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描述的諸葛亮與三國演義所寫的諸葛亮誰更勝一籌?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覺得人生導師莎士比亞先生說得對。

如諸葛孔明先生,我家老太太看了央視三國演義后覺得,人怎么能這么聰明呢?可惜太短命了,再活二十年怕不是汽車都能發明出來!

一位熱愛網絡小說和三國MOBA游戲的朋友則認為,“諸葛亮算個XX,司馬懿和郭嘉比他牛X多了。”

除此之外,還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內政水平勉勉強強,軍事能力菜的一X”,“益州疲敝全因諸葛北伐”等等肥豬流言論,不一而足,不值一駁。

OK,我們先弄清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對孔明先生的描述有哪些區別。

另一位人生導師,一切中文名言的最終解釋權所有者,魯迅不姓周先生,曾經對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發表過說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毫無疑問,人生導師就是人生導師,說話好聽且有道理。

蜀漢三大巨頭,三國演義描述劉備用了“仁”字,關羽用了“義”字,而諸葛亮則占了一個“智”。

為了突出諸葛亮之智,羅貫中不惜將一代梟雄劉備寫成愛哭鬼娘娘腔,以將其博望坡擊敗夏侯惇之功偷到諸葛亮身上;也不憚把劉備、周瑜、關羽的赤壁之戰,江陵之戰全換算成諸葛亮的計謀;更靠著借東風、石陣退陸遜、空城計等等情節,把諸葛亮這么一位文武雙全的統帥,寫成了一個右手拂塵,左手合十的妖道;連唐代軍神李靖都拜服的八陣法,在羅貫中筆下亦成了當代玄幻小說里各種奇幻陣法的鼻祖。

其實這倒不是羅貫中的錯,畢竟對諸葛亮的神話,是從西晉就開始了的一個千年工程,比如諸葛亮的空城計,傳說最早的版本就出自司馬懿的兒子司馬駿之口,只不過這是裴松之的一家之言,歷代史學家不采信罷了。但羅繼祖先生可不是史學家,寫小說的就愛野史,沒野史誰還看歷史小說啊?

但是,羅先生寫的畢竟是小說,不是歷史史料也不是研究生論文。《三國演義》里,對諸葛亮神乎其神的智慧,天馬行空的計謀,用濃墨重彩進行了描述,卻對諸葛亮從內政、發明創造,后勤、練兵、排兵布陣、統帥能力,這從政治到軍事幾乎一條龍的,全面到恐怖的能力,卻或語焉不詳,或一筆帶過。不得不讓我感嘆羅先生入寶山卻空回,還明珠而留櫝啊!

當然這也不能怪羅貫中,畢竟羅貫中的小說在他那個時代叫話本,意思是由說書先生講給百姓聽的本兒。所以它的受眾,大多是以文盲為主的平民百姓。如果他真寫什么內政啊后勤啊之類的專業論文。恐怕連出書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來看看真實歷史上諸葛亮的才能,憑什么會被一干絕對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古人那么推崇!

先說說他的內政能力,內政囊括很廣,而且非常專業。泛泛而談未免過于輕浮,專精可能又太過深奧,我也說不好,金融貨幣什么的,咱也不是那個專業。

我們就來看一件事,都江堰,大家知道吧。每個稍微學過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這個我國古代最重要,最偉大的水利工程,是戰國時期李冰修建的,因為維護得當,兩千多年來一直在兢兢業業的為四川人民發揮作用。

但是你知道,都江堰的維護守則是誰定下來的嗎?沒錯,就是諸葛亮。《水經注.江水》云:諸葛亮北征,以此堰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設堰官。更重要的是,諸葛亮還簽署了一份政令拓本,立于都江堰。其內容詳細程度足以讓人懷疑他起碼是個二十世紀工程師穿越回去的,包括每年幾月幾日清理淤泥,應該清理到多深,都有詳細論述。自諸葛亮之后兩千多年,一直到現代,清理和維護都江堰的工作,仍然按諸葛亮所定的規則嚴格執行,唯一的變化可能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不銹鋼標尺替代了一直沿用的石質標尺。

一項法規被嚴格執行兩千年,不止中國,恐怕全世界也別無分號吧?

除此之外,諸葛亮的內政能力在他死后也看得出來。他死后,劉禪出于叛逆心理并不想給他立祠祭祀,阿斗先生當年發牢騷的時候,可是說過“政由葛氏,祭則寡人”這種話的,想必他對諸葛亮的不滿恐怕早已有之。然則架不住民間百姓紛紛自發建造祠堂,祭祀這位昔日丞相。眼見就要因為這事失去大義名分,在百官的勸阻下,劉禪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當今網絡的歷史發明家們往往抨擊諸葛亮窮兵黷武,百姓民不聊生。看來蜀國百姓智商可能都是負數,都民不聊生了,還冒著惹怒統治者的風險自發祭祀一個已經去世的官員。這種情況,中國數千年歷史總共只出現過兩次,另一位是誰,我不說大家想必也知道。

最后以《三國志》的記載,為諸葛先生的內政能力結尾:“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再來說說后勤。我每每被網上一些言論逗笑,比如這位:

在鍵盤俠們看來,后勤似乎是個很簡單的東西,能力很差地位低下的人,才會去管后勤。漢高祖劉邦哭了,他評功臣時,留守后方管后勤的蕭何排第一;曹操也哭了,頭號謀士荀彧干的也是這個。結果到諸葛亮,就成他只能干這個了。

事實上,后勤是個非常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所有人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糧草什么時候先行,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漢末怎樣征集糧草,在交通極其不通暢的時代如何讓輜重先行,怎么才能在輜重輸送過程中,保護它不被那個時代四處可見的難民、蠻族、乃至敵方軍隊襲擊等等等等。一個難度極高,極其復雜的工作,絕不比在前線統領萬軍簡單。

諸葛亮做的如何,可以對比一下蜀漢前后的后勤質量。在諸葛亮坐鎮后方的時代,無論劉備伐蜀還是漢中之戰,漢軍從未有過后勤方面的擔憂。而諸葛亮統領前線大軍后,則幾乎每次出征都要為后勤所累,第四次北伐更是在大優局面下,因為后勤不給力不得不退兵回朝。

最后我們來看看軍事能力。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如何?我之前的文章已經說過幾次了,說過的不重復,這里說點不重復的吧。

軍事能力其實是個大類,包括但不限于上面說的后勤、治軍練兵、排兵布陣、士氣管理、安營扎寨、情報系統、氣候地理等等等等。涉及到的學問,用當代的分類可以歸納為軍事學、管理學、心理學、氣候學、地理學等等,至于很多人看重的武力,實際上對統軍將帥來說,即使不是最不重要的特質,也差不太遠了。

先上一段直至今日仍被古今中外歷代將領視為至理名言的治軍理念: 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兵法二十四篇---將情》漢諸葛亮。嗯,這段話最近一次被引用應該是十幾年前的熱劇《士兵突擊》。

這段話充分概括了諸葛亮治軍思想:與士卒同甘共苦。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諸葛亮之后近兩千年歷史,能做到這句話的軍隊也屈指可數。無非宋代岳家軍,明代戚家軍,以及GCD領導的PLA等寥寥幾支而已。

毫無疑問,每一支能做到這點的軍隊,都是極其強大的存在。諸葛亮做到了嗎?看看他的對手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晉宣帝司馬懿可不是什么無能之輩,無論平遼東,敗孫權諸葛瑾,還是殺孟達,司馬懿都是走千里奔襲,一戰而下的路子,根本不給對手反應機會。他麾下的魏軍也絕非弱旅,身經百戰,所向披靡。更不用說漢晉時期,天下幾個最好的兵源都在魏國,慷慨悲歌的燕趙之士,天下雄兵出青州,赳赳老秦關中兵。與之相比,冷兵器時代的川軍,確實有點不夠看。

然不世出的名將司馬懿,志得意滿,拔劍四顧,攜不敗戰績,領天下精銳,而且兵力數倍于蜀軍的情況下,卻在與諸葛亮的野戰中屢次吃癟,數折大將,連當時曹魏軍方的二號人物張頜都被射殺。無奈之下,只能和諸葛亮玩起了“結硬寨,打呆仗”的戰術,以守代攻,以拖待變,甚至為了安撫急于求戰的部下,還玩了一出千里請戰的好戲。

司馬懿的這種戰法,是冷兵器時代名將面對戰斗力略高于己方的軍隊時,普遍采用的戰術。前有廉頗在長平拖秦軍,后有哥舒翰在安史之亂時死守潼關絕不出戰,可惜無論廉頗還是哥舒翰,都沒有司馬懿運氣好,后面有個深明大義的皇帝支持。

事實證明,諸葛亮帶出來的蜀軍,正面戰斗力是要強過魏軍一籌的。有的同學可能就會說了,戰斗力強于對方,卻無法取得最終勝利,還是諸葛亮臨陣指揮能力不行啊。孫子兵法說“以正合,以奇勝”,諸葛亮不擅長出奇制勝,連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都不敢嘗試,軍事上缺陷太大。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也曾評價諸葛亮:“治戎所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于將略”。

我們先來看看傳的神乎其神的“子午谷奇謀”。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這段文字基本已經成了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的罪證,被歷史發明家們開發出了諸多引申含義。比如諸葛亮嫉賢妒能,看不得部下比自己強,處處打壓魏延,最后把魏延害死。

關于“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我以前也做過回答,這里再補充一下,子午谷奇謀,曹魏也曾實施過。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后,曹真四路大軍伐蜀,其中一路就是走的子午谷。結果沒走一半路,就遭遇大雨,無奈退軍了。

無獨有偶,東晉征西大將軍桓溫,派親信司馬勛自漢中出子午谷進擊前秦,自己則出襄陽,經河南,直撲武關。對關中前秦之軍形成前后夾擊之勢。其成熟度與成功率遠遠大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畢竟恒溫手下兵力和前秦的對比要比蜀國和魏國差距小得多。然而還未出谷,司馬勛就被苻雄設伏擊敗,幾乎被全殲,司馬勛本人僅以身免,桓溫兩路夾擊的計劃破產。

還不止,明末農民起義軍闖王高迎祥為抗擊圍剿的明軍督師孫傳庭,親帥主力大軍5萬余人,由漢中經子午谷直撲陜西老家,結果被孫傳庭以新招募的萬余新兵伏擊。高迎祥部基本被全殲,本人受傷被俘后押至北京凌遲處死,從此世人只知闖王李自成。

子午谷全長600余里,以古代軍隊的行軍速度,即使最精銳的部隊,也需要最少一個月,其全程幾乎都是下圖模樣。

這種地勢,在兵法上被稱之為死地。只要走漏一絲風聲,對方就可以隨意設伏,無論你來多少人,幾乎都是有死無生。偏偏子午谷本身又不是荒無人煙,無人知曉的山間小道,它是王莽時期開辟的商路,路上來往客商絡繹不絕,魏國的情報系統自然也不可能將其無視。所以,魏延此策,就連我這種門外漢都覺得漏洞百出,純屬廁所里打燈籠,更別說諸葛亮這種軍事大家了。

《孫子兵法》里有一句話:“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被歷代兵家奉為圭臬。其含義:指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在于自己主觀的努力,而敵方是否能被戰勝,取決于敵方自己的失誤,而非我方主觀所能決定。

說的更直白點,意思就是你做得再好,也只能保證不敗,但要取勝,則必須敵方出現失誤。所以孫子兵法里那句著名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不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歷代讀書人(包括陳壽這樣的史官),對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充滿了浪漫主義想象,覺得自己看了36計就天下無敵了。卻不知計謀之所以能成,一般而言都是敵方出現了巨大的破綻,而且恰好被我方抓住了。

諸葛亮和司馬懿均為當代軍事大家,自然都深諳此道。尤其是司馬懿,歷來喜愛奇襲致勝,鹵城之戰實際上就是司馬懿和張頜兵分兩路奔襲蜀軍,希望趁蜀軍收割關中小麥時打一個措手不及,卻被諸葛亮反手打了一個殲滅戰。“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這損失不可謂不慘重,要知道僅僅幾十年前,袁紹擊敗公孫瓚的決定性戰役,界橋之戰,也不過甲首千余。而官渡之戰,當時軍閥中實力最強的袁紹,甲首也不過萬余人。注意,甲首不是首級,而是特指帶金屬頭盔的敵軍精銳首級。

鹵城之戰后,司馬懿開始穩步固守,在兵力占據絕對優勢,主場作戰,而且司馬懿本人也并非庸將的情況下,諸葛亮想找魏軍破綻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終,操勞成疾,被司馬懿拖死在了五丈原。

對比一下演義中和正史中的諸葛亮,個人覺得無所謂誰更恐怖,側重點不同而已。演義追求獵奇,把諸葛亮寫成了妖人,正史里則幾乎是一個全才,放到當代唁文里必然會帶許多個家的那種。那么,到底哪個才是你喜歡的呢?

最后,以史學大家錢穆先生一句話收尾吧:“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后世,一如兩漢。”嗯,錢先生才是千古第一葛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56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01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06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7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35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28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0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6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1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75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1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95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08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