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東京不快樂 鐵塔亦能快樂 巴黎無快樂 亦能用菲林充實我眼光 我愿意 從天邊 找我到海角”
我沒有去過巴黎。也沒有去過東京。
今天在英文課上,那個孩子氣的女老師提到了巴黎。
沒有人在聽她講課,她一直都在自言自語。有什么所謂呢?我們都是如此。
她無顏繼續(xù)講下去,便轉(zhuǎn)移話題。她從巴黎說到云南。
她也沒有去過巴黎。但是她說的沾沾自喜。她的法語老師曾在巴黎住過一段時間。
她說,你們想象中的巴黎都是美好的。但是你們一定不知道它有多么可怕。白天的巴黎是很溫情,一到晚上就是另外一個模樣了。我的老師說,巴黎的人們都很開放,晚上大家一起喝酒直至爛醉。無論相識與否,只要是喝酒就是自己人。晚上的巴黎酒氣熏天,男男女女都在大街上狂歡似的。吃喝拉撒全在街上解決。但是,當曙光照耀在他們臉上的剎那,他們便回歸平常,各奔東西。
她一直都用一種厭惡的語氣來述說這一段我心中美好的場景。她的音調(diào)越高,我反而越安心。
這是我確認我與他們不同的一種方法。
他們不會理解陌生人之間的邂逅與暢談是多么的舒暢與自由。他們亦不會理解酒精在人體內(nèi)循環(huán)的痛快感。
一個清醒的世界。一個模糊的世界。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她又說到云南。她一直都在抱怨跟團旅游的種種不是。她說,導游會強迫游客買東西,然而所有的游客都不會反抗。因為游客是外地人,而他們是本地人。本地人的數(shù)量和勢力遠遠強過外地人。所以外地人只能看眼色行事。
那時候我就在想,誰讓你選擇跟團呢。既然做了這樣的決定就必然有需要你承擔的后果。從前直到現(xiàn)在,跟團必定是伴隨著限制和束縛的。我們都清楚這一點。
很多人一直都在抱怨這個抱怨那個。說社會黑暗世界崩塌,負面新聞滿天飛。提防這個報復那個,現(xiàn)在連屬于靈魂探索的旅行也變成了糖衣炮彈。
巴黎是一個浪漫之都,之前看赫本的《巴黎假期》就會為之心動。在露天的陽光下喝著咖啡吃著烤面包片,享受一個悠閑美好的早晨。最好,還能邂逅一個干凈的男子,與他交談甚歡。
云南是一個美麗且充滿味道的地方。它有它的獨到之處。高山,天空,大海,小巷。在一個民宿住上好幾天,只為在心里為它留一個位置。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有時,眼睛看見的也未必是真的。
“我 就算擁抱過后回頭沒海岸 也換來見聞觀光 我 就算不再相信 北極有曙光 行云流水亦愛看”
[PS:《如果東京不快樂》是楊千嬅的一首歌。對于楊千嬅,林夕曾說,王菲是他幻想的世界,而楊千嬅是他現(xiàn)實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