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在父母的教育一下一步步前進,在學要上最好的學校,工作要找體制內的工作,甚至在我們的父母一輩看來沒有公務員、事業編等體制內的工作都不能被稱之為有工作,瀚哥經常聽到家中的長輩評價人,那個誰誰誰畢業了那么久了還在外面打工,都不知道混在什么地方,還是那個誰當公務員有個穩定的工作好,而往往前者在外企或者私企已經做到了中高層,收入比當公務員的后者高了不知多少倍,然而在很多老一輩人的心中前者依然是一個打工仔。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來討論一下今天的問題,死工資到底是怎么拖垮我們,讓我們日益貧窮的?
一、師兄的“悲催”故事
瀚哥有一個師兄,師兄能力很強,早年從學校碩士畢業之后就南下來到了上海打拼,師兄是個有名的孝子,一直遵守著爸爸媽媽關于要有穩定工作的看法,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師兄已經做到了一家國有央企部門老總的位置,稅后年薪三四十萬,在上海浦東擁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過著讓我們這幫師弟師妹都羨慕的生活。
有一天在上海的幾位同門聚餐,大家就開始聊起了自己的生活,在我們這幫小字輩都在抱怨自己在上海工作苦逼的時候,作為我們艷羨對象的大師兄突然發話,他說:你們這幫小子們,我不知道多么羨慕你們啊,我這么些年過的多苦逼,你們知道嗎?
師兄可謂是語驚四座,把我們全部聽楞了,一時間大家都安靜了下來,這個時候師兄繼續說起了他的生活,他是瀚哥母校人大九十年代的經濟學碩士,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學位背景可謂是無可挑剔的天之驕子,當時為了離家近一些,他離開了母校所在的北京,南下來到了上海工作,進入了一家央企,現在已經快二十年的光景了。
師兄說:你們不知道,上??芍^是機遇之都,這些年我們碰到了經濟的騰飛,有多少的朋友,多少的同時辭職不干,開起了自己的公司,就這最近的十年來,已經有不止十幾撥朋友覺得師兄能力強,業務出眾,希望和他一起合作做一番自己的事業,師兄每次都是猶豫再三,但是想想自己這份人人羨慕的央企工作,還是不舍得放棄,就這么一耽擱就耽擱下來了。
當年去創業的那幫兄弟們,除了少數創業失敗又回到體制內的人之外,大多數人都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當時和師兄一起入司的兄弟,現在早就是身家十幾億的富豪了,而師兄則一直守著自己的這份死工資一點點的熬資歷。
師兄說:現在怎么看,這份工資都是這么的雞肋,吃不飽餓不死,每天渾渾噩噩,感覺在上海這個機會之都,我就是一個局外人,這座城市再怎么熱鬧,對我而言都是沒什么意義的事情,而且最近幾年,這份死工資讓我過的越來越郁悶,越來越窘迫。
師兄說完,瀚哥不禁陷入了沉思,到底固定工資是怎么了?
二、死工資正在將我們拖入貧窮
我們不妨去故紙堆里面看看,著名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先生在其巨著《資本論》里面就在反復討論工資問題,什么是工資,工資不過是在工業生產條件下,為了維持工人生存和勞動力持續供給的一種手段而已。
由于在工業時代,時代的發展速度是相對穩定的,無論是經濟增長水平,還是工業發展水平,還是我們每個人的工資增長水平都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過程,我們從大學畢業開始到我們進入職場,我們的收入開始進入一個經濟學上的線性增長周期,隨著我們個人專業技能和資歷的不斷提升,我們的收入也會有一個較為穩固的增長過程,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工資增長過程。
然而,這個伴隨了我們祖輩,父輩上百年的收入增長過程卻在現在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有可能將我們拖入貧窮。
一是資本回報遠超勞動回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都在說勤勞致富,的確在改革開放之初,只要你足夠的勤奮成為一個萬元戶不是什么難事。然而隨著經濟發展進入了信息時代之后,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已經從勞動力和資本并駕齊驅的階段進化到了資本優先的階段,資本回報正在以一個極快的速度超越勞動回報。只要你在一線城市,你就會發現,如果依靠工資你是很難買得起房子的,因為工資的增長速度是完全跟不上房地產的價格增速的。所以,很多所謂的購房抑郁或者購房壓力,都來自于這種回報率的嚴重失衡,因為收入好像是漲了,但是對比與物價,可以說生活品質不僅沒上升,甚至還在下降。
二是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挑戰。除了我們之前說的資本回報率的問題,我們現在正在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在我們艷羨馬云、馬化騰、雷軍這些互聯網造富新星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對于傳統企業的市盈率增長模式而言,互聯網企業的估值往往都是呈現一個讓人出乎意料的發展方式,有人把這個稱之為市夢率,瀚哥更覺得是由于互聯網所帶來的降維打擊,導致了他的增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了指數增長的特征,在工資線性增長,互聯網指數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最終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收入和互聯網的財富創造能力嚴重背離,最終導致我們相對貧窮的產生。
三是風險回報的逐漸降低。其實什么是穩定,瀚哥認為穩定往往意味著低風險,在經濟學上風險和回報是呈正相關關系的,風險越高相對應的匯報也就越高,反之你既然享受了低風險的這種環境,你就必然得不到相對應的風險增值。然而,我們一直都在追求一個低風險的狀態,但是企業的變化卻呈現出一個高風險的狀態,這就是越來越沒有企業敢于去做什么十年規劃,三年規劃往往都是慎之又慎,這是因為企業的不確定性正在快速增加,如果不能跟上這個時代的腳步,那么你就會被時代所取代,因為你領的雖然是穩定的工資,但是一旦行業出現顛覆性的打擊的話,那么你就是被工資陷阱困死的野獸而已。
死工資就如同煮青蛙的溫水,當你習慣了這種溫柔的模式的時候,你就真正失去了奮斗的動力和前進的可能性。當人工智能已經可以替代華爾街交易員,取代金融時報的編輯,淘汰商業銀行的柜員的時候,還有哪一份工作是真正安全的呢?我們在給自己做職業規劃的時候,是不是該多想一想,我們如何讓自己不容易被取代,變得稀缺,變得更有話語權?
瀚哥建議所有拿穩定工資的朋友,大家都需要保持隨時離開穩定崗位的能力,居安思危,不被工資所束縛,真正時刻警惕著來自虛空的跨界打擊吧。
(本文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和本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