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顏歌說,如果你習慣了吃虧,習慣了沉默,習慣了委屈自己,習慣了不拒絕所有人,便會忘記其實你可以有態(tài)度,可以有觀點,可以有能力,可以有自己從容的生活。
這句話真的戳中了我。
現(xiàn)實生活中,就如慕顏歌所說,很多人已經(jīng)習慣了吃虧,因為吃虧是福。
都習慣了沉默,因為沉默是金。
都習慣了委屈自己,因為人要能屈能伸。
都習慣了拒絕,因為拒絕會傷了和氣。
都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書上怎么說就怎么做,那樣非但不是最聰明,甚至是最愚蠢的。
因為,做任何事都應該有個底線,善良也不例外。
如果都把吃虧、沉默這些看作是真正的善良,那就大錯特錯了。
沒有底線的善良,其實是縱容。
我有一個朋友,老好人一個。
在公司,領導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從不問為什么,也從不會說“NO”。
一次聊天時我說,你們這個行業(yè),你這個崗位據(jù)我了解,沒這么多事讓你天天加班呀!
他“呵呵”一笑說,這有什么,多做點又不會掉塊肉。
和他深入溝通后我才知道,他天天加班是因為他既要種好自己的地,還要負責耕別人的田。
因為他的主管愛打游戲,在他的帶領下,上班時有的打游戲,有的看書,有的逛某寶。
這就意味著部門很多工作無法按時完成,最后大家沒完成的工作,主管都扔給他來做。
而他呢,每次幫別人擦屁股都樂此不倦,從不抱怨,從不覺得自己委屈。
我說,你活該。
他還是“呵呵”一笑了之。
世上懶人為何越來越多,因為像他這樣沒底線的善良之人越來越多。
這樣的人,在公司大家常常會冠以能干、善良、好相處等美名。
實則是軟弱,甚至是懦弱的表現(xiàn)。
人還是應該要有點脾氣的,如果沒點個性,大家都覺得你是軟柿子——好捏呀。
我一個大學同學,目前擔任一家外企的人力資源總監(jiān),收入極其可觀。
但隨著他職位的升高,問題也來了。
他的七大姑八大爺,哥哥姐姐侄子啥的,都變著花樣的找他“借錢”。
開始吧他還能應付,可時間久了,他真招架不住了,但為了面子,他開始向朋友借(據(jù)說目前外債2萬多)。
春節(jié)前,眼看就快到了和朋友約定的還錢日期。
于是,他很委婉地給二伯打了一個電話,意思是想讓二伯想想辦法,先還他一部分錢。
二伯一聽,這小子居然讓我還錢,馬上黑下臉,同時還厚顏無恥+振振有詞地說,你工資那么高,二伯幾十歲的人了,用你點“零花錢”還要還?
一句話把朋友問得啞口無言。
他找我訴苦,他說特MD,有錢錯了嗎?況且這錢是我用汗水換來的,沒見過花別人的錢花得這么理所當然,心安理得的!
據(jù)我所知,他每月還要還車貸,房貸,而且寶寶已經(jīng)上三年級了,他媽媽又是個藥罐子,哪里都要花錢呀!
有一部分人就這樣,總覺得你有錢你就理所應當要給我花呀,誰叫你那么能干!誰叫你比我有錢!誰叫我窮!
我這位同學,有份很好的工作,拿著一份不錯的工資,本應該過很好的生活,可就因為太“善良”,反而把自己搞得很被動。
所以,每個人都應當給善良劃一條底線的。
一朋友,是她們公司公認的PPT高手。
因此,公司的大小PPT幾乎由她一手包辦。
因為不懂拒絕,所以只要同事請她做,就算加班她也干得呼哧呼哧的,沒有怨言,不知疲倦。
可時間久了她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PPT根本不是她們公司的,是別人請同事幫忙,同事又拿來請她做。
憑什么呀,長此下去,還不得把自己累死。
后來,只要是外單位的,她一律不做。
拒絕過幾次,同事就不樂意了,紛紛議論,都說她不就會做點PPT嗎,有什么了不起的,架子還那么大。
有一次,一個同事又拿了一個外單位的PPT請她做,她委婉地拒絕了。
同事瞪大眼睛看著她,意思是說我好心請你做,你居然拒絕我,這樣對得起我嗎?
后來兩人吵了起來。
同事說:“以前比這個復雜的你不都做了嗎?這個這么簡單至于嗎拒絕我嗎”?
朋友說:“以前的每一個PPT,只要是我們公司的,不管有多簡單多復雜,我都認認真真加班做?!?/p>
同事說:“對啊,那就請你再加加班幫我做做唄?!?/p>
朋友說:“這是你朋友請你做的,我憑什么要做?況且下班后我還要上課,還要陪孩子陪家人,沒時間”!
同事氣憤地說:“你不就會點PPT嗎,牛個XX”。
朋友說:“對啊,不服你自己做呀。如果自己又不會做,告訴你一個方法,到網(wǎng)上出錢請人做吧,只要有錢,大把的人幫你”!
明目張膽地拒絕別人,這應該算是朋友的第一次,她都為自己捏了把汗。
但說完后,她覺得好爽啊,好輕松啊。
她說,原來我還可以這么牛,我還可以活成這樣??!
想到從此以后不用再壓抑自己,不用在委屈自己,她自己都笑了。
過了幾天,那個同事主動來找她道歉,同事說,現(xiàn)在網(wǎng)上真有很多專業(yè)做PPT的,只要花點錢,就可以輕松搞定。
對啊,專業(yè)的人本來就要做專業(yè)的事啊,為何要為難別人,委屈別人呢。
對啊,學會拒絕別人本身就是一種智慧呀。
只有學會了拒絕別人,也才會尊重別人的拒絕。
中國數(shù)千年傳統(tǒng)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與人處事,強調(diào)心存善良之意;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與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
這是做人、為人、處世的根本,也是人生的準則。
但善良不等于遷就、忍讓和沉默,善良也是需要智慧的,失去智慧的善良其實就是愚蠢。
行善,我們都希望達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效果,可當贈人玫瑰,手中留下的全是刺時,我們還要一如既往地贈予嗎?
蘇格拉底說:“美德即知識,無知即罪惡?!?/p>
善良同樣如此,太多無底線的善良,會助長別人的罪惡,會助長別人的囂張,會助長別人心中的理所當然。
我們提倡“樂善好施”,但前提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以內(nèi),如果超出能力范圍,也應該露出該有的鋒芒!
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美麗、最讓人感動的一縷清香。
愿每一顆善心,每一次善行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贊賞!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瓜嘰(vip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