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月的丹東干燥、清冷。從市區(qū)打的士到雙靈寺。兩旁是連綿的山,山上稀疏布著樹,樹干伸展著,枯死一般。生平第一次走進北方,看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很不一樣。南方冬天蕭索,是詩意的蕭索,樹木帶點可憐兮兮的哀求;北方的冬天冷巴巴的,樹收緊養(yǎng)分、遒勁干枯,與寒冬展開決絕的抗衡。
車在山間行駛,講著電話,無暇看兩旁的山。到了地方,拖著行李箱走上長長的坡,至雙靈寺氣喘吁吁一問,才知禪修營在山另一側(cè)。只好拖著行李往回走,時間緊急,人也急躁起來,斷斷續(xù)續(xù)的信號徹底失效,電話斷了。
拖著行李箱走下長長的坡,輾轉(zhuǎn),上坡,問詢,排隊報道,領(lǐng)取床單。住宿在另一棟樓里,是個單人間,簡單明亮干凈。坐在窗前,看著遠處連綿的山,空曠的寂寥。不想再電話里多言,反正只等一個答案:Yes or No 。
短信發(fā)送成功。結(jié)束了。
從喧囂的城市坐飛機、火車、大巴、的士輾轉(zhuǎn)到這天遙地遠的北方寺廟,原本想十天的內(nèi)觀里找到答案。沒成想在開始內(nèi)觀之前做了決定,兩三個月來的糾結(jié)權(quán)衡亂糟糟,一刀斬斷。課程結(jié)束前不能與外界聯(lián)絡(luò),包括信件、電話及訪客,也不允許聽音樂、閱讀、書寫等行為。上交手機、電腦、錢包、筆記本、筆,了無一事,身心徹底無牽掛。
獨自一人,在陌生的地方,開始十日內(nèi)觀之旅。
二
內(nèi)觀(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在長久失傳之后,兩千五百多年前被釋迦牟尼佛重新發(fā)現(xiàn)。內(nèi)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凈化身心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借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后,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實相。這種經(jīng)由直接的經(jīng)驗去了知實相的方式,就是凈化的過程。
這整條(法的)道路,對于全宇宙普遍性的問題而言,正是普遍適用的治療藥方;而且不是只專屬于特定的某個有組織的宗教或宗派。因此,不管什么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修習(xí),沒有任何限制;不會因為種族、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沖突。每一個人都能平等無差別地獲得實際的效益。
當晚進行簡單的說明及安排之后便進入“神圣的靜默”。從課程的開始至到第十天的早上,所有的學(xué)員必須遵守“神圣的靜默”,是指身體、言語及意念的靜默。學(xué)員之間禁止有任何形式上的溝通,不管是比手勢、手語、寫便條等等都不被允許。男女分隔在不同的區(qū)域,僅限在各自區(qū)域活動,目光所不能及。在課程進行期間,不論是同性或異性之間都不能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
食堂入口處一塊白板,需要傳達的信息打印在紙上,貼在白板上供閱讀。沒有聲音,沒有文字,沒有語言、肢體接觸,無比寂靜,思想沒有著落點,大腦空蕩蕩。白板上簡單的文字,會反復(fù)看好幾遍。
“所有參加內(nèi)觀課程的人在課程進行期間必須嚴格遵守下列五戒:一、不殺害任何生命,二、不偷盜,三、不淫(意思是:禁絕所有性行為),四、不妄語(不說謊),五、不用所有煙酒毒品
舊學(xué)員(曾參加過一次葛印卡老師或其助理老師主持的十日課程)必須加持守另外三戒:六、過午不食(過了中午以后不再進食),七、不作感官方面的娛樂、不裝飾身體,八、不用高大或豪華的床”
課程作息時間表
早上
4:00清晨起床鐘
4:30-6:30 在大禪堂或小關(guān)房禪坐
6:30-8:00 早餐及休息
8:00-9:00 大禪堂共修
9:00-11:00 在大禪堂或小關(guān)房禪坐
11:00-12:00 午餐
下午
12:00-1:00 休息(可向助理老師個別提問)
1:00-2:30 在大禪堂或小關(guān)房禪坐
2:30-3:30 大禪堂共修
3:30-5:00 在大禪堂或小關(guān)房禪坐
5:00-6:00 茶點
6:00-7:00 大禪堂共修
7:00-8:30 葛印卡老師開示
8:30-9:00 大禪堂共修
9:00-9:30 大禪堂提問或回寢室就寢
9:30 就寢 熄燈
每天從早上 4:30 至晚上 9:00 ,持續(xù)的禪坐。前三天“觀息法”(觀呼吸)。不必調(diào)整呼吸,不必做深呼吸,僅僅是觀察呼吸的一進、一出。如果是深的呼吸,覺知是深呼吸,如果是淺呼吸,覺知是淺呼吸,讓一切順其自然,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指觀察。如實觀察呼吸。僅僅是呼吸。
腦中會升起有各種想法,然而需要保持高度覺知,一旦心跑掉,便拉回來,回到觀呼吸上。感受到“心猿意馬”,心像一匹烈馬,一躍千里,又如猿猴,上躥下跳,不得一秒安寧。
像一場拉鋸戰(zhàn),是耐力與體力的雙重挑戰(zhàn)。過于勇猛,心狂躁不安,腿盤坐、疼痛難忍;稍有疏忽,心上竄下跳,腦煩躁、昏沉欲睡。要體力去保持高度覺知,心跑掉千百次,拉回千百次;要耐力去允許與精進,面對疼痛與走神,心無嗔恨,不起念,以平等心繼續(xù)精進用功。
每晚有 1 個小時播放葛印卡老師開示錄音,經(jīng)過白天的禪坐,聽開示猶如久旱逢甘霖。男助理老師八十多歲,女助理老師七十多歲,看起來健康、安詳,走路穩(wěn)而輕,走一步是一步。助理老師在整個課程期間不進行任何的演講,只負責(zé)在中午和晚上的一個小時里,解答有關(guān)練習(xí)內(nèi)觀這個方法的具體問題。這使我感到安心,避免助理老師想法不同、而致以訛傳訛。
沒有時間概念,隨寺廟鐘聲起臥。清晨隨著鐘聲起床,洗漱,裹緊羽絨服下樓,穿過小道,走向禪堂。低頭行走,避免與人眼神、肢體接觸,在禪堂坐定,裹著毛毯,4:30 開始禪坐。
新的一天開始了,按照時間表吃飯、休息、禪坐。黑乎乎的天漸亮了,山在醒來;午間有太陽暖暖灑下來,碧澄的天空;天又暗下來,黑透了;遠處寺廟鐘聲傳來,一天結(jié)束了。
禪堂不算冷,屋內(nèi)皆有暖氣。畢竟還是涼。涼氣從毯子縫隙中絲絲縷縷鉆進來,貼在腿上,化為鉆肉之疼。盡量保持不動,亦不特別關(guān)注疼痛,仍舊觀呼吸,對于疼痛感受和愉悅感受等同視之,不多施加關(guān)注,便是平等心。但若疼到無法忍受,可以通過移動雙腿緩解,再繼續(xù)觀呼吸,因禪坐目標是凈化身心,過于刻苦以致無法專注禪坐、便偏離了初衷。
第二日晚間洗漱完,心中一股暢通感,“哈哈”大笑兩聲,嘴里有什么要脫口而出。笑完自己愣了一下,想起不能說話,又閉緊了嘴巴,拉回沉浸在喜悅幻想中的思想,觀呼吸。
第三日中午,午飯后蹲坐宿舍下水泥壩上,曬太陽。四周是靜默的,非但沒有語言,連聲響都幾近沒有。那樣的靜,靜的仿佛時間都靜止了。心忽然空了,腦中最后一絲嘈雜亦空了。那個當下,我就安住在當下。無比的想打電話給朋友,分享這個當下,我是如此的喜悅,感覺前所未有的通透,我多想與她分享這份喜悅。當我從沉浸喜悅中醒來,發(fā)現(xiàn)絕無可能分享;別說無法電話,紙筆寫信亦是不可能。
此時,最后一絲羈絆放下。初始放下了事件,而后放下角色,再放下過去與未來,最后放下思想、包括分享的思想。是的,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語言,沒有眼神,沒有文字,沒有聲響,寂靜無聲。像獨自一人活著。
三
一邊喝著紅糖水一邊看白板的“公告”,“今天是第五天”、“今天是第六天”。有種時日綿綿,當下永恒的感覺。偶爾會一個閃念,“我離開這之后呢?生活是什么模樣?”卻覺得未來很遙遠,天遙地遠,天寒地凍,時間也凍住了。
前三天是“觀息法”,觀察呼吸一進、一出。這僅是開始前熱身,猶如磨刀,將覺知磨敏銳、細微。第四天開始“內(nèi)觀”,由觀呼吸到觀察全身,一部分一部分,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反復(fù)觀察。像科學(xué)家觀察試驗反應(yīng)一樣,像坐在河岸旁邊的人觀察河水流動一樣,只是觀察,觀察著身體,疼痛的感受,愉悅的感受,細微的震動。感受到身體實相,細微震動,不斷的升起又滅去。如實觀察實相,經(jīng)由直接的經(jīng)驗去了知實相,凈化身心。
禪坐時不貪圖愉悅的感受,亦不嗔恨不愉悅感受,禪坐不為修愉悅感受,是為修平等心。無論任何的發(fā)生,意識到這是自然法則,升起又滅去,一切無常,只是觀察它。如果客觀觀察,就是不壓抑,亦不是客觀表達,只要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疼痛越來越微弱,直至消失。愉悅感受與不愉悅感受猶如鐘擺,鐘向左擺是愉悅感受,向右擺是不愉悅感受,貪圖猶如推動鐘擺。觀察便是不干涉,只是如實觀察,“嗯,產(chǎn)生了憤怒”,如實觀察這憤怒,便猶如不推動鐘擺,鐘擺會自然停下來。
猶如醫(yī)生做手術(shù)般,這次是對自己開刀,直面問題,冷靜理智觀察。這很難,需要持續(xù)的精進用功。
中午坐在水泥壩上曬太陽,看著樹,看著草,看著遠處光禿禿的山,看著溝里未融的冰,陽光暖暖撒在身上,那個當下,心中寧靜而和諧。覺知在曬太陽,覺知在看樹,覺知看山,覺知... ...。禪坐以外的一行、一臥、一呼吸、一咀嚼都要帶著覺知,走路一步一覺知,刷牙就覺知自己在刷牙,穿衣服就覺知自己在穿衣服... …奇妙的感覺,生活從未如此真實。
問助理老師:“生活總需為未來做籌劃,需總結(jié)過去經(jīng)驗,怎么可能不想過去、未來,只在當下呢?”
助理老師說:“課程是特殊的訓(xùn)練場域,在這里不要去想,以達到最大凈化效果。在生活中是可以的,你可以做你的計劃、規(guī)劃,只是保持專注去做。以和諧、平靜、專注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工作,過去與未來。”
禪坐到后面,有抽泣,原因是“太疼了”;有人抽泣,是看見可怕的東西;有人反復(fù)對助理老師說,做噩夢,不敢入睡。后來再有反應(yīng)過激者,不等晚間提問,會單獨叫進房間和助理老師交流。
埋藏在心底深處的業(yè),心如渾濁湖水時無法察覺,心靜下來,濁物浮上水面。哭泣,夢,打嗝,疼痛,都是釋放濁物的呈現(xiàn)。
有人問助理老師噩夢原因。
老師說:“平時念頭、信息太多了,心便蒙上層層灰塵。“內(nèi)觀”猶如一塊肥皂,我們用這塊肥皂擦除心靈的雜染,不需要去探究原。原因的可能性太多了。你只需要去擦除雜染。”
問助理老師,面臨抉擇是如何做出選擇?
老師道:禪坐,內(nèi)觀。聽從心的選擇。
問:若心沒有選擇呢?
答:放下。
我疑惑不解。
答:去禪坐。沒答案就放下,繼續(xù)生活。只是禪坐。內(nèi)心的聲音很響,它若出聲,你會聽見。若揪著不放,心不靜,難以聽見。禪坐時妄念紛飛,你以為這是靈感,其實是大腦的思考;心的聲音不是思考,是直覺。
想起《大學(xué)》:“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躺下時能聽到頭部細微震動,如幾十只蜜蜂般嗡嗡作響,聽到頸脖動脈清晰跳動,無法睡眠。播放開始錄音前放映機有十幾秒的絲絲聲,頭部的細微震動便同絲絲聲一齊響,如同同頻共振。
晚間課后問助理老師原因,說,“你頭部相對其他部位更脆弱”。回想過去一年,經(jīng)常一思考就頭疼,壓力大時時頭部昏沉。原來是頭在提出抗議,可我感受粗笨,毫無察覺。
四
凌晨四點,鐘聲傳來,夢中醒來。黑沉沉的天,樓下白幟路燈發(fā)出微光,斜射在白墻上。睜眼看著這白光,不知身在何處,今夕何夕。
幾分鐘之后清醒過來,開始洗漱。覺知自己在擠牙膏,覺知牙刷在摩擦牙齒,覺知溫?zé)岬乃X知腳接觸地面的感覺。心一次次跑掉,一次次拉回來。以前總說“活在當下”,說的順溜,此刻為自己感到羞愧。真是有多無知便有多無畏。
丹東的天早早的黑了,夜間洗漱完將近十點了。躺在床上,依舊是“內(nèi)觀”,一遍一遍掃描身體,覺知身體細微感受,如實觀察。
初始心還會跑到過去、未來,陷入某些往事,或幻想未來的畫面。這些畫面之前毫無關(guān)聯(lián),忽這忽那,正是“心猿意馬”。心一次一次跑掉,一次一次拉回來,到后面畫面亦是沒有了。越到后面腦中空空,心中空空,身體空空。一呼,一口氣從頭貫穿至尾,全身通暢。心依然跑掉,覺察亦快,拉回來,那些畫面便不成畫面,成了零碎的片段。
便是在這樣的夜晚,我躺下來,看著路燈反射墻上的幾道白光。又冒出那種不知身在何處、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感受,現(xiàn)實、未來、那些事件,都變的很遙遠了。像一個人活著,一個南方人迢迢奔至北方,天寒地凍的日子里,一個遙遠陌生的地方。
某夜鏘鏘入夢昏沉?xí)r,不知為何想起兩句詩,迷糊著想到典故,驚的醒了幾分。探了探內(nèi)心深處,沉澈安寧,如古井無波,深幽沉沉。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十天課程很快進入尾聲。在第九晚拿回手機,并解除“神圣的靜默”,先行適應(yīng),避免回到日常生活產(chǎn)生不適。剛拿回手機時,回復(fù)了幾條短信,也看了看微信。
有個人發(fā)來信息,“晚上委屈的大哭,覺得很累,市場開拓太難了。”看了看她朋友圈,吃喝玩樂的視頻,美美的自拍,正能量滿滿的文字,貼著熱鬧豐富的聊天記錄。若不是本人親口所說,難以相信這會是半夜痛哭的人。如果她是這樣,其他人呢?我們?yōu)槭裁匆@樣?我為什么要這樣?
和同學(xué)交流此感,她說,“這么多天在覺察自己,不斷拉回跑掉的心,一打開手機,'嘩'的一下,各種起心動念,全來了。”
我看著她,臉色嚴肅,“我的朋友圈也這樣”
“你看見了什么?”
“瘋狂,匱乏,狂躁不安的一顆顆心。是世界瘋狂?還是我心瘋狂?”
次日依舊 4:00 起床,禪坐,聽葛印卡老師最后一次開示。時間進入倒計時,感到分外留戀,忽然理解老師反復(fù)說的,“在這里的每一分一秒都無比珍貴”。
葛印卡老師一而再說明在生活中要持續(xù)的練習(xí)內(nèi)觀,讓自己不斷在法中成長,“內(nèi)觀絕對不可以變成機械性的行為,當你機械性去內(nèi)觀,便會忘記了“無常”的事實。每天早晚修習(xí)內(nèi)觀,是為了擺脫我們的習(xí)性,擺脫貪嗔癡。修習(xí)內(nèi)觀不是為了未來,或所謂來世,而就在當下、在家庭中、在生活中感到和諧、安詳和快樂。”
課程的食宿全免。根據(jù)純凈的內(nèi)觀傳統(tǒng),課程得以進行主要是靠捐獻。只有曾參加過一次十日課程的學(xué)員才可捐獻,這些捐獻是全世界各內(nèi)觀中心舉辦課程的唯一資金來源。有學(xué)員提出建微信群學(xué)習(xí)交流,被義工否認。想起網(wǎng)頁報名時看到的說明,“無需依賴本課程或持續(xù)聯(lián)絡(luò)本中心,本中心也沒有義務(wù)和責(zé)任再與學(xué)員聯(lián)系。”
第十一日早晨禪坐結(jié)束后吃早飯,分成小組打掃場域,迎接下一批的到來學(xué)員。我和一位學(xué)員拿著抹布跑來跑去,兩人對視一眼就哈哈大笑,沒有任何原因。只是快樂,說不出原因的快樂。提前完成打掃的學(xué)員結(jié)伴去相鄰的雙靈寺,10:00 統(tǒng)一坐大巴離開。
上了許多課程,見識各種結(jié)業(yè)儀式,內(nèi)觀的純粹令我感動。
和一位同學(xué)結(jié)伴而行,我們聊的很深。早上 9:30 聊至 13:00 ,沿著鴨綠江邊走邊談,吃著朝鮮特色拌飯醬湯,慢慢吃、深深談。多聊身心成長,從工作生活現(xiàn)在未來,推演至行為模式、恐懼、匱乏。也深入至童年,至原生家庭探索,來看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職場呈現(xiàn)、戀愛傾向。
我們之間的暢談好似回味整個十日課程,將課程與生活與過往串聯(lián)起來,“好久沒聊的如此酣暢淋漓,我好開心,感覺許多東東都打通了。”
她微微一笑,臉色鄭重,“要記住,都是無常。”
西夏碎碎念:
內(nèi)觀課程在全世界都有開展,課程完全不收取任何費用。 本文談的更多是個人體會,沒有關(guān)于技法的討論,也盡量避免傳輸任何道理。
因內(nèi)觀的修行方法,探討的是心的深處。若想要了解更多有關(guān)葛印卡所教授的內(nèi)觀,可以訪問下列的中文網(wǎng)頁:
國際內(nèi)觀中文網(wǎng)www.dhamma.org
中國內(nèi)觀報名網(wǎng)http://ng.813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