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古典名著大師課整理 黑龍江大學 霍明琨 ? ??
《菜根譚》用八個字來概括其內容,那就是: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為人】
第一,“為人”要本色。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這個“素”在古代漢語中,就是指未經染色的純白絲絹。論語中:有一次子夏問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孔子說:“繪事后素。”子夏的問題是:這樣一位佳人,嫣然一笑、動人心扉,眼波流轉、眉目含情,不用化妝就很美,指的是什么呢?孔子說:這就像在潔白的素絹上作畫。所有的美好絢爛的顏色,都要基于一個干凈純潔的底子,一種質樸天然的本色。在孔子眼中,所有外在的一切,不管是驚人的美貌,還是驚天的功業,或者是恢弘的禮樂,豪華的儀式,如果沒有淳樸仁厚之德,沒有真摯自然之情,都變得毫無意義。保持本色,忠于內心,真誠、善良、仁慈、寬厚,本色才是世間最美的顏色。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做文做到登峰造極的水平時,并沒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恰到好處;做人做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時,也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只是自自然然地展現出真實本色的樣子。
第二,“為人”不能逞聰明。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之心,如青天白日,應該坦坦蕩蕩、沒什么可隱瞞的。但是君子之才,卻應該向美玉珠寶一樣隱而不露地收藏好,絕不可不知深淺、故意在他人面前賣弄??催^《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楊修的故事。楊修最大的長處,就是他聰明,可是他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聰明。但當所有的人都知道一個人的聰明的時候,實際上這個人已經是很愚蠢了。
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如何不敗!
一個聰明的人,應該謙虛內斂不露鋒芒,如果反而到處炫耀自高自大,這就是假聰明真愚蠢,那他的事業又如何不受挫、不失敗呢!
第三,“為人”要包容,善于忘記。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一塊堆滿了腐草和糞便的土地,才能生長許多植物;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卻反而不會有任何魚蝦來繁殖。所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應該有容忍庸俗的氣度和寬宏他人的雅量,而不是自命清高、斤斤計較。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幫助或救助過別人,不要常常掛在嘴上,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卻不可不經常反?。凰藢ξ矣卸?,應常記于心不可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卻不可不忘掉。
第四,“為人”還要適度。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
有一次孔子在魯國宗廟中見到一個奇怪的容器:當它空著時,不是向左歪就是向右歪,怎么也放不正。只有灌入剛好適量的水,容器才豎起來,端正地擺在那;但如果水太滿了,它又會翻倒??鬃娱L嘆一聲說:“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哪有太滿、太過,而不翻倒的呢?魯國之君把這奇異的容器放在宗廟中作為“座右銘”,就是提醒自己萬事采取中庸之道,適可而止,切不可過分。
【處事】
第一,處世要有自己的準則。
處世不宜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
作事不宜令人厭,亦不宜令人喜。
行走世間,不應該跟庸俗的人攪在一起混來混去;也不要故意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為人做事,千萬別目中無人特立獨行,處處惹人討厭,也別為了阿諛奉承博取他人的歡心,唯唯諾諾喪失自我。一句話,和而不同。志向要高遠,在雞毛蒜皮的瑣事中能超拔得出來;做事卻要平和,與什么樣的人群都能融合得下去。
第二,處世要懂得謙退。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為人處世要有讓人一步的態度才算高明,因為讓人一步就等于自己日后進了一步;待人接物以寬厚真誠的態度為最快樂,因為給人家方便是日后給自己留下方便。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
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路徑狹窄的地方,空出地方給別人走;滋味香濃的食物,留下一塊讓別人嘗。這就是一個立身處世最安全快樂的不二法門。
第三,處世需要冷靜
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
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
在看似熱鬧的表象和大家趨之若鶩的潮流里,如果能保持冷靜,觀察事物的變化,就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當窮困潦倒不得意時,卻要仍能保持一股奮發的勁頭,才可以收獲生活的真諦。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冷靜,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理性的思維:觀察人要冷靜,不要一拍即合;聽言語要冷靜,不要輕信輕諾;處理情感要冷靜,不能死去活來;面對事理要冷靜,不能簡單粗暴。只有這樣,才能從容應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
第四,處世要高遠。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在各種復雜的關系、尖銳的利害沖突面前,要立得住腳、把得住原則;在各種目眩神迷、眼花繚亂的欲望和誘惑面前,要著眼長遠、胸懷大志;在各種即將走向險途、滑向深淵的事情面前,要懸崖勒馬、及時撤離。
古人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恫烁T》以其對于人的重視,對于東方社會的人際關系所特有的清醒而又深刻的認識,被視為有助于人們為人處世的經典之作。尤其是在今天,它觸及了競爭中的主體因素、最根本的方面——“人”的問題。通過加強個人的修養來改善人際的關系,使個人在處世方面變得更成熟、更圓通,進而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