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2017年出版的,許多人都閱讀過或是了解一部分其中的核心觀點。這篇文章是將達里奧的“原則”與我的經歷相結合,說說他的從這本書中總結出的、我自己的“核心三原則”。
達里奧開篇就說擁有原則很重要,原則會日復一日地影響你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成功人士都是依據原則行動的。原則會降低你與他人交往的成本,能幫助你做出未來決策,因為生活就是一個需要你不斷劃分優先級并做出選擇的過程。達里奧有基于自己錯誤一次次修改完善后的原則,而這些原則也構成了他日后創辦橋水的基礎。
但他的原則不是你的原則。你要做的是通過達里奧原則背后的邏輯和價值,總結出自己的原則。
你必須通過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努力分析得到了你所想要東西的人,他們取得成就背后的因果關系模式,進而應用這些模式幫助自己實現目標。
以下是我從他經歷中總結出適用于我們普通人的三條原則。
原則一:重視歷史。
我們這代人似乎對歷史沒有多少興趣,也無法靜下心來了解歷史。但你不得不承認的是,盡管幾乎所有人都會估計未來和當下大同小異,但未來通常會和當下大相徑庭。
你不了解歷史,就相當于少了一只看待世界的眼睛,最終會因為片面的觀點使自己付出偏激的代價。就像達里奧由于不了解通脹和通縮能夠互相對沖的歷史而誤判1982年美國將會迎來大蕭條,最終使得自己幾乎破產。
歷史從來都是我們認識當下、思考未來的重要工具。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你面對的困境過去有許多人走過,你要做的是學習他們的處理方式,而不是重新發明輪子。
讀史使人明智,不是一句空話。
原則二:謙遜。
謙遜,是不固守你對事物“應該”是什么樣的看法,因為這將使你無法了解真實的情況。自大的人犯下的最大錯誤是不客觀看待自己以及其他人,這導致他們一次次地栽在自己或其他人的弱點上。
謙遜能夠平衡你的進攻性,會讓你的思維定式由認為“我是對的”轉變成問自己“我怎么知道我是對的”。它會讓你不迷戀自己總是正確的那一個,而是關注你的想法是否真正符合事實。我們常常會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對現實和有益的意見視而不見。但謙遜,會讓你有批判性思維。
謙遜會讓你保持極度開放的心態,能夠聽得進去不同意見,從這些不同的角度發現自己可能忽視的東西。知道自己不知道會讓你謙遜,這會讓你保持開放的頭腦,更加激進地面對現實而不掉進“自大”的坑。
人們之間互相交往時,是不同模式的相互碰撞。你覺得他人的行為想法不可思議,同樣在他人眼中你也很怪異。唯一理性的相處方式是相互理解,從更高的層面看待自身,來客觀地理解事物。我們作為社會的一部分,要有根據環境和新信息調整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水平不斷精進。
原則三:保持頭腦的極度開放
頭腦中的防衛機制會使我們難以接受自己的錯誤和弱點,使你不能完整地進行認知。你在決策時看到的情況也許不是最符合事實的情況。
頭腦的極度開放是一種能力,是讓你探究各種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尋找支持點。
想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克服對自己始終正確的渴望,愉悅地探求事實。與你知道的東西相處,如何處理自己的“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你必須要暫時懸置判斷,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一個問題,盡可能多地了解這個問題,進而分析信息,然后做出決定。
放下那個我們想極力捍衛的“自我”,綜合事實和智者的意見,因為你是為了做出好的決策,而不是為了證明“我是對的”。
從認知效率來講,三個論點容易被記住。這三條是我從這本書中得出的自己的原則。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原則,這一生不斷修正這些原則的過程,也是不斷精進的過程。
以下這段話,分享給每個上進者。
“我發現,想要追求卓越,你就必須挑戰自己的極限,而挑戰自己的極限可能會使你一蹶不振,這將造成很大的痛苦。你會覺得自己已經失敗了,但這不一定是失敗,除非你自己放棄。信不信由你,但之后你的痛苦將會逐漸消散,你在未來將會迎來很多其他機會,盡管當時的你也許看不清這些機會。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總結這些失敗提供的教訓,學會謙遜和極度開明的心態,從而增加你成功的概率,然后繼續挑戰自己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