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己見
我們常常打趣我的母親,說她并沒有做好當一個外婆的準備。我和我妹妹結(jié)婚都不算早,在我父親一批堂表兄弟里,我們倆的“大齡”未嫁,常使他們有跟我父母苦口婆心大發(fā)善心的機會,所以,我甚至不得不真的去相過幾次親。
我父母常常聽到我的名言——“結(jié)婚不是女人的分水嶺,生孩子才是。”所以我很有主見地過了好幾年沒有孩子的自由人生,他們也不用受累給我?guī)Ш⒆印?/p>
我妹妹的孩子出生后,大部分時間都由我母親幫忙照顧,一歲后,完全交給了我母親。我母親很愛這個小朋友,也照顧得周到。但是她似乎很難平衡這個新角色,她在要不要穿高跟鞋出門,要不要保持個人興趣,要不要讓房間保持整潔這類事情上艱難抉擇。我們看到她極努力地保持著帶孩子之前的優(yōu)雅從容和房間整潔,但這幾乎耗盡了她所有自由的時間,小朋友隨時會把玩具丟滿地板,飯?!胺N”滿沙發(fā),還會踩壞她的高跟鞋尿濕新大衣,她為此極其苦惱,而我們絕對不能勸她不在乎這些。
我婆婆的年齡比我母親大了幾歲,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她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我母親的困惑,她除了全職帶我姐姐的小孩之外,周末和假期還要照顧我嫂子家的兩個孩子。像要不要穿高跟鞋,在不在意衣服被毀,房間有沒有一團糟這種問題,她已經(jīng)完全不用考慮了,她從心理上徹底犧牲了自己,人生的全部使命只剩下照顧一家大小吃喝和撫養(yǎng)孩子——她已經(jīng)徹底是一個“奶奶”和“外婆”了。有一次過年,我看到她一天做了七頓飯,一會外孫餓了,一會兒子媳婦來了,一會不放假的女婿來了,一會小兒子一家又來了…反正她那一天就那樣不停地炒了洗,洗了又炒直到晚上,新年的喜悅和熱鬧都是別人的,她做著平時幾倍的工作伺候一家老小吃吃喝喝,到了晚上累得很早就睡著了。
小時候讀三毛,她在一篇文章里寫道,婆婆一家和荷西姐姐一家要來旅行,他們住進她家之后,她一下子陷入照顧家人的瑣碎里,正煎著蛋孩子突然尿了,姐姐大喊著要這個,媽媽要那個,廚房的蛋冒煙了荷西也不去幫忙,還和姐夫一起在餐桌上催著“這么簡單的早餐為什么還不能開飯”…幾日住下來,她甚至委屈到在深夜偷偷掉眼淚。
那時候我很想知道,像三毛這樣獨立且有智慧的女性,她會如何解決這種事情,可是,文章的最后她說,送婆婆一行人上了飛機之后,她在前幾日攢了好多的委屈要跟荷西抱怨的,在那一刻,卻突然都釋然了。她說她想到她的母親,她一輩子都在過這樣的生活而從來沒有抱怨過。那么她才只是過了幾日,既然婆婆一行已經(jīng)走了,那也沒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看,像三毛這樣的女性也不能避免擔當這樣的角色,我又怎么能為我的母親和婆婆叫屈呢,我的奶奶,外婆,太奶奶,哪一個不是這樣過了一輩子?每一個家庭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犧牲者”,她們付出越多,越是被人忽視,所有人都只記得她們是“媽媽”“奶奶”“外婆”,而忘了,她們首先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