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怎樣正確的獎勵孩子?
在對孩子實施教育的過程中,獎勵是家長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段。正確的獎勵可以強化孩子的行為,不斷激勵孩子更好的成長。但是,錯誤的獎勵卻會使孩子迷失自我,給家長帶來一些麻煩。怎樣正確的獎勵孩子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獎勵還是賄賂?
許多家長分不清獎勵和賄賂,往往把賄賂當做獎勵來使用,來看兩個例子:
在超市,一個孩子和母親吵鬧,撒潑打滾,母親束手無策。為了擺脫這種尷尬的場面,她只好妥協:“如果你聽話,不再胡鬧了,我就給你買你想要的玩具。”這是賄賂。
但是,在進超市之前,母親對孩子說:“在超市你不要亂跑,不要哭鬧,不隨便拿東西,如果能夠做到我就會給你獎勵——買一個你喜歡的玩具。”這是獎勵。
什么是賄賂?是父母束手無策時答應滿足孩子的要求,用這樣的方式來換取對孩子的掌控,實現父母的愿望。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會認為,自己表現不好或者自己通過鬧騰能夠獲得某個獎勵。
而獎勵針對的是孩子的正面行為,是引導、強化孩子的得體行為的正確策略。獎勵孩子的正確行為屬于正面管教,比懲罰不當行為更為可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獎勵必須及時
家長給予孩子獎勵,年齡越小的孩子往往對獎勵承諾記得十分清楚。家長延時兌現,甚至不兌現獎勵承諾就會給孩子樹立不守信用的榜樣,以后承諾的獎勵可能不再能激勵孩子作出符合家長愿望的行為。比如你告訴孩子,如果今天她做完家務。兩周后帶她去看電影。所給的獎勵缺乏刺激孩子立刻動手做家務的能力動力。所以,應該把獎勵放在孩子面前,提高當前誘因,孩子才愿意選擇當下努力。孩子一旦達到要求,家長應該及時獎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獎勵應當適度
一方面,獎勵頻率要適當。獎勵頻率太高,獎勵的刺激作用反而會逐步下降,為了發揮獎勵作用,就勢必要不斷加碼,以滿足孩子的胃口,同時有可能誤導孩子為了獲得獎勵而學習,不能使其產生真正的動力。更有甚者,會為了得到獎勵而弄虛作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要逐漸減少獎勵頻率,理想的狀態是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不再進行獎勵。
另一方面,如果家長給予的是物質獎勵,那么其價值不要過高,其價值應該與孩子的年齡及取得成績相適應,有的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在獎勵上不斷加碼,給孩子不適當的獎勵,這樣反而害了孩子。
? 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
家長往往給予孩子物質享受方面的獎勵,主要是吃、穿、玩。這樣的獎勵,易于實施,效果可能是立竿見影,家長省事省力,但是其弊端是,容易將孩子的目標引導到學會享受上。不是越多的物質獎勵就好,應該將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結合起來,如果對孩子在學習方面進行獎勵,必要的物質獎勵之外應以精神獎勵為主,比如獎勵孩子書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激發孩子閱讀的熱情。還可以帶孩子去看喜歡的電影,或者帶孩子去動物園等等。如果家庭經濟允許,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去旅游,在旅游中去開闊孩子眼界,這樣的獎勵是多么的有意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獎勵過程而非結果
哈弗大學弗萊爾教授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把來自250所小學二年級到中學三年級的大約36000名學生分為兩組,做對比研究。第一組的孩子,獲得了“產出獎勵”,比如考高分、比賽獲得第一名等等才能得到獎勵。另一組孩子,獲得了“投入獎勵”,比如讀完一本書、按時上學、認真做題,就能得到獎勵。
雖然孩子們都愿意為之努力,但是讀書給于獎勵的孩子在成績上會有顯著的提升。而考高分才給獎勵的學生,成績卻完全沒有提高。
其中的關鍵在于,讀完一本書就給你獎勵,對于一個孩子來說行動是非常明確的,只要你看書,只要你做題你就能獲得獎勵。相反,考高分給獎勵,卻沒有告訴孩子怎么樣做的方法。雖然孩子也充滿干勁,但他不知道怎樣做,無從下手。
我們的家長往往重視行為結果的獎勵,卻不重視孩子投入過程的獎勵,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所以,家中不妨對孩子的投入多給予獎勵,真正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