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些話,聽起來理直氣壯,其實都是年少輕狂時的囈語,當不得真。比如〝人往高處走〞便是其一。
? ? ? 登高自卑,所以人往高處走成了積極進取的代名詞。于是,從少年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而優則仕〞這些充滿蠱惑的語言,膨脹了許多人內心的不安分。欲望,從故土的母腹,把一具具生命扯拽著,漸行漸遠。這分骨與肉的分離,并沒有聽到歘歘的撕裂,也沒有聽到牽衣頓足的號哭。揮別的面孔中,父母的笑容最燦爛;遠去的跫音中,行者的步履最自豪。二十五歲的李白,出川東行,雖也有和峨眉山月的殷殷惜別,但更多的是去者下渝州的絕決。詩仙豪氣干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他相信人生當叱咤風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腳步離家越來越遠,內心也似乎越來越充實。當當涂的月色氤氳了詩人的理想,彌離之際的詩人是否將異鄉的明月當成了峨眉的山月?
? ? ?好男兒志在四方,讓我們把異鄉當成了夢想。不停地奔走,不倦地飄泊,曾經的少年,裹著風霜,蘸著滄桑,把生命交付給某個異鄉的驛站。不及回眸,還得隨著滾滾的人流前涌。
? ? ?或許,夜深人靜的時候,故土草木的氣息會在心底潮涌,父母親人的雙眸會在眼前點亮。而周遭,仍是步履的洪流向前奔淌,有誰,會為陌生的你停下腳步,讀讀你臉上的憂傷?
? ? 人往高處走,童稚的快樂,漸漸被時間的風吹干,留下的是殘缺的記憶。百川歸海,生命最終流向死亡的海洋。探路者的足跡伸向宇宙的蒼茫,當我們離地球越來越遠,穿過大氣的剎那,我們心底泛起的,只能是巨大的孤獨和蒼涼。夢想,不再是遠方。
? ? ?人往高處走,找到的,是否真有快樂?
? ? ?當你走向高處,別忘了,帶一抔故鄉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