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有個奇怪現象就是,在每天的中午午休時間和晚上放學時間,85%的小學生不是回家午休和自主做作業,而是紛紛在家長的陪同下,把他們送到文化補習機構或是學科教師家里補課。這種現象正常嗎?顯然是不正常的。那么孩子到底需要上補習班嗎?
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上補習班是必需的。他們認為社會競爭那么激烈,不上補習班能行嗎?孩子從小不抓緊怎么能行,總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他們認為學校課堂不夠應試,不上補習班怕應對不來,一些學校的課程沒有滿足學生對應試成績的需求。雖說教育改革要求學校對授課方式作出一定的改變,把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然而應試分數對升學的影響依然非常大。這種改變可能給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減了負,卻反過來也讓家長擔憂“萬一孩子的成績不夠上好學校怎么辦”,從而開始給孩子報班;還有的家長說,孩子就是自己想多學一點,他們往往是自己要求家長給自己報班。即使老師不推薦,也會主動打聽哪位老師或者哪個補習班比較好。孩子自己感受到了來自周圍同學學業上的競爭壓力和對升入更好學校的渴望,害怕別人學了的自己沒學,渴望得到更多的進步。
一部分家長不支持上補習班是一方面因為孩子小,不想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他們認為學何種特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這樣也能培養孩子的主見。如果所有時間都用于學這學那了,那孩子就少了自己獨自思考時間,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直接影響孩子對一件事情的正確判斷。他們不支持孩子上輔導班另外一個原因是不想讓學生有依賴思想,他們認為孩子在課堂上可聽可不聽,反正課下有輔導老師幫忙輔導,怕他們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他們認為孩子不上輔導班,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在良好的家庭的氛圍里,可以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遇到問題時,大家可以各抒己見,選擇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攻破難題。
那么補習班究竟該不該上?我們一定要從這三方面考慮:一、適合孩子么?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有的孩子不喜歡數學,家長卻偏要讓孩子學奧數。奧數在小升初加分不假,但讓孩子失去學數學的信心,連基本的數學課都沒了興趣就變成了本末倒置。二、孩子愿意去嗎?沒有興趣的教育永遠是失敗的教育。孩子硬著頭皮去學習,這種毅力堅持到十幾歲就只剩下叛逆。如果孩子清楚某一個學科是自己的短板,通過自己的了解到輔導老師業務精湛,教學經驗豐富,她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跟隨著輔導老師學習,一定可以把這門學科學好,那么我們可以遵從孩子的想法報補習班。三、孩子必須依靠額外的老師嗎?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遠遠比他吸收外界知識的能力更重要。從小給孩子請各種老師,進行各種知識的灌輸,而忽視讓他自主探索的過程,長大后他將是一個不會思考,只會被動接受知識的傀儡,而家長卻往往盲目地補上這個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間。在學校老師講,回家家長講,周末課外班老師講。孩子們都成了不停吃草的牛,他們真的很累,沒有一點時間是留給自己玩樂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