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么多年來,是否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想明白,沒有解決,甚至從來沒有回頭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那就是你是否真正完全理解過別人說的話?
可能從來沒有真正完全理解過別人說的話?
是的,這不是一個笑話,在我看來也不是危言聳聽,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完全理解過別人說的話。你可能不相信,甚至認為活了這么多年,說個話,聽個話,還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哪有那么難,小孩子都能做到的事情,難道一個成年人還做不到嗎。
是的,反而一個人越長大,越有自己的思想,越有自己的經歷、方法與觀點,就越難以理解別人說的話,甚至難以是真正聽懂別人表達的內容。
2
為什么今天思考這樣的一個話題,因為這件事本身,會影響到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可能會給當下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苦惱。
以下幾種情況,可能是你曾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情景。
001 一項工作,做了很大的努力,卻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反被回復,“到底有沒有聽懂我說的話”。
002 生活鎖事,會和愛人發生爭執,她們常說,“你從不都沒有真正關心過我“、”從來都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你根本不理解我”。
003 孩子想要的很多,你為孩子做了很多決定,但你的孩子卻并不為此高興。
004 包括我們的父母,他們不斷的嘮叨了一生,而我們卻很少真正聽進去一句話。
如果以上事情,曾也發生在你身上,那你一定也曾因此而陷入過苦惱、困惑或不解。除了這些事件本身,還有它對你情緒的影響,以及帶來的種種連鎖問題,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壞情緒會影響你的注意力,進而影響你的生產力,想一想,一個壞心情,除了搞得自己的狀態不好,還可能影響你的工作效率,影響你和別人的正常交際。
3
理解一個人說的話,真的有那么難嗎?
也許你并不認可,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完全理解過別人說的話。
也許你會說,在我不理解、或沒聽清的時候,我會再溝通一遍。尤其在面對工作的時候,自己可能會再復述一遍,以求確認自己的理解無誤。
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可以盡少的減少理解偏差。盡管我們使用了很多的方法,或保障措施,但實際上,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的完全理解別人說的話,只是我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或者,我們只是自以為理解了,然后按自己理解的內容去思考,去行動,以至導致結果的偏差。
原因在于,我們的行為,包括說話的內容,輸出的文字,離不開自己的思維方式、思考的內容,我們的思維指導我們的行為。
而我們的思維方式、思考方式,與自己的生長環境、所受的教育、接觸的人、讀過的書相關聯,甚至受到這些客觀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客觀因素,又會影響主觀判斷,影響主觀的思考。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思考方式一但固定,很難改變,并且以后的行動都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為指導的。所以說,可能是生長環境、文化背景培養出了不同性格的你我 。
4
理解別人所說的話,最根本是要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以他人的利益點出發來思考,并用他人的思考方式思考,考慮他可能做出的行為。以此為依據來行事,才能最大程度上接近并理解別人的話。
這些內容,聽起來、理解起來并不容易,所以要在行動上做到,更是難上加難。
沒有經歷別人的經歷,是很難經歷別人的思考,沒有理解別人的思考方式,更難理解別人的行動、包括說的話。所以我們以為自己理解了,實際上,也只是以自己的理解和經歷來推測別人的想法,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基于自己思維模式的思考,理解范圍,不會超出自己的思想。
在工作中,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是,“領導的話,理解不理解,先執行再說”。因為所處的層級不一樣,考慮問題的角度和影響也不一樣,如果我們只是以自己的角度理解,可能存在局限,甚至偏差。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總聽見員工的報怨,領導怎么會這么想,完全不能理解。從這個角度上看,你不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我們一但了解到,我們可能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別人說的話。可能很多問題或矛盾都不會發生。一個團隊、一個家庭,在同一時刻,只能有一個人發出聲音,每個人都站在試著理解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多事情會迎刃而解。
5
前些天看了《湄公河大案》其中的一個體會就是,作為一個聯合專案組,只有一個指揮官。當一個命令下達時,即時隊員不理解,甚至反對,但結果仍是將命令執行下去,一個項目組,只有一個人發號命令,一個團隊,只有一個大腦。而這個大腦是信息處理中樞,因為他的信息是最及時最全面的。
電視中,所有的行動組成員,在獲得信息或情報時,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打電話,想辦法把自己獲得的信息,以最快的方式,傳遞給總指揮,即使打電話的環境可能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他們能想到,自己可能隨時死去,而用生命危險換來的情報必須第一時間傳遞出去。
在這個案例中,專案組的最高指揮官,就是所有信息最全的一個人,也是所有背后邏輯的推導者,他將所有的內容放在一起,一個一個的片斷產生連接,形成邏輯上完整的案件分析,然后指揮行動。
所以他說的話,項目組的成員,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因為信息的不全面,雖然信息不全,但執行力不降低,所有人只服從命令,結果就是執行。
這個典型的例子,只是為了說明,不理解別人話的現象是存在的,而且是因為經歷,掌握的信息、思維的方式、思考的多寡而產生。
6
當我們心里認可,并能理解,我們可能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別人說的話,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歷別人的經歷,沒有掌握別人掌握的信息,沒有進行過別人那樣的思考,所以不能完全理解別人的話是正常的,是客觀存在的。
明白了這些,可能我們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就需要多思考一下,在行動之前,就要多幾個角度思考問題,把問題想明白再回復,再行動才能盡可能的接近自己聽到的內容,接近說者想要表達的意圖。
愛因斯坦說過一段話,"如果給我1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么。一旦清楚了經到底在問什么,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無論是遇到的問題,還是別人說的話,花時間去理解,要比快速做出回應重要的多,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反饋的結果才可能是正確的,一旦方向錯了,所做的所有行動,可能南轅北轍,事得其反。因為,你可能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別人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