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本書的兩位作者亨利·馬西和內森·塞恩伯格,都是醫學博士,作為精神科醫生在加州伯克利市執業,并在加州大學醫學院任教。
亨利·馬西是研究“依附關系”的國際知名學者,在母嬰的互動模式、母嬰關系對嬰兒情緒發展影響等相關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
內森·塞恩伯格是精神分析方向的研究者,主要針對兒童精神病學和兒童發展開展長期研究。
關于本書
本書根據一項跨時30年、有效樣本量為76個家庭的心理學研究項目寫成,針對原生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發展的責任、如何更好養育孩子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書中包含了大量訪談、心理測試以及母嬰互動的相關資料,被認為是對家庭教育傳統理念的重大顛覆。
中德心理醫院創始人、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在讀完本書后認為:通過讀這本書,可以讓你在此后生命中善待自己,也可以讓你的孩子善待你和他自己。
核心內容
養育孩子是否有據可循?本書給出的回答是肯定的。根據兩位作者的觀點,那些能夠給予孩子幸福人生的父母,他們身上都具備一些共性的關鍵特質,而這些特質是可以自我培養的。
此外,父母應力所能及地為孩子提供一些心理上的輔導,幫助他們度過成長中的困難時期。在日常生活相處中,父母也可以通過故事、游戲、夢、早期記憶等等手段,更好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一、養育一個成功的孩子,父母需要具備的9個特征
1. 對養育孩子有信心;
2. 對孩子的未來感到樂觀;
3. 鎮靜、有反省意識;
4. 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5. 適時對孩子共情;
6. 認可孩子表現出的積極性;
7. 對孩子的獨立性感到愉悅;
8. 為孩子制定某些紀律;
9. 母親富有感染力。
二、父母阻礙孩子發展的六個特征
1. 不能與孩子建立聯結;
2. 不能與孩子玩耍;
3. 經常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孩子身上,有時還會否認自己的情感;
4. 自我認知和實際行為不一致;
5. 自己的需要在前,孩子的需要在后;
6. 體罰孩子。
三、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應對發展中的變數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遇到各種意料之外的情況,包括:遭遇創傷和不利的生活環境、家庭成員離開或去世、新家庭成員的加入等。為了幫助孩子應對這些發展中的變數,作者給父母的五字箴言是:防患于未然。
四、作為父母,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1. 通過孩子的故事。根據孩子的故事,我們往往能發現他們對家庭的看法,以及某些被壓抑的情緒。
2. 通過孩子的游戲。游戲是孩子內部世界的外在顯現,他們往往會借游戲來滿足內心的愿望和表達內心的不滿。
3. 通過孩子的夢。夢幾乎總是跟產生于家庭的情感有關。了解了孩子的夢,也就了解了孩子關于家庭的情感。
4. 通過最早的記憶。早期記憶可以反映出個體在家庭中體驗到的更多的是快樂還是痛苦,以及個體的主導情緒。
金句:
1. 雖然獨立擁有自己的身體是一件無與倫比的進化杰作,但也需要付出承受孤獨的代價。
2. 大多數經歷過創傷的孩子會把記憶封存、壓抑恐懼,隨后會感受到痛苦,就像在緩慢釋放伴隨終身的吃錯的藥,導致不同程度的身體癥狀,伴隨焦慮壓抑、自信減少、社交能力退縮。
3. 沒有共同玩耍,孩子就失去了和父母聯結的機會;如果父母控制玩耍,就會把本來輕松的體驗和思考方式搞成說教和呆板的體驗。
4. 母親對孩子內部性格的決定性影響之一,就在于她能夠塑造孩子通過心理防御機制調節內部沖突的能力,這也是孩子首要的自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