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向往的生活,就是物質(zhì)和精神都很富足的生活。為了心之所向,開始不切實際的想象,久而久之精神就開始焦慮了。焦慮這個詞,光看見都覺得頭有點暈眩,眼睛有點發(fā)黑,心情也開始煩躁了。
只有當(dāng)一個人不再沉淪于物質(zhì)生存的終日焦慮,他才可以去尋找和享受情感。他才可以讓情感這樣一個高尚的東西,遠離金錢而保持純潔。 —— 海巖
一、焦慮從何而來?
1、物質(zhì)攀比:
還好我出生的年代趕上了時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我在城市長大,父母在物質(zhì)上也沒虧待過我,基本上吃好穿好,從小我周圍的孩子也一樣特別的單純,并沒有在吃穿用度上跟大家有什么區(qū)別或者不同。直到我上了高中,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nike,阿迪這樣的牌子,周圍的孩子穿的鞋子,背的書包,原來就是世界名牌,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有錢人家的孩子是這樣的。
我沒太敢跟父母提太多要求,就是隱約覺得自己應(yīng)該穿一雙和大家差不多的運動鞋吧,就跟我媽說,上街幫我買鞋子,我記得我的第一雙比較酷炫的運動鞋是361°的,走起路來,腳下開始有了生風(fēng)的感覺,即使在夏天,我也依然穿著運動鞋,因為所有的人,都是穿著運動鞋。在我長大后,我媽回憶起來說,我就是那個時候,開始跟著人家攀比的。我現(xiàn)在想想,還好,沒拉我媽去看nike、阿迪,要不我媽應(yīng)該會覺得我被攀比之風(fēng)侵蝕得不可救藥了吧。
隱約知道的名牌,書包上的logo,家境好的人總是在一個圈子里玩,耳濡目染,不得不知道,小小的高中,也是有著貧富差距的。也許焦慮的種子,就是在那時候埋下的。
2、知識匱乏:
今年開始接觸PPP項目,每天坐著跟一群PPP咨詢公司和專家們一起開會。面對專家們、領(lǐng)導(dǎo)們的侃侃而談,旁征博引,談笑風(fēng)生,據(jù)理力爭,我作為實施機構(gòu)的工作人員,竟然提不出任何問題。這時候,我只能在會議上默默的做筆記。感慨自己的知識貧瘠到自己都看輕自己的地步。然而會議結(jié)束后,我又在做什么。三個月過去了,我深感自己在這片領(lǐng)域貧窮匱乏,自己沒有一點點進步,依然提不出問題。這個情況,除了不思進取,還有什么可以評說自己?
3、精神空虛:
如果一個人長期玩手機,不看書無所事事,刷淘寶看朋友圈看劇,這個人是怎么樣的?用頹廢還是用無聊來形容?跟人說話只能談?wù)撃衬车陌素詩蕵啡Φ陌素裕豪飲寢屩荒苡懻撈畔标P(guān)系、家庭孩子?這樣的人精神應(yīng)該會很空虛吧。要不,怎么會浪費那么多時間在與自己無關(guān)的事情身上呢?長此以往,必將焦慮。
二、要如何跟焦慮作斗爭呢?
1、轉(zhuǎn)移注意力:
每個人生活的環(huán)境各不相同,不需要盲目的去攀比。攀比能給心理造成認知、情緒和行為方面的改變,它的存在,就像隱形殺手一樣,扼殺著很多人的潛能,使心靈不堪重負,產(chǎn)生焦慮情緒。
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成長了多少?取得了哪些進步?目標(biāo)實現(xiàn)了多少?審視自己的進步,把與他人比較的注意力,逐漸轉(zhuǎn)移到與自己做比較上,會發(fā)現(xiàn)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進而減輕焦慮的癥狀。
2、發(fā)憤圖強:
盡管看的書越多,越會覺得自己知道得越少。但是半知半解總好過一無所知吧。多讀書,勤思考,重實踐,能讓人逐漸克服知識匱乏的焦慮。
3、知足常樂:
心里不平衡,目標(biāo)太多,往往容易亂了陣腳,處處與人競爭,常常迫使自己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必須要常常的告誡自己,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要知足常樂,這樣我們的生活能更愉悅。
讓我們勇敢的與焦慮作斗爭,勇敢的去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