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情按計劃進行時,沒有人會驚慌,即使這個計劃是可怕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克里斯托弗·諾蘭
在現如今這個技術井噴的時代,一樣東西能否被造出來早已經不是問題,關鍵是你的idea是否能夠被市場所接受,如果鏖戰數月的成果最終沒有辦法打動市場,那么幾個月的努力也就白費了。創業是一場適者生存的進化,現如今可以說是一個全民創業的時代,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把自己的idea變成現實,得到資本的青睞,但最終成功的卻只是極少數。而創業失敗的原因中占大多數的就是沒有市場需求。因此,創業團隊在早期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而不是盲目的大干快上,如無頭蒼蠅般亂撞。
PMF概念
?在這里我們就要引入PMF的概念,產品與市場契合這一狀態就稱之為PMF。在達到PMF之前,過早的推廣和過多的優化都是不必要的。當你試圖在產品上增加一些功能以確保它的完整性和對某些極端情況的應對能力時,這就意味著只能推遲正式進入真實市場接受用戶檢驗的時間。在產品達到PMF之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從小部分早期用戶那里獲得反饋,并以最低成本持續改進產品。每一次迭代不一定是盡善盡美,調整的過程也可能會損失一些舊版本的擁護者。但好在產品早期作調整的消極影響范圍有限,人們可能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視你,因此在這個階段快速試錯也并不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就是創業公司船小好調頭的優勢所在。
需求是催生產品的第一原動力
許多產品的產生是依靠創始人的靈機一動或者興趣使然,但大多數成功的產品是經過認真嚴密的需求分析后有的放矢的產物。讓產品與市場契合,歸根結底就是產品提供的服務能夠切實滿足用戶的某方面需求。那么如何進行用戶的需求分析呢?
1.辨別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偽需求
需求應當是源自客觀實際,而非主觀臆測。相比于產品經理靈光一現的錦上添花,扎實的滿足既有需求的雪中送炭或許更為可貴。
2.辨別需求是否屬于剛需
需求有真偽之分,而真需求中也有剛性需求和非剛性需求。在著名的馬斯洛需求模型中,位于需求金字塔底層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代表的正是人類對食物、水、住房、安全的需要,也就是剛需。而在互聯網世界,最基本的需求可歸納為對信息的收集、對生產生活資料的獲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于是你也可以看到國內的BAT正是在這三個領域分別雄踞一方。選擇剛需作為產品的切入點,能夠減少前期項目風險和后期推廣阻力,但面對的競爭也是作為慘烈的。
3.研究需求量是否足夠大,市場是否足夠肥
如何判斷需求是否足夠大呢?通常可以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先估計目標用戶的基數、消費能力、意愿預算,再把這個數字通過相乘等方式得出一個大概的數字并與該行業或近似行業的公開報道進行對比驗證;另一種則是評估打算進入的市場,原本具有多少產值,而你的產品通過提供更低的價格、更長的使用周期等,能夠提升多少效率、節省多少成本,從而折算出相對于原產值的全新規模。
4.衡量需求的變現能力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火速籠絡一批用戶進來,至于盈利模式暫時擱置一邊,是許多早期團隊的態度。可惜門庭若市的表象下卻不一定都能賺得盆滿缽滿。即使一些用戶量較大的產品,也不得不通過各種手段苦苦探尋變現方法。
用最小化可行產品驗證需求
在市場不確定的情況下,貿然傾盡全公司之力,投入資源大規模進入是危險的。驗證產品是否可行,可以通過更聰明的辦法,即最小化可行產品,簡稱MVP。簡單地說,精益創業是指開發團隊通過提供最小化可行產品獲取用戶反饋,在此基礎上持續快速迭代,直至產品達到PMF階段。主要包含如下三個要素:
1.最小化可行產品(MVP)
將產品原型用最簡潔的實現方式開發出來,過濾掉冗余雜音和高級特性,快速投放市場讓目標用戶上手使用,然后不斷的聽取反饋掌握有價值的信息對原型進行優化迭代,盡早達到PMF狀態。MVP的優勢在于節約成本、調轉靈活,能夠直觀被用戶感知到的,能夠幫助用戶完成任務的最小功能合集,有助于激發用戶的真實意見。需要注意的是,MVP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回答產品設計是否優雅等具體的功能問題,而是用于解答商業產品開發中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一是價值假設,這款產品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二是增長假設,用戶是否愿意為產品買單?
2.用戶反饋
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從產品的最終用戶那里獲取針對產品的意見,包括用戶對產品的整體感覺、是否喜歡/需要某項功能特性、流程是否順暢等。
3.快速迭代
快速迭代就是盡快發布,并針對用戶提出的反饋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調整,并融合到新版本中。
基于微信的MVP開發策略
受開發環境、分發渠道、審核規定等因素的影響,開發和驗證一款移動應用往往比網站的成本要高,順便提一句網站的話完全可以使用模板工具做出來個樣子供用戶進行功能投票收集反饋意見。如下圖所示,用戶關注微信公眾號并發送某種類型的消息請求后,這一請求會經微信服務器處理,轉換成特定格式的轉發請求,傳遞到開發者自定義的后臺服務器上,開發者可在此階段進行天馬行空的發揮,處理完畢的響應信息傳回微信服務器,再經由微信服務器處理轉發響應,最終傳遞回用戶的移動設備的微信界面上。
之所以推薦微信公眾平臺,主要原因如下:
1.開發成本低。微信公眾平臺的開發者模式,允許開發者通過開放的接口接入自己的服務器,響應公眾號粉絲的輸入。掌握PHP、html5等網站開發知識就能夠實現各種媲美原生應用的炫酷交互功能。
2.無需適配。移動平臺的適配是開發過程中繞不開的障礙,占到研發工作量的40%以上,而依托于微信,這部分工作量就可以省去。
3.分發方便。無需引導用戶去某應用商店下載動輒幾十兆的應用,也可省去注冊登錄流程,同時升級維護等也無需用戶下載升級安裝包。
4.便于收集反饋。微信本身就是一個溝通工具,你可以明確知道每個用戶的身份,查詢他們的互動記錄。
5.數據得以沉淀。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開發的MVP,獲得的初期數據是可以提交到自己的服務器上的。
MVP的三大必備模塊
如果你問我一個MVP必須具備哪些模塊,我會不假思索的告訴你,除了待驗證的基本功能外,反饋渠道、公告看板、自動升級和使用行為統計這四件事必須納入考量。
1.反饋渠道。盡可能的為你的用戶提供產品內部的反饋機制,而不僅僅是在產品體外設置獨立的反饋渠道。用戶希望在遇到問題的那一刻盡快將自己的疑惑、驚詫傳遞給開發團隊,而這些最終采取行動的少數派用戶,極有可能出于兩種初衷:一是他們真的遇到了麻煩,而是他們是產品的忠實用戶。
2.官方公告。包括群體公告和針對單個用戶的定向消息通道。公告的主要目的是向用戶傳遞來自產品官方的聲音,包括團隊動態、運營公示、反饋回復以及應對突發情況的緊急通知和危機公關等。
3.自動升級。網站的優勢是隨時可以部署最新的內容,而客戶端和移動端的用戶是經過漫長的鏈條轉化而來的,如果每次升級需要用戶自己搜索獲取,很多老用戶會偷懶放棄,那我們的更新就沒有意義。好的解決方法是在用戶啟動時提示用戶有可用的新版本,當用戶點擊確認后,通過內置的下載模塊在后臺完成更新,整個過程無需用戶介入。
產品早期是否需要適配新的平臺環境
1.先優化產品,待核心流程在目標人群的主流運行環境中跑通,再公開發布。
2.對可能造成嚴重影響的問題,事先告知用戶,降低預期,減少因心理落差造成的不滿。
3.提前準備補救措施和公關說辭,降低用戶怨氣,彌補經濟損失,甚至給予一定獎勵。
4.在產品中設置方便的反饋渠道。
行勝于言的用戶調研
在探尋PMF的過程中,直接面對面訪談或者發布在線調研問卷固然十分重要,但切不可成為產品決策的唯一依據。有時候用戶看似坦率而真誠的意見并不完全體現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基友可能是受到了測試環境、提問方式、個人利益或其他干擾因素的影響。
OK,第二章節總結完畢,下面就可以開始真正的黑客增長術的修煉之旅了,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