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一個被神化的人,一個與孔子并提的武圣人,一個在中國婦孺皆知的關爺,一個被商人當做誠信的象征的人。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像關羽這樣一個平平常常的武將隨著朝代的更替地位不斷上升以至于最后被神化的人可謂絕無僅有。這倒是個挺有意思的事。
對關羽的印象,幾乎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的,什么“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在這本書里,關羽是被當做一個神來塑造的。首先,關羽的相貌是身長九尺,在今天可以打籃球中鋒,臥蠶眉,丹鳳眼,髯長三尺,這倒還罷,但“面如重棗”到底是個什么模樣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估計神仙應該是這個相貌吧。這些描寫無非是想突出關羽與眾不同,就像劉備是雙耳及肩——佛祖們是這樣的耳朵,手長能過膝蓋——像長臂猿,孫權是碧眼紫髯——典型的混血兒的標志,這些無非是想說明他們都是與眾不同的人,是理所當然要干出一番大事業的。
其實關羽的人品確實讓人有點想不通。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第一次露面時說他推個車子,好像是在做生意,又介紹說他是殺過人后流落四方的,這樣說來,他嚴格的說是一個在逃犯,在四處逃避官府的追捕。然后他們哥兒仨就結拜了。
《三國演義》中關羽第一次正式的展示自己的本事是“關公溫酒斬華雄”那一回。書上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這四個字,“其酒尚溫”。像華雄那樣的驍勇之將,在連斬袁紹聯軍數將氣勢正旺的情況下,竟然在五分鐘之內就被關羽解決了,真是不可思議——這正是作者的夸張之處,他正想用這樣的技巧來達到這樣的效果。其實未必如此。想華雄此前已連斬數將,體力一定會損耗不小,可是這時候關羽出馬了,不戰吧,丟臉,戰吧,關羽精神抖擻,渾身是勁,自己明顯吃虧,體力跟不上。這正是關羽的高明處,他一定是瞅準了這一點,所以才出馬迎戰。再加上他也確實有武藝,于是,“其酒尚溫”時,結果了華雄。這一戰,關羽給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曹操,開始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對關羽濃墨重彩的莫過于他被曹操俘虜之后的一系列的描寫了。
書上說曹操對關羽是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而且還為他謀了個漢壽亭侯的官職,寶馬(赤兔馬)香車美女樣樣不缺,恩寵可謂以極,曹操對手下的將領們從來沒有這樣看重過。可是關羽不為所動,他對赤兔馬贊不絕口,說有了它,知道劉備的消息后便可一日而至得見尊顏,曹操深悔此舉。至于美女,關羽絲毫未近身,令其去服侍二嫂,于是曹操得出了關羽真義氣之人的結論。由此可知,關羽是一個意志堅定之人。
但我們是否可以從另一個方面想呢?
曹操手下猛將如云,高手絕對不比劉備手下的所謂五虎將差。舉個例子,典韋與許褚,這兩員戰將當時任的是曹操的保鏢公安部長之類的官職,如果說關張等人是萬夫不當之勇,那他們倆就是關張不當之勇。典韋死的早,而且壯烈而死,死因是為保曹操,曹操為他大哭一場,說是自己死了兒子倒沒有什么,可是死了典韋是不可挽回的損失。再如許褚,他曾經身背曹操與馬超大戰,結果馬超竟然沒有打敗他,眼瞅著他把曹操救了出去。而馬超呢,眾人皆知,他大戰張飛,與張飛打的昏天黑地,結果是不分勝負。由此可知,許褚的本事絕對在馬超之上,因為關羽與張飛不相上下,甚至不如張飛,這可是他親口對曹操說的,說我比我二弟張飛差,張飛在百萬人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慌得曹操連忙命左右記下,說以后遇見張飛千萬要小心。曹操手下若張遼張頜徐晃等猛將者,更是不少。說這么多,什么意思呢?很明顯,關羽如果留在曹操身邊,他一定不會受到真正的重用,因為曹操手下不缺人才,他的地位不可能超過張遼他們,因為他的本事,如書上所說,他與徐晃不相上下,所以,他的地位更不可能超過許褚。以關羽的性格,他是自矜,意思是很驕傲的,不把人放在眼里,他左右都要受到許褚眾人的排擠的,那也就是說,他得看他們的眼色行事,以他這么驕傲的人,怎么可能受這種氣呢?他是那種寧為雞首不作牛后的人。所以,他之所以不答應曹操,正是因為他明白,在曹操這里,他終究不能像在劉備那里與劉備稱兄道弟,凡事都得倚重他,劉備一旦得勢,那他一定飛黃騰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后來他成為五虎將之首說明了這一點。權衡到這里,他怎么會甘心對曹操低眉順眼呢?
所以,關羽是個很聰明的人,很有頭腦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個很有城府很有心計的人。他會看風,會掌舵,會投機,所以,像他這種人,一定會弄出點名堂的。至于為了義氣,可能有這方面的因素。但當時劉備生死未卜,關羽之所以長時間不歸順曹操,說明了他當時在權衡利弊,在等待劉備的消息,他當時也確實在四處打探劉備的消息,這些舉動正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充分的時間來做決定。如果劉備死了,他就投靠曹操,如果劉備沒死,他就接著跟他混。義氣是不能代替他的前途的,他的義氣也是為了前途而義氣的。他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后,便迫不及待地要去尋找歸附,這棵大樹不倒,關羽怎么會不靠呢?他的《春秋》不是白讀的,他深諳斗爭之道的。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在關羽解“白馬之圍”,與袁紹的猛將顏良交手時,當顏良再三問他來將通名時,他竟然一聲不響,走過去提刀便斬顏良于馬下。關羽做事總是這樣的不按常規出牌。古時候將軍對戰,總是先通報雙方姓名,不報姓名一般是不合規矩的。關羽在顏良的再三追問下一聲不吭,他的是赤兔馬,跑得快,在顏良的問話聲中就跑到人家面前了,不答話,將袁紹最倚重的大將殺了。說實話,這有點不光彩,有使詐的嫌疑,實在有損大將的風范。為什么呢?因為他沒有打敗顏良的信心。顏良與文丑是袁紹手下最勇猛的戰將,其武藝應不比許褚典韋差,而這兩人的武藝都在關羽之上的。所以他才趁顏良問話時,也即是放松警惕時下手殺了他。所以他被后人稱作“武圣”,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本文由新文藝青年作者 ? 巴斗 ? 原創并授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