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為月未全滿原創,除原文轉發外,任何平臺轉載請聯系本人。)
今天的一篇報道刷遍全網——“16歲少年抽出的血馬上凝固,不幸離世只因父母太寵愛。”
以前也看過幾則新聞,說高血脂患者抽出的“白色血液”類似豬油,說春節期間是“牛奶血”事件高發期,看到那些圖片總有些心驚肉跳,今天又見到同類圖片,只不過,這次事件的主人公,年齡最小,只有16歲。
死者長已已,生者長戚戚。網上再怎么譴責,他父母再怎么后悔,也喚不回一個活的孩子。
1.
盡管家里經濟狀況一般,父母仍傾其所能有求必應,這是大多普通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本能。但普通父母亦懂得,嬌狗上灶、嬌兒不孝,寵要有尺度。
孩子的叔叔說:“哥嫂很寵這個孩子,已經到毫無原則的地步。”
是怎么個毫無原則呢?
不讓敞開吃就不打胰島素,加重病情;孩子不愿打胰島素就弄來中藥偏方吃,耽誤病情——所以,孩子沒了。
為什么說敞開吃就是加重病情呢?一般糖尿病人會多食,可這不能怪他,這是身體本能,血糖不能進入細胞為其利用,機體所需的能量得不到滿足,此時大腦的饑餓中樞會很興奮,故進食次數及進食量會明顯增多。但是現在很多孩子,平時就喜歡吃肉和煎炸油膩食品,不喜蔬菜,愛吃蛋糕甜品愛喝各種飲料,如果你讓他敞開吃,每頓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物,還零食不斷,就是讓他加速走上高脂血癥的路。
作為父母,你要是愛孩子,你就要控制啊。特殊待遇、輕易滿足、祈求央告、害怕哭鬧,這都是無原則的嬌慣。
是呀,他太不聽話,你們實在沒辦法呀。
慣到這種程度,你們舍不得少他一口,舍不得違他一次愿,“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最后他只有成鬼。剩下你們抱頭痛哭。
2.
這讓我想起另外一對母子的故事。
也是一個男孩兒,我們且叫他小剛。父母離異,他由母親獨自撫養。
小剛長得一表人才,高大、白凈、有點小帥,但老師和同學都不敢惹他,因為他有個“厲害”無比的媽媽。
在他媽媽眼里,這個世界是充滿惡意的,而兒子是全世界最乖最懂事的,別人全部需要無原則為他讓路。她的口頭禪是:我們雖是孤兒寡母的,也不能叫你們給欺負了去!
哪位同學要是跟他發生了點矛盾,哪怕就是走路撞了一下,他媽媽也必會找別人家長“理論”清楚;哪位老師要是批評了他,他媽媽必定會奮起保護,非要學校對這位老師作出處理。而且是當面袒護,特意讓兒子看見她為他做的一切。
政教主任被吵煩了,跑到班上宣布:你們以后都不要理小剛,誰和他打交道鬧矛盾了,他要扣5分,你們扣10分;他要扣10分,你們扣20分!
同學都自覺疏遠他,簡直連個對視都不想給他。
但他不甘被孤立,偏偏要去惹別人。
別人的好文具好書,那是一言不合就搶來,搶不來就悄悄“取走”;欺負男生那是家常便飯,他踐行著媽媽的理論——“出了校門就打”;后來到了青春期,他越發猥瑣,喜歡不經意撞撞女生借機蹭人家的胸,也會肆無忌憚地議論女生的小背心,下課時還會四處轉悠看看哪個女生的經血印在了凳子上……
心思都在這些小恩小怨小齷齪上,他成績倒數,沒有考上高中。
技校也沒有讀完,因為一樣不受老師和同學待見。他開始跟一幫社會上的“哥們”結伙,沒有辜負看客們對于不良少年的想象,他欺人打人也被欺被打,做著一些“來錢快”的勾當,吸毒泡女人…..那些墮落的事情,讓他刷新了自己的存在感,覺得刺激無比。
這時候他媽開始慌了,但已被自己的兒子嫌棄了。除了惡聲惡氣地要錢,他基本不回家,他媽打電話時基本關機。
聽說,最近一次聯系上他媽,是因為強奸罪被起訴,要通知家屬。在看守所見到他,他媽又怒又哭,但與以往不一樣的是,她沒有找看守所領導吵鬧。
你心疼他怕他哭鬧滿足他所有要求,最后只會害他自私懶惰精神扭曲任性妄為,甚至如今天的新聞事件一樣,累及生命。
你怕他被這個世界欺負,卻不明白袒護他才是讓他被孤立的罪魁禍首。
你以為護他一次兩次是偶然事件,卻不知道這滋長了他犯罪的必然。
慣子如殺子,古有高衙內,今有李天一。對孩子嬌慣過度,就如同用鈍刀子慢慢把他殺死。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是的,慣到一定程度,你舍不得打,外人會替你打,而且是往死里打。
你只需要在家哭,往死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