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糞爭奪案的故事
這個案子發生在美國,1869年4月6號,案中原告請了兩個幫工,到馬路上撿馬糞。這兩個幫工,在馬路上堆了18堆的馬糞,堆起來以后,馬糞太多拿不動,兩個幫工就回去拿車去了。那個時候,馬糞可是寶貝。
這18堆馬糞也沒做任何標志。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見了這18堆馬糞,就問巡邏的人這馬糞有沒有主人,有沒有讓別人把這馬糞給搬走。巡邏的人說,不知道這馬糞是誰的,也沒有讓別人搬走。被告聽了以后,覺得這馬糞沒有主人也沒有標志,就把馬糞搬回自己家里,撒到自己的田里去了。
到了中午,昨天的那兩個幫工帶著車過來??匆婑R糞沒有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被告拿走了。雙方發生爭執,最后鬧到法庭上。
如果你是法官的話,會把馬糞判給誰?
原告說,是他自己派兩個幫工把馬糞堆起來,付出了勞動,所以馬糞應該屬于他。但是被告說,不對,這馬糞掉到地上,它就屬于地上的一部分,這個地是公家的,所以不屬于原告。原告讓幫工把馬糞堆起來,只是改變了馬糞所在的位置,并沒有改變它原來的所有權,所以馬糞不歸原告所有。
從公平的觀念出發,你能說出誰對嗎?雙方好像都有一點道理。但我們想想,這馬糞是經過人類無差別的勞動堆積起來的,它是財富,那么這財富應該歸誰?最重要的是。
僅僅18堆馬糞屬于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判決本身對后代人的影響,以及對后代人行為規范的影響。我們到底要鼓勵創造財富,還是鼓勵對財富做出標志。
我們先把公平放在一邊。設想一下,這世界有兩個村子發生同樣的案子,唯一不同的是,在第一個村子里,把馬糞判給了原告,也就是堆積馬糞的人。第二個村子把馬糞判給那個看見馬糞,就把馬糞拿走的人。這兩個村子,過50年、100年后,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可以設想,在第一個村子里面,由于把馬糞判給了創造財富的人,那么生長在這個村子里的人,就會有一個預想,凡是聚積了人類勞動的財富,你就不能隨便拿走它,你就要設想它是有主人的,要尊重別人的財富,不能見到好東西就拿走。那在這個村子里,人們保護財富所需要的努力就不用很大,就不會抵消財富本身的價值。只有這樣,人們才會積極地去創造財富、積累財富。這個村子里的人就能活下來,而且會活得越來越好。
另一個村子,你只要看見別人的東西沒人看管,就可以把它拿走。這時候,在那個村子里面,人們花在保護財富上的努力就很大,大到足以抵消那財富的價值。那么在這個村子里,大家就沒有積極性去創造和積累財富。或者說他積累的財富也會被他們保護財富的努力所抵消掉。50年、100年后,一個村子能夠繁榮,另外一個村子可能就消失了。
上述內容節選自《薛兆豐的經濟學課》第二講,有刪改。
薛老師的結論是:所有的公平背后,其實都是效率的考量。只有讓社會的效率最大化,這個社會才能持續不斷的發展下去。
談到公平和效率,首先應該明白的應該是:公平是什么?效率是什么?
問不同的人這兩個問題往往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認為公平應該是平均分配,但是這樣會有不干活的人;有的人認為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但是多勞的人有可能占用了更多的公共資源。
在經濟學的世界里,提起效率一般指的是帕累托效率,而公平一般指的是社會福利最大化。也就是說,經濟學家研究的是,如何在保證帕累托效率的前提下,使得社會福利最大化。這就是效率和公平之間的關系。所有的公平,其實都是建立在效率的基礎之上。
我們都知道,如果你犯了法但是去自首,可以從輕處罰;很多被判刑的,交點錢可以提前出獄。這個規則的背后其實也蘊含了公平和效率的考量。如果罪犯不自首,那么警察就要花費更多的資源去抓捕他,但是如果他自首,這些資源就可以節省下來,作為獎勵,可以對罪犯從寬處罰。
那么,按照這個道理,是不是有錢的人就可以為所欲為呢?反正有的是錢,被抓住了交點錢就行了。這樣可以嗎?
很明顯這樣是不可以的?但是這樣是不是就違背了公平和效率的關系?這里就不得不提到福利經濟學第一和第二定律。
如果有錢人可以為所欲為,那么這只滿足了福利經濟學第一定律。這個定律下,雖然也可以達到帕累托效率,但是并不一定可以使社會福利最大化。對于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社會來說,它也是可以滿足福利經濟學第一定律。而這很明顯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不僅需要帕累托效率,還需要社會福利最大化。
這個時候就需要福利經濟學第二定律,這個定律大致上是第一定律的逆反定律。第一定律是說,在沒有人干預的情況下,社會經濟的發展最終會達到帕累托效率。而第二定律是說,社會通過作出初始資源稟賦的適當安排,然后讓人們在埃奇沃斯框圖內自由地交易,就能到達效用可能性邊界上的任何一點,效用可能性邊界即公平與效率的平衡線。
關于帕累托效率、福利經濟學第一和第二定律的解釋可以看下面這個回答。
從經濟學角度看,效率和公平總是矛盾的嗎? - 孫鑒輝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34298/answer/114662165
福利經濟學兩大定理分別說明了市場可以解決兩大問題: 效率和公平。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指出,在滿足一定條件下,競爭性市場均衡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即市場機制能夠解決效率問題。但是,有效率并不意味著公平,比如在一個貧富懸殊的社會也可能是帕累托最優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告訴我們,滿足一定條件,在在給定某種稟賦配置下,帕累托有效配置可以通過競爭性市場均衡來實現,換句話說,要實現公平目標,只要對初始稟賦進行調整,剩下的交給市場即可,這也是宏觀調控的一種依據。
不由得想到,共產主義真的可以實現嗎?
一個教授曾經在他的課堂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和學生們說,這個學期你們每次考試的個人成績和大家的平均成績相同,這樣大家就不會有壓力,而且也不會不及格。
第一次大家得到了B+的平均成績。不過那些努力學習的同學就在想,我努力學習也不會得到更好的成績,從此就放松了。那些本來不及格的同學在想,反正有成績好的同學頂著,課也就不去上了。結果第二次大家的平均成績變成了B-,第三次便成了C。這時一些學生找到了教授說,不能再這樣了,否則大家都要不及格了。教授講,平均分配社會財富的結果就是這樣,雖然一些人在短期內得到了好處,但是很快這點好處吃完之后,結果就是普遍的貧困化。
從現在來看,共產主義是很不現實的。但是如果未來的社會物質極其豐富、人們的思想水平極其高,沒有欲望、沒有攀比、沒有階級也未嘗不可能實現,但是這樣的社會我....(再說可能就下個號見了)
經濟學太深奧了,目前還處于蹣跚學步階段,思考和想法可能都是錯誤的,你們不要被我帶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