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風歌篆 《大風歌》8幅
風歌篆又叫歌風篆、大風篆,因劉邦《大風歌》而得名。
一、 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二、風歌碑釋文
大風歌碑豎排4行29字,為了字形美觀規(guī)整,有幾個采用假借字、減筆或增筆:如“威”用“畏”、
“故”用“古”、“郷”用“卿”替代。
碑文:
1行:漢高祖皇帝歌;
2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
3行: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
4行:得猛士兮守四方。
三、《大風歌》特點
大風歌雖然僅有三句歌詞,但氣勢磅薄,雄壯激烈,語言質(zhì)樸,寓意深長,勾畫出了秦末如火
如荼的政治形勢,反映了劉邦功成名遂的喜悅心情 和渴望長治久安的強烈愿望。
四、劉邦為什么創(chuàng)作《大風歌》?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月,漢高祖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后,特地回到家鄉(xiāng)沛縣,駐留十余日,大筑高臺,置酒沛宮宴請鄉(xiāng)親,
談?wù)撏拢瑫硵⑴f情。酒酣興致,劉邦感慨傷懷,自己擊筑邊舞邊唱,即興創(chuàng)作了《大風歌》。
五、《大風歌》書法是誰書寫的?
據(jù)《沛縣志》《徐州府志》記載,《大風歌》是東漢蔡邕或曹喜所書,今人馮亦吾先生考證,認為應(yīng)是西漢文學家爰禮所書。
雖然說法不一,但都認為是我國的書法珍品。
六、《大風歌》詩碑
大風歌詩碑共有三塊。一塊漢碑,一塊元碑,一塊甲子碑。現(xiàn)藏于沛縣博物館新館。
漢代《大風歌》詩碑,舊碑又稱漢碑,僅存20字,殘高1.85米、寬1.23米,硬度高、石質(zhì)純,斷處有鐵鋦痕跡。
整體結(jié)構(gòu)勻稱,每字長約0.3米、寬0.16米。碑文特點:妍麗流美,筆鋒雄健,字形妍美,風神秀逸,是古代
碑刻中的藝術(shù)珍品。元代韓性《歌風臺》詩贊曰:“高臺古碑字盈尺,神呵鬼護蛟龍石”。1982年,藏有舊碑的沛縣博物館
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今發(fā)風歌篆 劉邦《大風歌》書法8幅,供書友鑒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