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一段時間很喜歡看外星人與地球人交流的科幻電影,找了兩部還算大制作的且年代比較新的,《降臨》和《星際穿越》。
一個講人類窮盡了知識積累,實現了與來到地球的外星文明的溝通交流,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外星文明的幫助,提升了對時空的認知,還超越了人類的局限獲得了預知未來的能力。片子結尾說,“我預見了所有悲傷,但我依然愿意向往。”
另一個講時空折疊。女兒墨菲在父親的幫助下拯救了限于惡劣自然環境的人類,父親也在女兒天才般的領悟力下從浩渺的宇宙空間解脫出來。最終因為時間的不一致性,女兒比父親先老去,父親只有再次回到宇宙空間,繼續完成未了的使命。
我覺得兩部片子最終的落腳點是兩樣對待生命和生活的態度和智慧,樸實地講,一個叫勇于接受,一個是敢于斷舍離。
2、
如果僅僅是觀影體驗,這種超然的感受并不強烈。最近一次回成都的航班上,我選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選過的靠窗戶的座位,而且慶幸有一段行程我是沒有睡著的——不得不說過了30,體力精力好像是變得有點差,一得空就想睡覺——因此又一次看到了飛機在浩淼的云海之上翱翔的壯觀景象。
彼時我想,我們生活一顆叫地球的星球上,地球之于宇宙不過爾爾,我們之于地球又滄海一粟,當你有幸在云端俯首,那些燈火輝煌處,亦或者夜幕覆蓋處,都發生著紛繁復雜的人間事,大多數人的一生都要投入其中,如同被洪流裹挾著你,不進則退。在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里,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生命框架里,好的時候被愛包圍,被美好包圍,不好的時候被外部紛擾包圍,被個體情緒包圍,周而復始,守著蕓蕓眾生的宿命,與塵埃為伍,看日升月落。
于是,人的眼界和格局發展隨時間發展的邊際效應愈來愈小。
偶爾在云端,這種感受才會如此了然。
3、
今天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剛剛落幕,這片土地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脈絡就越來越清晰了。
這是占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國家的戰略規劃,它帶動著人類社會環境建設的走向,更甚至,它包含是吸引全球目光的人類生存環境的改造、探索和超越——加大步伐建設八橫八縱高鐵路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持續發力、引力波暗物質等世界超前沿科技重大突破,不一而足。
作為國人,背后有國家,這個國家在這個時代的發展饋贈最終有一杯羹屬于國民,屬于大家。當你看懂國家的事情,自然對人的發展會有更準確的判斷。
以上三點,其實要講的是,我們生而為人,并不總有上帝視角,那如何讓我們的視野能時不時地超然本體之上,用更曠達的心性去審視周遭世界的一切現象呢?也許就是以上所代表的我所總結的:藝術性地體驗、物理性地感知、邏輯性地判斷吧。
一畝三分地上,耕耘不出你期待的未來,偶爾站在云端,總會看到你要遠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