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說三國 153 | 關羽舊情萌發,曹操割須逃命
當年劉備與曹操作戰兵敗后,關羽與劉備失散。關羽帶著甘、糜兩位嫂夫人暫且以歸降大漢為名寄身曹操處,曹操還封他為漢壽亭侯,賜予“赤兔馬”;后來,他千里走單騎護送兩位嫂夫人離開曹操找劉備時,又過五關斬六將、古城壕邊斬蔡陽,而曹操卻沒有追究阻攔,的確欠下曹操的很多恩情。
關羽為難地說:“云長雖然曾經蒙受曹公的厚恩,但也解救了白馬之危報答過曹公了。今天我奉命行事,怎么敢徇私情呢?”
原來,在八年前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中,袁紹大將顏良包圍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形勢危急,關羽進擊白馬,斬殺了袁紹的名將顏良、文丑,解救了白馬之危。關羽想應該算報答過曹操的許多恩義了,沒有什么相欠的。
曹操又說:“云長深明春秋大義,應該知道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吧?”
關羽熟讀《春秋》,怎能不知道衛國庾公之斯追擊來犯之敵鄭國子濯孺子,但念及師傅尹公之他授箭之恩,放過師傅的師傅子濯孺子受傷之苦,除去箭頭,對著他的馬車射了四下,轉身離去。
關羽聽了曹操的暗示,低頭沉默不語。他畢竟是個義重如山的人,聯想當年曹操指揮千軍萬馬叱咤風云的威勢,再比較現在,寒風凜冽之中,曹軍將士被十萬風燈的白灰吹撒得個個灰頭土面,又被接天連地的大火燒殺得焦頭爛額、衣衫襤褸,走到這里已經是人困馬乏,隊伍中傷兵瘸馬望不到頭,令人恓惶不已。
關羽的心中非常不忍心下手截殺這支殘兵敗旅,便萌生了君子報恩之念。
曹操見關羽正在猶豫,便明白他們的生死就在關羽的一念之間,連忙下馬作揖而拜,說:“孟德知道云長是庾公之斯一樣頂天立地的君子。”眾將士也都紛紛下馬,含淚跪在地上拜謝。
關羽見到這般情景,心中愈加不忍,對曹操說:“今日暫且放過曹公歸去,云長與曹公從此兩不相欠。如果來日沙場再見到了,刀槍互不相認!”
曹操聽了,卻說:“云長如此重情重義,孟德不能背負不義的名聲,更不能因為孟德而使云長難于回復軍令。孟德的發膚受之父母,上次因為違反軍規已經將半條命自我裁去,今日再取半條命交給云長去回復軍令,孟德只帶著驅殼與靈魂回去?!?/p>
說著,曹操拿起寶劍割下一縷長發,環顧左右兩邊,見曹丕臉上露出膽怯的神色,而曹植的神情卻顯得悲壯不屈,便遞給曹植,說:“交給你云長叔父?!?/p>
曹植神情悲戚,接過長髯,高舉過頭,上前遞給關羽,哽咽著說:“關叔父,侄兒代父親謝過了!”
關羽見曹植痛心不已,憐惜他年幼無知而且仁義單純,情緒受到感染,一時難以控制,便把馬頭勒回,對左右下令:“四散讓開!”
手下朝四面后退,讓開一條路,眼看著曹操帶領一支敗軍急忙逃走,卻無可奈何。
關羽正低頭猶豫,張遼又手捂著身上的箭傷率領殿后的曹軍逃過來。關羽與張遼昔日私交深厚,長嘆一聲,拱手一揖,讓手下也放他們過去。
等曹軍的人馬全部離去,關羽才率領將士們殺向已經人心大亂、四散逃亡而快要空虛的臨沮、旌陽,并命令士兵盡速在城頭插滿自家的旗幟。
關羽立在臨沮城頭觀望,旗幟還沒插完,程普就帶著一隊江東人馬殺到,見狀,大怒:“我江東大軍拼命流血殺敵,怎么就被你們這些匹夫撿得便宜?”喝令大軍殺進城去。
關羽命令手下只許放箭阻住江東人馬靠近城門,不許傷人。
程普繞著臨沮轉了幾周,終于無可奈何地帶兵離去。
——自肖永革《三國絕對很邪乎》,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