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兩本書,可以說是八桿子打不著的,《華爾街日報是怎么講故事的》、《吸金廣告》。兩本書讀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兩本書對于事件和文案的細致描寫,換言之,就是細節。
這幾年“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已然爛大街了,想必也不需要我再去重復。但讀完了這兩本書,讓我體會到,細節是否決定成敗可以再議,但細節可以讓你擁有對事物不同的把握,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美國人寫的這兩書其實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算得上工具書,工具書要寫的吸引人并不容易,而這兩本書的某些內容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則是因為作者對于細節的描寫讓人有了畫面感。
說到這里,可以看看現在很多翻寫古代歷史的書,舉個例子吧《明朝那些事兒》,寫的真是好,而明史是當年明月寫的那個樣子么?怎么可能。《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對于明史及相關書籍的再加工,他對于里面很多事情的細節進行了仔細的推演和觀察,再通過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其實中國的史書是不會寫的那么細的,不信你可以看看,中國的史書寫東西向來惜墨如金。
如果你看到這里,以為我是批評中國史書的寫法,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我不僅不批判它的那種寫法,相反,我想當欣賞,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用最精煉的語言來描述人與事。而且最關鍵的是,你認為他沒有描述細節,那看書的你是不是可以用自己的合理推測來補全這一部分細節呢?而只有補全了這一部分細節,你才能說你真的看懂了中國歷史,而不僅僅只是看的中國歷史故事。
當然,細節處看得多了,就可以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PS:這里我摘一些《吸金廣告》的內容,看看他是如何影響我的感官。
到廚房去,打開烤箱,取出一塊你吃過的最新鮮、最松脆、最美味的熱披薩。來吧,給你切上一大塊。小心點兒,它很燙!現在咬上一口。說到松脆,做披薩的面團還是今早新和的,然后放在抹有初榨橄欖油的黑色平底鍋里烘烤,為的是讓披薩擁有厚厚的芝加哥風格的餅皮。調味汁呢?當然是用多汁的圣女果現做的,而且還加上了我從自己花園里精挑細選的新鮮香草,那些圣女果也是今天早上現摘的。至于奶油,那還用說嘛!當然是用最好的水牛奶做成的,很多很多耐嚼的全脂白干酪,連爐子都是從熱那亞進口的……
好了,不說了,現在去吃披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