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踏入不惑之年第一年的最后一天,我回顧了這一年的心路歷程!我曾經停下腳步回顧我的前半生,曾經因年少無知,意氣用事過早放棄學業而被職業所選擇;為了生存干著自己并不熱愛的職業這樣活著的人也大有人在;為了家庭和孩子放棄發展自己事業的大好時機也是大多數女人的宿命!然而在不惑之年我卻不甘心就此了卻殘生,想換一種活法!
我想選一個自己熱愛的事業用心去做,讓它點燃我將要沉寂的心,因為我不愿隨波逐流過早進入即將退休的狀態,一見面除了聊一些老公和孩子,公婆家長里短……,再沒有其它話題的日子讓人恐懼!我想重新回到年少時信心滿滿,對人對事都滿懷憧憬,用自己的熱情去面對一切復雜的人和事!為此,這一年里我在人到三十不學藝,何況四十?!做生不如做熟,,從自己做老板到重新給人去打工的各種尷尬和非議中堅持著!克服隔行如隔山的艱難,以及世事人心的復雜和勢力!這一切和干自己喜歡的事比起來都算不了什么!這一年我為自己頂著各種壓力堅持自己而驕傲!盡管也曾經有過懷疑,有過迷茫,有過淚水,但還是沒有放棄!因為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不管怎樣我最起碼干著自己愿意干的事兒!
放眼整個社會,2017年發生了太多的大事!我這點事兒真的不值一提,在此不得不引用這位有才的作者對2017年的總結。
別人一覺醒來銀行賬戶就多了幾套房,我們卻還在拿著六位數的密碼保護著兩位數的存款,這一年,中年危機火了,80后想死不能死,90后各種被毀掉,心存僥幸的70、60后臨到年關,仍沒能逃脫被調侃的命運,成了年輕人口中的“油膩男人”。
這一年里,隨手打開新聞,許家印半年身價上漲2000億登頂中國首富,騰訊股價一年上漲109%,阿里市值直逼3萬億人民幣的新聞層出不窮,別人家的money越掙越多。
然而,你發現,這和你沒有半毛錢關系。頂著白領的頭銜,干著搬磚的活,過著吃土的日子,你還是你。從一窮二白的單身狗熬成兩袖清風的黃金剩斗士,除了發際線上移,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枸杞、保溫杯和30未婚相親角上的牛逼簡歷。
在中國,任何一個有人的地方,話題里都少不了談錢。
談股票、談房價、談工資、談年終獎、談福布斯富豪的八卦日常……
國民老公換了一批又一批,國民老爸卻始終是“兩馬一王一李”。
以前我們也談窮,但窮不丟人,那時候每個人都窮,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現在我們談窮,是因為誰都不想窮,錢買不來健康,但能買得來快樂,每個人都守著自己一夜暴富的白日夢不愿醒來。
近期,中興程序員跳樓。
26層樓的高度,是他離死最近的距離,卻也是離家最遠的距離。
很多人不解,40多歲的人,年薪幾十萬,還拖家帶口的,你憑什么自殺!
我沒法反駁,也不敢反駁。只是想起一段話,“現代人的崩潰常常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實際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
在賣笑的年紀,一個中年男人的窮和富,不是看他手里有多少錢,而是看他能給一個家庭多遠的未來。
那張裁員通知單真正要命的地方,是它讓一個男人的未來,窮了。
“患癌父親為了兩塊錢不吸氧,把錢省下來給女兒”;
“26歲小伙從事高空直播,為了10萬塊不慎墜亡”;
“身患重病的70歲老人為了不拖累兒女,在深山里靜靜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們傻么?
我不認為。
窮和富都是難以具象的詞匯,你看不到有些人的繁華似錦,同樣也體會不了有些人的無可奈何。
誰都知道活著好,但有時候人的命吶,就是比紙薄,不賣命,不得活。
而且,這種“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是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
因為窮越來越讓人們的焦慮變得真實、清晰和沉重。
以前租個學區房就叫富,現在帶著孩子全世界旅游也說自己窮;
以前手里握著幾十萬,出門就被別人喊老板,現在買個車你不保100萬都不敢上路,開著寶馬,也得提防別撞著別人的蘭博基尼;
以前去商場買換季衣服別人夸你會過日子,現在去商場買東西,別人都罵你敗家,一件衣服打完折還好幾百,隨便逛逛半個月的工資就沒了著落,“腦子進水的人才去實體店”;
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個感覺,那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
十五年前,你看馮小剛的《大腕》,會覺得李成儒演的那個精神病人的確腦殘。
現在再看,只會覺得“導演太他媽太牛逼了。”
2017年,大家還喜歡提一個詞——“中產”。
社交軟件、網絡論壇、飯桌上、地鐵上,總有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為中產階級焦慮著、憂愁著:
“中產階級的悲慘現狀,有車有房但很窮”;
“中產階級的最大焦慮,不是沒錢,而是……”;
“中產階級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問題層出不窮,關于中產階級的標準,卻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但,毫無疑問的是,中產階級的門檻在不斷提高。
以前你有200萬存款就可以擠上中產的船,現在有800萬可能也只能站在圈子外面嘆口氣。
而且,現在的中國人比以前要聰明很多。以前大家喜歡用數據說話,喜歡聽專家講話,但現在,中國人只相信自己的經驗和看到的現實。
即便中國的基尼系數在過去的10年里,從0.6降到了0.465,但明白人都清楚,貧富差距在越拉越大。
一個同事和我調侃,讀書的時候,自己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只是直到現在才真正做到——每天早起捫心自問,“有錢了嗎?如何有錢?何時有錢?”
錢逼著人不得不瘋狂成長,變得野蠻,變得現實。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句話: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但是不能要他想要的。這對茍延殘喘的都市偽精致打工仔來說,實在是剜心窩子的痛楚。
但即便如此,生活也并非一層不變。
以前你窮是干窮,現在你窮至少還可以發個朋友圈,賣賣慘。
以前你窮沒人會懷疑,現在你說自己窮,別人更可能會會心一笑,反正年薪百萬的人也在自嘲,你是不是窮已經不重要,哭哭窮,是時尚。
而且,窮也有窮的好處,窮久了,習慣了,反而學會心平氣和了。
以前剛工作的時候,總想著多掙錢,能接的活拼了命也要接,能加的班拼了命也要加,管它熬幾個夜,只要給錢啥都行。
后來發現,日子真的很長,太用力了反而過不好。四十歲都沒過,又是高血壓,又是脂肪肝,走路腿疼,坐著腰疼,跟老婆睡個覺,還因為打呼嚕被一腳踹下床,實在不值得。
所以說,最近流行的“佛系”一詞,真的是深得人心。
“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這不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日常嗎!
當然,這也只是隨口說說而已。
誰都知道,我們在2018還有一個雄偉壯闊的夢——何以解憂,唯有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