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還沒有做一個母親,只是我對目前一些現象的思考。
先說幾個現象:
第一:短視頻上刷到一位媽媽,帶女兒坐火車,特地給她買無座車票,其視頻配文是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無座慢車,給我好幾個白眼,下次繼續。
—有網友問:“為啥要買無座,又不是什么急事,出門提前規劃啊”,作者說:“我想,我吃過的苦,她也得感受一下”。
第二:刷視頻,看到一個江西女孩拍攝的媽媽的背影。大夏天,外面四十攝氏度,不遠處就是一大片陰涼地,可她媽媽偏偏蹲在大太陽底下拔鴨毛,女孩心疼媽媽,喊她進來到大廳里拔。不僅涼快,她叫上姐姐一起拔還能節省點時間,她媽翻了個白眼,罵她們“矯情”。
其評論區出現了這么一些評論:
“我婆婆,她兒子做了一大桌菜,燉雞鴨豬蹄啥的,葷素都有,她偏偏拿著饅頭去廚房啃了半個洋蔥,說她吃飽了。”
“有洗衣機不用,必須手洗來彰顯勤快,還要逼我手洗,用洗衣機就罵我懶。”
“給我媽過生日,特意點了燒烤,一家人在一起擼串,結果我媽自己去拿剩飯拌菜湯吃,攔都攔不住。”
……
第三:山西一個孩子拍下視頻,冒著熱氣的爐灶前,他的母親正費力地做著當地的面食:抿尖,這種面食,不僅做法麻煩,還是個體力活,
既要手工揉面,還要在抿床上不斷推壓面團,把面條擠進鍋里,手被鍋氣燙得生疼,手腕要用勁,也會酸痛,事后這些工具的清理更加費事。
他給視頻配上了恐怖片的音效,并配文“不出意外全家又要挨罵了”,原因很簡單,家里人都不咋愛吃,可他媽媽總愛做,每次做,都會因為太累而發脾氣,一家人,連帶著鍋碗瓢盆,無一例外地被從頭罵到尾。
這三個視頻應該有些人也看過,現在我略微發表一下我自己的想法,第一個這個母親覺得這樣做,想讓女兒體會到自己曾經的不容易,但是據我看來,與之目的相反,女兒會產生很強烈的不滿情緒,繼而會蔓延到日常的生活中,如果這位母親繼續這么做的話。
第二和第三有些類似,父母輩總是以他們認為“對”的方式去對待兒女,一邊做著一邊抱怨,把家庭關系搞得一團亂,還覺得兒女不懂事。
做一個不掃興的父母對于有些父母來說很難,就說我關注的一個B站UP主,一個幫媽媽拍照的女兒,她的媽媽一直在陪著她瘋,一個在鬧,一個人在笑,就算把家里搞得亂起八糟,媽媽也不生氣,可以看出,她們兩的母女關系日常應該很和諧。
我的父母之前也是這樣,買點什么吃的喝的或者帶她們去玩,都說不要亂花錢,自己在家吃就行,現在好像也變了一些,至少買回來的東西不會舍不得吃,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帶出去吃飯還是不太愿意。
但是我的奶奶和爺爺卻一直改不過來,可能是以前日子過得太苦,養成了節約的習慣,日常我們給她們買的吃的喝的都放在那里,等著小輩回去再拿出來,或者是吃很長時間,新鮮的時候不吃,等不能吃的時候舍不得扔。
家庭的和諧是靠大家共同維護,父母輩要活的灑脫一些,孩子們要孝順,做個不掃興的父母,做個孝順的孩子,一輩子很短的,來生也不一定會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