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 ? 如今身處碎片化的時代,我也幾乎是斷斷續續看完了《場景革命》這本書,從用戶體驗地圖的角度來描述一下感受:看之前,覺得應該會很有收獲;看時,感覺全書雖然目錄清晰但是到了內容層面則結構不清晰,加之作者用了自己的場景理論來解釋其他內容(有些地方比較強行解釋)所以會比較困惑;看完之后,沒有想象中的醍醐灌頂,不過還算有所收獲。
一、簡單理解場景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 ? ? 這句話本身很好理解,重點解釋了產品與場景之間的匹配關系,產品的本質就是場景的解決方案(此處場景指用戶場景,即什么樣的人在什么情況下遇到什么問題,出于什么樣的動機想做什么),無法產品沒有匹配好場景,即會產生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效果。
哥抽的不是煙,是寂寞
? ? ? 看似很非主流的一句話,這其中煙是產品,寂寞是場景體驗,作為一款煙,我們有時候要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通過我們的煙去塑造一種寂寞場景的體驗,對應煙來說可以說是附能,但歸結到底層還是塑造場景的思維。
? ? ? 個人認為只要理解上面兩句話足矣,書中其實還列舉了一些內容,比如:“場景是最真實的以人為中心的體驗細節”,“場景是一種連接方式”,“場景是價值交換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現形態”和“場景是價值交換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現形態”等,這些內容反倒不重要,只是作者對于常見事物的非人話解釋。
二、場景的核心要素
? ? 從這里開始,下文談到的場景更多是從產品角度來看的。
1.體驗
? ? ? 我們必須思考通過產品為用戶建立的新場景下的體驗,基于用戶動線構建用戶體驗地圖,注意體驗的細節,在細節中發現改進點和發力點。之前看過《應需而變》,強調的是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場景是用戶觸及的渠道,在《場景革命》這本書中則從另外一個角度表明了體驗是場景的核心。
2、鏈接
當我們以鏈接的思維去看待自己的產品時,能拔高我們的視角和格局,幫助確立產品迭代方向,比如把我們塑造的場景看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鏈接、看做一種亞文化載體鏈接亞文化,或者看為鏈接用戶和服務,這時就有助于我們去進行全渠道(全使用場景)的管理,形成系統的認知。為什么是核心要素呢?因為場景之中必有鏈接,至少是用戶和服務的鏈接。
3.數據
? ? ? 數據的意義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提高場景與用戶的匹配度,達到千人千面的效果,比如推薦算法,第二點是確保在多使用場景之下,用戶體驗的一致,就是用戶賬號體系。
? ? ? 在《場景革命》中,場景的核心要素其實還列了另外一點:社群,我覺得這是構建場景中的思維而非場景的核心要素。社群也是一種思維,它基于用戶塑造了某種亞文化,讓用戶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蘊含更大的能量。
三、構建場景的四即方法論
以下四點從場景的構建、用戶的獲取以及推廣講述
1.產品即場景
產品就是一套場景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的核心是場景的體驗,用戶不斷增長涌現的新需求帶來新場景,意味著場景的解決方案也需要不斷地被刷新。
2.分享即獲取
通過分享來獲取用戶,需要考慮分享的成本和如何借助用戶分享來溢價,比如提升信用背書,基于此構建的是新的渠道模式,它通過人的連接、分享和傳播,構建了可分發的渠道
3.跨界即連接
連接產生新事物,帶來新場景和新體驗。從渠道和自身資源考慮,每個品牌都可以成為互為鏈接的渠道??,爆米花在電影院賣得最好,兩種的跨界鏈接為觀眾提供了一種新的觀影體驗,則爆米花溢價。
4.流行即流量
可讀《引爆點》的流行三法則
四、應用
1.通過高頻場景獲取用戶
2.通過低頻次場景獲取高毛利
3.通過重度場景形成產業鏈
重度場景:使用人多,每天都可能接觸,儼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場景
4.通過輕度場景形成先到者先得的壁壘
輕度場景:生活中某些特定的場景,由于稀缺,選擇更少,可作為切入點。
五、總結
場景革命這本書涉及到的內容范圍很多,不止包括產品構建方面的內容,所以在具體內容方面筆墨確實很少,理論的提出不夠體系化,不過作為拋磚引玉作用則還是ok的,個人收獲主要加強了在設計產品時對具體場景的設想,還有對場景背后用戶連接的重視,場景應用方面也挺有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