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的停課不停學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關于網課的建議或教程也看了不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沙區語文教研室第一次線上會議,有位老師說的一句話:“不論課堂形式如何,我們都應該心里裝著學生。”當時不屑置辯,經歷了近一個月的線上教學后,才若有所思。
今天再讀無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時,再一次讀到了同名文章。吳老師在開篇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如果我們的心里能裝下學生的心,學生的心理也能裝下老師的心,教育,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啊!”我也在想這樣的問題,是不是任何時候,我都在心里裝著我的學生呢?
開始上網課以來,可能我不太明白自己的一些改變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今天似乎明白了。比如,我會在課前,提前三分鐘進入直播間,然后用手機投屏到電腦屏幕上,和學生一起欣賞《唐詩微電影》,三分鐘左右的時間,我和孩子們沉浸在詩歌的唯美意境中,既復習鞏固了已學過的詩歌,也再一次領略了詩歌的魅力。
比如,一周后我會和孩子們一起聽《最美詩歌朗誦》,兩分鐘的朗誦結束后,孩子們沉浸其中,同時也等待沒進入直播間的孩子進入課堂,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還有,這周上課前,我會和孩子們分享一些古琴樂曲,等待孩子們進入語文課堂,和他們談談自己選這首曲子的原因,也會適當用幾個孩子們喜歡的網絡用語,拉近彼此的距離,還被孩子們稱為“小迷妹”。
最后想想,所做的這些,初衷是為了調試軟件,做好課前準備,卻又有意料所不及的效果。竟然于無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雖然隔著電腦屏幕,仿佛一節課四十分鐘的時間過得飛快。這一瞬間,我似乎覺得自己的心里裝著孩子們。但,細數這些網課的日子,也留下了不少遺憾,一些我不知如何去彌補的遺憾。
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幾天和孩子們梳理九下重點字詞時,遇到了“枯燥”這個詞,我給孩子們教了區別“燥”與“躁”的方法,從適用對象上區別,如果和天氣有關就是“燥”,如果與人的心情有關就是“躁”,但是梳理到“枯燥”這個詞時,或許是自己一時迷惑了,沒弄明白,就和孩子們商定這個詞先存疑,待課后我們查證確認后再和大家梳理,緊接著就繼續梳理字詞了。沒過幾分鐘,有兩個孩子就在留言板上回復了這個詞的相關解釋,而我也至少往后梳理了一頁的字詞,看到留言板上的回復,我喜憂參半,甚至有點生氣。覺得這倆孩子得不償失,為了一個詞,錯失了一頁的詞。而且很顯然這么快的時間內,對這個詞做出書面的解釋,肯定是搜了百度粘貼復制而來的。我停下來,專門對這行為進行說教,甚至是以嚴肅的口吻告誡到“百度誰都有,在現在的上課形式下,老是不可以去百度嗎?我為什么要存疑呢?一是不耽誤課程進度,二是新華字典比度娘可靠多了,而且為了百度一個詞,錯失了一頁的知識,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最后還嚴正說,我們要以語文課本和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字典》和《古代漢語字典》為主,問度娘誰都會,擔有的不可靠,治學要嚴謹一些。這時其中一個孩子說,她就是差的《現代漢語字典》,她的字典就在手邊。我頓感羞愧,竟無語答復,大概三十秒之后,回復孩子說“老師肯定你的方法,但注意事情的主次,不要顧此失彼。”
到了今天,我也再沒和孩子們探討“枯燥”這個詞,因為那節課上已經有孩子做出了合理的解釋,而我卻為了課程進度,傷了孩子的心,那兩個孩子是非常喜愛語文的,但愿我沒有泯滅孩子們對語文學科的喜愛之情。這一細節,也給了我深刻的教訓。心里裝著孩子,不是掛在嘴邊的,而是在日常的言行中,日常以身作則中。想要讓孩子在特殊時期自律,自己就要成為一個自律的人;想要讓孩子重溫五本名著閱讀,自己也要再重溫一遍。想要讓孩子每晚九點之前提交作業,自己就要在九點準時開始批改作業。只有自己做到該做的,孩子才會放下內心的芥蒂,一步步走近你。如果在批改作業時,自己一味使用便捷評語,千篇一律,相信三天之后孩子們也會以同樣的應付心態完成語文作業。因為,即使隔著屏幕,認真是不會撒謊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因此,我再便捷評語中陸續添加了自己經常使用的評語,記錄下這特殊的改作業情形。
吳老師在本文的最后善意的提醒到:不管學生犯了什么錯誤,若非特別情況,盡可能不要當著第三人的面訓斥學生,不要讓他人對你的學生產生誤會。對嚴重違紀的學生,也要注意就事論事,千萬不要掀老底。句句忠言,鞭策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