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纏繞著勞動街的長河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橫在河上的老石橋叫什么名字。但我知道,從勞動街中段出來,跨過這座橋向南前方有一條巷子就是文化街。
最早知道文化街是1993年,我從常州橫林坐綠皮火車初到上海的時候,我住在上海頂西邊的小鎮安亭。后來一個老鄉說介紹我做一個工地,他帶我騎著自行車,從安亭的鄉下轉到黃度的鄉下,然后就到了這條街。我的另一個老鄉在臨街的一戶人家里搞裝修。我來的時候是五月,風有點熏,印象中街道狹窄但人很多,擠擠挨挨,熱熱鬧鬧的,雖然看不到什么文化氛圍,商業氣息還是挺濃厚的。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沒想到文化街成了我的鄰居。如果從我們小區出去,沿新鳳北路向北走幾百米,左拐到寶豐路,再右拐過千秋橋就到了。我去的時候是午后,路邊豎著一塊鐵牌子,藍底白字:文化街,怕人遺忘似的。這條通往黃度鎮的路,還有再靠北的博園路,像兩把寶劍,硬生生將一條完整的文化街劈為三截。
我是從南往北去的,南不是頂端,文化街真正的南在蘇州河邊。我準備去看看的,快到底時發現有家房子正在拆除,機械轉不開身子,所以用的是原始的人工拆解,電鎬,鐵錘輪番進攻,空空空,轟轟轟,還有揚起的灰塵,都讓我望而卻步。
前兩天上海刮起好大的風,直到現在似乎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