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直被稱作是我們的港灣,是我們安放疲憊身心的棲息地。可是這個港灣也收納著許多我們的負面情緒。
從早上離開家去單位,到傍晚回到窩里,離家有八個多小時之久。
經過一晚的睡眠,我們把最好的精神給了工作。但下班回到家,卻拖著疲憊的身心。
蕓蕓眾生中的我們,大多是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工作并不都是出于興趣愛好,每天被像鞭子一樣的這個會、那個任務抽打、驅趕著前行,完成得再漂亮,成就感也平平,而元氣難免被大傷!
一份工作,做久了就能夠駕輕就熟,不會像新人那樣慌手慌腳、沒有頭緒,是不是就能感覺輕松些呢?錯!即使這樣,也難以減輕身心的疲勞。
因此,每天下班回到家,見到家人(尤其是孩子)的那刻,我們內心是真正快樂的。不過這快樂持續的時間不長,只有那么一瞬間。孩子這時要是稍微搗下亂,家務活稍微多做點,疲憊感就會成倍地增加。
孩子提出給他講故事的要求,被拒絕,理由是媽媽馬上要去做飯啦(洗衣服啦、拖地啦),孩子提出陪他玩槍戰游戲的要求,也會一樣地被拒絕,他要是再耍賴粘著你,說不定還會被點爆了。
帶著這樣的狀態回家好不好?當然不好!
那么我們真有那么累嗎?我們回到家后只有享受“葛優癱”才算是幸福嗎?我們對孩子是不是缺少耐心了,從而拿累來當借口?
累應該是真的,幸福的標準因人而異,回家事少點肯定會讓人感覺輕松些,這也是真的。對孩子缺少耐心的根源是在于精力被工作消耗掉了大部分,這不假,可是拿累當借口,那就不全對了。
我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什么?還不是更好的生活?
所以每天辛苦工作后,進家門前,我們就應該滿血復活,重振精神,好好地陪伴愛人、孩子。
話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我們懂的道理永遠比踐行的要少。所以清醒地認識到了問題,很少人能夠圓滿地解決問題。
精力不濟怎么辦?實際上我們也還沒有累到那種程度,精力這東西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還是有的。關鍵在于你有沒有那份心,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我們再累也會有激情和動力,就像我們戀愛時那樣。^_^
笑本應是人類內心快樂情緒的自然表現,但是我們在上班時的微笑,是職業性的、禮貌性的,很少發自內心。
所以,回家后先跟孩子鬧鬧玩玩,跟愛人談談天,讓笑回歸到本真,多些眼神交流,會讓我們內心出現一股股暖流。
多點笑容,甩掉撲克臉。
有一天我回到家,走過鏡子前偶然看到鏡中自己,嚇了一跳,那樣面無表情的臉好像個丑陋的老女巫啊:面部線條僵硬,表情嚴肅,顴骨都感覺高突!自己看了都接受不了,更別說孩子和另一半了。
讓自己的面部表情生動起來,那不是演戲。外面的世界需要我們做個好演員,但家,這個我們的港灣,不是更需要我們真心溫情的流露嗎?
天天開心工作,難以確保,但我們回家了,還是要盡量保證積極面的情緒,把負能量關在家門外。
收拾好疲憊,調整好心態,有效地去陪伴孩子,閱讀、游戲,一起唱唱歌、鬧一鬧,這或許還能讓你釋放下白天積壓在內心的壓力。
和愛人短短幾十年的同在一個屋檐下值得珍惜,和孩子區區十幾年的共處一室的時光,更像是一場迎新年的倒計時,分秒都很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