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漂成都
文|李李
成都又叫芙蓉城,簡稱蓉,花語是“纖細之美”。
成都不像宣傳片記錄的那樣色彩斑斕,尤其在霧霾嚴重時,它無比黯淡,連公路上傳來的汽車喇叭聲都顯得嘶啞。同陰沉的天色形成對比的,是浸在紅油里的食物——串串、冒菜、缽缽雞、抄手,以及街巷里川妹子們鮮艷的唇色。
這是有名的慢城,廣場上壩子上坐著許多人,聊天,打牌,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著。可是早間的地鐵、擁堵的馬路、深夜亮著燈的辦公室,又與其他的大中城市沒有差別。
漂泊在此的人各不相同,他們眼中的這座城市自然也不一樣。
成都的“纖細”或許就在于,它包容所有的矛盾,照顧每一個人敏感的神經。
王景,戲劇專業畢業生,從上海到成都,一年。
?問:從上海來到成都,衣食住行有什么變化么?
答:說到吃,油膩,辣。便利店的粥都飄著一層辣油。不過甜水面是爆好吃。
穿、住、行倒是沒什么變化,算是比較發達,我甚至覺得成都地鐵比上海快多了,當然啦,也可能是因為城市相對比較小的緣故。
?問:工作呢?
答:我靠,我合作那些個演員可以說是屁都不懂,簡直了,都什么素質!我留白給演員做排列筆記的地方全是空的。有一次演一個肢體兒童劇,女演員忘詞,唱出了一句鳳凰傳奇的歌詞,還美滋滋以為自己救場了。
?問:有這么夸張?
答:平時拿到的劇本原稿,劇情混亂連格式都是錯的,至少要改五六版。舞美都是大紅大綠大金色。就連一個超級簡單的pvc板子,在上面刻一個人物他們都不會。我想要一個舞臺上的假柜子,他們見都沒見過,給我找了個幾百斤的家具柜子。最后我實在沒辦法,一邊排戲一邊做道具……唉,太心疼東郊記憶的場地了,真的。
我在成都看過一個戲,應該是叫《欲望街角》,明明是俗套的職場戲,里邊用了歐洲名畫、木偶什么的,真的是巴不得把他所有知道的東西都塞進去了,還自己宣傳說自己的戲可以比肩啥啥大導演的。觀眾群體的審美需要真正好的作品來建立,成都太缺劇場人了。
?問:那配合起來很困難?
答:算了,我一家之言你也不用太在意。總的來說,專業方面差但是氛圍還行,成都人脾氣確實好,我在劇場認識了幾個朋友,又傻又可愛的。
其中1個朋友啊,帶我去蒼蠅館子吃火鍋,沒吃兩口她就把一根綠色辣椒撿出來丟在半邊,說那根辣椒就是辣的根源。神得很。
?問:薪資如何?
答:工資其實差不多,一萬多。但是上海物價高,不到兩萬是不行的。
?問:有什么好玩的么?
答:哇,熊貓是真他媽肥。青城山好看。我還想去聽Rap,川普Rap。
老羅,新媒體創業者,從北京到成都,一年。
?
?問:為什么來成都?
答:在北京沒有資格買房,等有資格買房的時候,房價又翻倍了。我和我太太準備要小孩,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出生在出租房里。
?問:住房是首要因素?
答:是啊。雖然租房也可以生活,但僅限于單身或者沒有小孩的時候。作為農耕民族的我們,對土地和房子有天然的眷戀,我不能免俗。另外,我太太是四川人,我自己也喜歡成都。
?問:為什么喜歡成都?
答:第一次來成都出差就喜歡這里,當時在寬窄巷子點杯茶,坐了一下午,自己完全放空,很喜歡這個感覺,這很感性。還有就是,我自己老家是一個偏僻的小城,那里不需要我,或者說沒有我的容身之地。而成都作為強二線城市工作、創業上有相對大的空間。
?問:在北京生活和在成都生活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答:一個是速度快,平時上下班的話,成都20分鐘就可以到家,北京要90分鐘。一個是節奏慢,在成都感覺就是在生活,而北京更多感覺是謀生。
我覺得少不入川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來成都后人整個會散漫下來,自己知道不應該這樣,但好像無法控制。一直在反省。
?問:創業方面有什么差別呢?
答:北京綜合成本較高,比如人員工資、辦公成本什么的,人心還浮躁。要是在北京創業,以我現在的資源積累,可能也就只夠發幾個月工資了。當然,在北京找融資相對也容易一點。
在成都,頂尖的人才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比較難找,但人員相對穩定。反正創業在哪里都不容易。
張哥,研究生,從昆明到成都,五年。
?問:剛來成都的時候有沒有什么不習慣?
答:沒有,冬天沒有想象的那么冷。方言都聽得懂,我就是覺得有點奇怪,我模仿四川話,人家一聽就聽出來了。
?問:未來就業和生活會繼續選擇成都么?
答:會,因為人際圈已經在這里了,而且成都比昆明發達。
但是說實話,成都給我的感覺就是越來越網紅,也越來越不宜居。有一些其他地方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成都有霧霾,身在其中的人自己也不太能夠辨別陰天和霧霾。房價也在漲。
?問:在成都生活和在昆明相比,有差別嗎?
答:成都修路比較兇……小姑娘白。
?問:最喜歡成都的什么東西?
答:鴨頭,哈哈哈。認真地說,最喜歡氛圍吧,成都人都是佛系心態,有什么事都是,先睡個午覺再說,他們很包容,從同性戀這方面就看得出來,坐在商業中心廣場,可以看到好多gay、蕾絲神馬的。
?問:有什么景點推薦么?
答:我只去過文殊院,不拜佛,就是在林子里坐會兒,安靜。我不愛出門,連川劇都懶得去聽,我感覺本地人也不怎么聽川劇。
在成都,人們各自打拼。
在霧霾中、在美食攤前,眾生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