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枝丘
我們在新媒體平臺上寫作,需要搞清楚一件事:我們所希望的“寫作得到提升”,到底指的是什么?無法弄清楚這個問題,也就沒有所謂的“提升”了。
很多人也許認為,言辭優美、文學性強、優雅獨到等等聽起來很“高尚”的標準是自己的寫作目標。但事實也許跟我們自己認為的不大一樣——因為人總習慣欺騙自己而不自知。
當我們尋求提升而需要進行學習時,你會選擇寫作功底深厚的大師的課程還是選擇流量高的“網紅”作者?錢掏出那一刻,你的行為欺騙了你的直覺,大部分人其實還是偏向于選擇流量高的寫手。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像“網紅”一樣獲得無數粉絲。
因此,我們首先確定的一個價值觀是:我們寫作,是為了獲得關注,獲得粉絲。
也因此,我們在寫作上的很多苦惱便找到了矛盾的根源。其中最大的苦惱莫過于寫了很多文章,也寫了較長時間,依然摸不到竅門。
我們之所以想跟粉絲量大的自媒體牛人學習,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招讀者喜歡,也就是說,他們更懂得如何把一個觀點傳達給讀者,使讀者讀得懂并認可。
用一個詞來定義的話,自媒體寫作這件事,其實就是與讀者建立“有效溝通”。因此,達到有效溝通才是我們寫作的最主要目的。
在講如何建立有效溝通前,我們首先來分析我們為什么沒有跟讀者建立起有效溝通?
我們的文章一經發表,其實就展開了與讀者間的溝通,如果溝通不順利,讀者則馬上選擇放棄。溝通的好,即獲得讀者留燈:選擇關注與信任作者。
在新媒體平臺分發準確,你的內容、觀點又極具價值的情況下,你寫得不受歡迎,大致已經確定你沒有向讀者有效傳達你要傳達的信息。
其實寫作不只是單純地寫,而是由作者、文章、讀者組成的一個完整事件。因此,文章在寫作這個過程中,只是作者與讀者之間進行溝通的一個載體。
照例,我們通過一個圖表來進行展示分析:
①
當我們的文章無法給讀者提供價值、甚至無法讓讀者讀懂時,作者就無法獲得來自讀者的真實反饋。因此只有“作者——寫”這個過程。可想而知,寫作將慢慢進入一種沒有反饋的狀態,作者的態度和視野會越來越狹隘、迷茫。
②
在這個模式下,我們寫的內容于讀者有價值、我們寫的有價值的內容能讓讀者讀懂,便能夠引發③回路,獲得讀者反饋,然后繼續生產對讀者有價值的內容,形成一條具有交互性的回路。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經歷和思維模式都是不一樣的,哪怕兩個人面對面聊天,也不一定能夠交談得順暢。因此,讀者與作者,其實是兩個不同的界面。當信息從一個機器傳輸到另一個不匹配的機器時,另一臺機器是無法識別這些信息的,因此也不可能完成交互。
這時,我們就需要找到雙方共同的端口,作為作者,我們需要找到與讀者共同熟知的載體,才能夠讓自己寫的東西,有效地傳達到讀者熟知的模式中。
類比,便是作者與讀者建立有效溝通的橋梁,也是未知到已知的橋梁。
我們所說的“對牛彈琴”,其實就是因為牛不懂音律,因此也無法聽懂人所認為“高雅”的音樂。即便牛聽得懂,在音色、頻率等方面也要在牛能解析的范圍內。
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是,當我在寫一篇觀點文章時,覺得自己已經把觀點極盡簡單地表達了出來,但還是會有很多讀者表示看不懂,問一堆我認為很簡單的問題。
一時間,很想不明白到底是因為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在進行一門新課程的學習,發現一些理論十分難理解,一度導致我快要崩潰,進度十分緩慢。經過分析,原因是這些理論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沒有任何已有基礎作為依靠,因此,我要重新騰出大腦空間,不斷進行實踐演練、甚至死記硬背才能把它們啃下來。
而學習和理解,我們都偏向于選擇那些簡單的、我們所熟知的內容,因為這能讓我們的大腦花費最少的資源去接收一件新事物。這也是為什么相對于教科書,我們更喜歡小說和故事書的原因。
一個小孩,當他學習一件沒有任何基礎的技能時,他的身體和大腦會進行本能的抗拒;孩子青春期時,家長要跟孩子傳達孩子未經歷過的價值觀,通常是沒有效果的。
因此,我們在寫作時,其實不應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自己的思維和邏輯去寫一篇文章,而是更多地去了解讀者的邏輯和他們熟知的事物,將你的觀點與讀者熟知的事物進行關聯,方便讀者通過他們已熟知的事物聯系你的觀點,從而真正建立起“溝通”。
很經典的一個例子:《老鼠愛大米》這首歌中“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這句歌詞就很能夠表達出“我愛你”的程度和感知。
既然“類比”是寫作最好的表達方式,那怎樣的類比是最好的類比呢?
答案是:那些最有代表性、最普遍的事例。在一個人的日常組成中,占有時間最多的板塊:工作、生活、情感......隨著而來的是,在這些板塊中,最被注意的環節是哪些?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哪些問題?
接著找出它們的要點,進行極簡的歸納總結,這不但方便我們在寫作時使用,對生活也有極大幫助。
當我們需要通過類比向讀者解釋一個理論或觀點時,這些總結素材便能夠排上用場,達到與讀者進行“有效溝通”的效果。
那么,最重要的問題來了!如何才能獲得熟練運用類比的技能呢?
賣油翁說,“無他,但手熟爾。
文章完,感謝閱讀!
更多談寫作文章請關注我的連載文集:當我在寫作時,我就在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