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三天假期,兒子上三天課,我做些啥呢,第一天靠得住是勤勞勇敢的中國婦女,洗洗涮涮,掃地抹灰。
第二天起早,把兒子送到老師家,回去又在床上窩著,陽光那么好,不能辜負,起床,出門。
還是決定去書店。假日的書店很清靜,店員和顧客差不多人數。迎著書店門面擺放的一般都是當下暢銷書,我逡巡了一遍,挑了本我在故宮修文物,還有另外幾本。第二節暢銷書柜面,有不少的書我都看過,也有的買回去根本還沒動過。目光再次停留在這本書,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初識桐華,便是這本書。
上次和妹妹一起去水游城,無意中發現了這本書。其時,我還不知道桐華這個人。只是因為她的書名,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就決定把她買下。買回后,一直未看,直至有一天同學聚會回來,驀然想起書柜里還有這樣一本書,趕緊的翻來看。蘇州讀書的四年,或許正如我曾經寫過的那樣,鐫刻著自己年少的真摯和笨拙。曾經的年少,驚鴻一瞥,非等經年,驀然回首,一笑爾爾。這多年后,許是窗前明月光,許是胸口蚊子血。任憑歲月如塵,將它掩埋。
這本書,不知看過多少遍,站在書店看過,還買回去繼續讀過。雖然現下流行電子書,可以手機在線閱讀,但我仍然喜歡紙質書。我喜歡那個味道,散發著點點墨香,夾著紙張的木屑味,讓我覺得有質感,也有儀式感。今天不知動了哪根心弦,決定取了這本書,上三樓閱讀區。
相對來說,我還蠻喜歡在書店里看書,因為覺得是帶不走的,看得積極又用心,還有貪婪。
冬日午后,一大片陽光透過落地窗,傾斜而下,整個人都沐浴在她的平淡溫軟中。原想和以往一樣,閑站著看書,但骨折后的腳,已經不允許我這么做。找了個臺階,席地而坐。書里,喜歡的作家,喜歡的地方,喜歡的城市,一股腦兒都來了,撲面而來。前些日子,又看了安意如的日月,痛苦如影隨形。今日她的文字,就是純色,悠悠我心。
第一次讀完這本書,就趕緊追尋度娘,看桐華還有其他作品。然后就買了一系列她的書,基本齊活了。最喜歡的三本,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長相思,云中歌。還有最美的時光,大漠謠也不錯。不是很喜歡曾許諾,那片星空那片海。記得和一個好友聊過桐華,一個80后小女子,挺美,不但文筆好,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些歷史,神話,傳說,在她,信手拈來。仔細讀過她的書,只有欽佩和膜拜。
不知怎么,這樣題材的文章,我都喜歡看。暑假前,兒子和我提及八月長安的小說,最好的我們,讓我等他期末考試結束,和他一起看這部電視劇。和他一起看了這部劇,心也會隨著他們的悲喜而上下,兒子說,媽媽,你這是仍然有顆少女心啊。
桐華的幾本書,拍成了電視劇,云中歌慘不忍睹,我心中那樣出塵美絕的云歌,被演繹的想絲的心都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樣看來,還是最美的時光角色詮釋的透徹。雖然于我看來,除了鐘漢良,其他都演得一般,但我還是會感動。除了看紀錄片,電視劇感動,最近的一部應是,笑看風云。
許是先看過這本書,許是一直都喜歡這個作者的一切作品,許是一直都喜歡向往純凈,許是一直都堅持簡單安定,這么多劇集,我一直追著看了。
桐華的書,讓我幡然醒悟,自己還有幸福的能力,仍然會感動,一切來得簡單的幸福才會久遠。
所追尋的必將尋著而來,所前行的必將是星辰大海!
不能再矯情,回到生活中來,趕著接放學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