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原創首發 文責自負】
? ? ? ? 雙搶的前奏是從鐵匠鋪開始奏響的,“叮當——叮當——”打鐵的聲音,這是農人要用鐮刀了。雙搶前的兩個趕集日農人都會把用舊的鐮刀送到橋頭鐵匠鋪里重新淬個火,淬過火的鐮刀會像新買的一樣變得十分鋒利,用起來十分順手,那幾天鐵匠鋪子里的鈍鐮刀堆成了小山,主人在鐮刀上做上記號,等下個趕集的日子再來準能拿到一把鋒利趁手的鐮刀了,農人們會用手試試刀鋒,露出滿意的笑容。
? ? 雙搶是搶收早稻、搶插晚稻。雙搶是農民一年中最苦最累的日子,每日里高陽似火稻田里熱得像火爐似的,到處是頂著烈日埋頭苦干的人民。從七月中旬開始,我的母親每天都會去稻田里察看,察看水稻的成熟情況,稻穗低垂,摘一粒放嘴里咬咬只要感覺谷子很硬了就要及時搶收,因為莊稼人靠天吃飯,往往晴過這幾天后就會來大暴雨,每天的天氣預報母親更會準時收聽,以此來安排接下來幾天的勞動節奏。當天氣預報說三天后可能有雷陣雨的時候不管稻子是否完全熟透母親都會決定開鐮。開鐮!就是雙搶的開始!
? ? ? 當太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沒有一絲風吹來,不要說干活,就是在田野里走上一遭都會感覺把人熱化掉。很多農人會選在清晨的三四點就到田間收割,天還沒亮稻田里陰涼清爽,摸著黑就趕緊勞動起來,到天亮時已經割倒了一大片,直到太陽曬的受不了時才回家,這不妨是個好辦法!而我家往往選擇傍晚時分才開始,母親說家里不到三畝田,我帶著你們幾個割到半夜就可以割完。當黃昏終于把妖嬈了一天的太陽趕下山去的時候,母親領著我們姐妹幾個下田,我揮舞著鐮刀跑在最前面。其實割稻也不算什么技術活,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力度和姿勢就行了,彎下腰,右手揮鐮,左手扶稲,“唰唰唰”順著水稲一排排的割,左手的稻子攏不住了時就用鐮刀鉤著放到身后。當眼睛適應了黑夜,加上沒有太陽的毒曬,夜晚割稻其實是非常愜意的勞動,但也有一點不好,稻田里有蒼蠅大的蚊子,一叮一個包,給它叮了癢痛難耐,直到第二天才會發現手腳和脖子上全是包包。
? ? 稻割完后先在田里曬上幾天,把稻谷曬干了接下來就是捆稻,這個活就不能晚上干了,要趁著太陽把稻桿捆好再曬曬另一面,要曬干稻稈里的最后一滴水份,這樣到時挑回家的時候也會輕松點。看著姐姐熟練的操作一轉一塞稻就捆扎好了,我也撿起幾根新鮮的稻稈學著姐姐的樣子來捆扎,經過幾次練習,我也會捆了,雖然沒有她們那么快速,但母親還很滿意,一個勁夸我聰明能干一學就會,現在想想才明白母親那時就懂得鼓勵式教育呢!一把把捆好的稻子在田里整齊地碼成長長的一排,稻子是曬干了,母親的臉也曬的通紅,流淌著的汗水從未干過,在田間干活的間隙還要時不時抬頭看看天色,唯恐暴雨提前而至,這不禁讓我想起 “心憂炭賤愿天寒”的詩句,心中不由自主一陣悲憫。
? 起早貪黑割稻子,一鐮又一鐮;迎著烈日捆稻子,一把又一把;這都不是最辛苦的,最辛苦的是挑稻把子了,挑稻是壯年勞動力才干的活,稻子重天氣又悶熱,為了讓稻谷保持干燥,就得在太陽下把稻把子挑回來,下午三四點日頭正毒辣的很,三舅帶著兩個姐夫就開始挑稻把了,只見三舅光著膀子,脖子上系一塊擔肩布,走路大步流星。自從父親走后,我家重要的農活,都是三舅在幫忙,男人們挑稻把有一種專用的扁擔,我們把它叫做禾擔,它比普通的扁擔長,用硬木做成,兩頭尖尖的方便繩索捆綁,禾擔是男壯勞力專用的工具。當男孩們日漸長大,他坐在田間抽煙小息的父親會突然來一句,“今年可以用禾擔了”,這表明父親認為兒子長大了,該肩負起重擔的時候了!挑稻需要力氣加技術,小伙子深蹲下去夠著禾擔,起肩時,做父親的在旁邊用胳膊彎托起擔子減輕兒子起肩的壓力,鼓勵兒子憋著氣挺直腰,一旦禾擔上肩后就不能放下了,這是規矩,再累也不能放下來,因為一旦放下,稻谷就會脫落一地,如果離家偏遠的田地就要用“串肩”的方法來挑運,當一個人挑累了另一個則背靠背接過擔子繼續向前,累后,另一個又從肩膀上接過擔子,就這樣一擔擔稻從你肩上轉到我肩上,再轉到他肩上,一擔擔沉甸甸的稻把就用這種方式運回到家中。
? ? ? ? 男人挑稻女人就得打稻,在那個沒有打谷機的年代,女人們早早的在打谷場架起石板木板,扎上頭巾,每一捆稻都要在石板上反復甩打十幾下,谷子伴著汗水紛紛飛落,不能讓稻稈上有一顆殘留。不多時打谷場周圍就高高壘起了一大圈稻把,打谷子必須要趕在夜里完成,因為打谷場明天還有別人家等著要用,谷子多的一時打不完村里人就會過來幫忙,打谷的,扎禾桿的忙的不也樂乎!隨著風車“咕隆隆”的風谷聲,把灰塵和干癟的谷子吹走,一粒粒瓷實飽滿的谷子通過風車口落入籮筐中,往往此時母親才會展露出會心的笑容!這是雙搶中的一搶。
? ? 顆粒歸倉后暴雨如約而至,“轟隆隆”的雷聲一停,老農們即牽出早已喂養的膘肥體壯的黃牛下地耕田,耙田,因為要搶著時令把田耕出來,這幾日男人們沒得歇息非常辛苦!不等母親發現三舅就悄悄的把我家的田給整出來了,接下來就是母親帶著她的幾個女兒重新插秧施肥就好了。這是雙搶中的二搶。
? ? 雙搶忙完后事情其實還沒有完全結束,母親要把上交的公糧扒出來再曬,上交的公糧是收成里最好的,等交夠了國家的,自己家里也所剩不多了。
? ? ? 如今的稻田收割,已不見了當年的大隊人馬的繁忙景象,也見不到了手工收割的辛苦場景,橋頭的鐵匠鋪子也早已關了。取而代之的是聯合收割機,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瞬間,一株株金黃的稻穗立刻變成一粒粒谷子,并且自動入袋,人在旁邊扎下口袋即好,真是科技改變生活啊!現在改變的不僅是機器代替了勞作,還有真正的顆粒歸倉的喜悅;如今不僅不需要交公糧,農民種田國家還發補貼。我時常想起兒時讀書時書本上說等到我們這一代時國家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其中的農業現代化我想大概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