體,想想語文怎么學的。
2. 學習的時間
? ? ? ?經過慎重考慮,我認為語言學習的重要因素——語言環境,是大多家庭不具備的(如果有這個環境我們根本不會把英語學習作為一個問題來討論)。若要彌補這個缺憾,大量時間和金錢是不可缺少的。而在現今語文和奧數為王的情況下,不計成本的投入是不明智不可持續的。因此,根據我個人及孩子日常安排,在中學之前,周末安排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學習英語,而工作日就每天20分鐘比較合理。這20分鐘時間必須是在早上,因為我下班時間不固定,孩子放學后事情也不少,特別以后高年級作業多。這個時間在很多人眼里恐怕連訓練“聽”的時間都不夠,更別提“寫”跟“說”。我把這個最重要的問題留在稍后說。
3. 學習的材料
? ? ? 我參考了網友的分級閱讀材料,大多是繪本,應該說品質都是不錯的。但我家孩子6歲多了,有一定學習能力。跟吸引他的興趣相比,保持他的注意力在字上而不是畫面上,我覺得后者更重要。因此,我直接選了美國和加拿大的幼兒園和小學語文教材,字多圖少,語言優美,價格還便宜,另外,市面上教材太多,我也沒時間精挑細選。如果孩子年齡較小,選擇分級閱讀材料會更適合。
4. 發音問題
? ? ? 這也是我所擔心的,畢竟發音不準是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問題。好在現在英語材料多數都有原聲,平常我也看看美劇美片,雖然不照著臺詞念,但發音的感覺還是有一些,至少聽到一段語音,標不標準心里還是有數。我找了一些可以打分的英語發音軟件試了試自己的發音,比如像英語流利說app,聽一句臺詞,模仿著跟讀一句,嘗試了一段時間后便掌握了一些要領(不要小看自己的學習模仿能力),得分還不錯,回放效果還算滿意,唯一遺憾的就是速度還跟不上,容易打結,不過熟練程度是可以用時間交換了,反正我也抱定了陪伴著孩子學習,就一塊兒學習了。
5. 是否要背單詞
? ? ? ?這個問題在論壇上一度爭論得很激烈。我支持背“學習過的”單詞,美國小學生都要背單詞。沒有牢靠的單詞,有關英語的一切都是空談,還不如去讀甲骨文,起碼形狀還可以想象。但我不支持抓著一本單詞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背單詞,這太折磨人了。其實背單詞很簡單,后面給大家講。
重點來了
? ? ? ?前面提到20分鐘要練習“聽”“說”“讀”“寫”的問題如何解決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有聲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李陽的瘋狂英語,還有背新概念的神話傳說,都是建立在讀上。這幾乎世人皆知,但絕大多數人更愿意把時間花到去“知道”更多真理來徒增悲傷,卻不愿意相信這么簡單的道理。回想新東方的一位名師曾說解決聽力的辦法就是——朗讀。恰好我這一兩年由于工作原因在研究計算機深度學習,語音識別,機器翻譯。訓練神經網絡的原理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人的大腦就是個神經網絡,只要傳入標識過的(簡單說就是知道對應意思的)語音,大腦就能建立該標識(例如單詞意思)和該語音(例如單詞的發音)的聯系。經過有效訓練后,聽到這個語音,大腦就可以把這個標識提取出來,這都是自動完成的,不需要你去想聽到的是什么。例如,當你在我旁邊講話,只要我不拒聽,只要說話內容在我的正常理解范圍內,聲音傳進耳朵,大腦會自動把意思提取出來,不用我去思考,也明白你在說什么。閱讀也是同理,看到文字,大腦即告訴你意思,無需去思考。而朗讀恰好就是一種優質的訓練方式,它把文字、意思、語音一同傳入大腦,并建立三者的關系。想想看,這三者關系意味著什么?文字——意思意味著閱讀理解,語音——意思意味著聽力,意思——語音意味著口語,文字——語音意味著朗讀,語音——文字意味著拼寫。而最終大量的朗讀輸入又為將來的口語提升和寫作打下基礎。重點就是——要好好朗讀。這兩年孩子的朗讀訓練結果肯定了以上觀點。簡單講就是反復給大腦輸入文字——意思——語音這三者的聯系。
學習計劃
? ? ? ?接下來就是把以上的思考變成行動,我制定了一個可以每天持續,簡單重復的學習計劃:
? ? ? ?到周末我會給孩子講幾篇課文,比如單詞句子怎么念(起初我會提前親自聽聽原聲,照著念一念,后來熟練了就不用了),講講句子的大概意思,語法只是一句話帶過,不多介紹(語法太抽象,講起來大眼瞪小眼),然后就是把他不認識的生詞全部加入到扇貝單詞app中去,最初10個左右,后來每周平均60個,方便復習。
? ? ? 周一到周五早上則讓孩子用app復習這些單詞,一般是跟著軟件練習下生詞的發音,并說出一個中文意思。平均下來,大約需要6-8分鐘復習50個詞。然后讓孩子跟著配套錄音(手機app播放)聽并跟讀課文12分鐘(聽一句,暫停,然后跟讀一句,然后再放下一句),最后由他自己朗讀5分鐘,并錄音保存在微信中,作為記錄。
? ? ? ?簡單說,每天需要做的就是兩件事:用軟件復習單詞和朗讀課文, 周末是學習新課文(最初我用了25分鐘,隨著朗讀的熟練程度提高,不斷壓縮,現在孩子可以直接朗讀了,每天一共就10-12分鐘。)
? ? ? ?練習方法很簡單,也因為簡單才能堅持,如果經常更換資料(繪本動畫片語音),換來換去的聽說讀寫訓練,光準備工作就夠累的了,必然給忍耐度帶來考驗(如果準備工作需要1分鐘,700天下來,你算算看)。我家餐桌上就擺一本教材,打開app播放語音,翻開書開始讀,準備時間最多10-15秒。注意力被最大限度放在了做正事上。
背單詞的方法被包含在朗讀中
? ? ? ?課文是有間隔的循環著讀,我一般會在每一課前面標記讀的次數和日期,原則上6-8遍就不再讀了。這樣一來,每篇課文單次朗讀中輸入3次語音——文字——意思的聯系(跟讀是聽1次讀1次,朗讀再加1次,一共3次),幾遍下來后大約20次,加上單詞app復習再將這個聯系輸入約10次,一共就是30次。熟讀幾百篇課文之后,常見單詞可能已經進行了幾百次到幾千次的輸入,即使生僻的單詞也會有幾十次——這就是通過高頻率來刺激記憶。
? ? ? ?重點注意事項:為了盡可能提高輸入“語音——文字——意思的聯系”的效率,讀的過程中如果碰到忘記的詞和句子,需要及時標記出來,并得到正確解釋。我一般會把生詞在書上標記出來,讀完后抽查意思。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會出現一個單詞或句子念了100次都不知道意思,那就意味著訓練失敗。
實際效果
從2015年至今,已過去2年多,我對自家孩子英語能力做了下評估。
單詞和閱讀:
? ? ? ?孩子學習單詞累計達到5300,大部分來自兒童文學(這類書籍只包含了較少的兒童難以理解的抽象動詞和抽象名詞),這個詞匯量對于三年級以下的英美學校教材可以自由讀,之前購買的美國語文3、4冊已經可以自己閱讀了,這些課文雖然我自己也要讀,但主要起個陪同和幫忙查下字典的作用。中低階讀物比如《查理巧克力工廠》《動物莊園》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讀。VOA/BBC/China Daily 這類我陪著讀,孩子喜歡電動車、無人機、恐怖襲擊這類新聞,順帶也擴展了知識面。如果你不太清楚上面這些讀物,那就換個熟悉點的,國內初中階段要求掌握單詞2400,高中3800,委婉的說,至少人大出版社九年級的英語教材可以讀得很愉快。
聽力:
? ? ? ?低階動畫片《粉豬》孩子可以自由聽,流行讀物如《魔法樹屋》前半部自由聽,后面需要了解很多西方文化,不是純粹聽力能解決的。我很了解語音識別原理,所以不著急。
朗讀:
? ? ? ?總體還算滿意,課文讀起來也比較流暢,語音語調有些感覺了。這里有一段配音可以參考。
拼寫:
? ? ? ? 由于熟讀單詞,使得拼寫單詞的正確率很高(孩子低年級,我從來不要求會拼寫單詞),很多單詞第一次就能根據讀音寫正確。前面提到了,很多單詞都見過幾百上千次,而且英語單詞大部分符合自然拼讀法,也就是說可以根據讀音按規律記憶和拼寫。今年初,我拿新概念1的練習冊給孩子做,只簡單講了下課文,沒費多大力氣,做了70多課,就當是語法練習吧。
口語和寫作:
? ? ? ? ?這部分屬于輸出部分,也是最難的。目前孩子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口語和寫簡單的句子,如果談到書里的內容,倒是可以輕松拽出一大段句子噼里啪啦說個沒完,長期的朗讀訓練積累了很多表達,只是還沒結合到現實應用。我會逐漸的以他熟悉的課文為基礎,展開口語交流,這也是未來幾年的目標。
后記:
? ? ? ?就英語學習而言,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跟兒童英語啟蒙論壇上一線牛娃比,差距還不小。還好,孩子才三年級,后面時間多,只要我有耐心。或許你會說,這么枯燥的過程我是怎么堅持下來的?除了錢的原因,我還想說,看到孩子在短期內這么快的進步,我根本停不下來。不僅孩子進步了,我的英語聽力和朗讀也有很大進步。或許你還會說,那孩子受得了嗎?這樣學習會不會讓孩子失去興趣? 但事實就是:沒有經過刻意練習的興趣,多半經受不住生活的考驗。而真正刺激保持興趣的是:付出努力后,得到及時的高額的回報(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人的大腦需要這種獎勵機制的驅使。孩子學校的英語考試,社團活動,還有文章難度的提升就是一次又一次讓他對自己產生認可。有這些甜頭,用不著我苦口婆心去勸他堅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