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
機場安檢,我的包被分到了需要開箱的位置,帶著笑意的安檢小哥告訴我,鑰匙鏈要再看一下。
我摸出鑰匙,遞給他,沒幾把鑰匙的鑰匙鏈上,一個平頭子彈頭樣式的不銹鋼掛機被他直接點了出來,問:這是什么?
哦,原來是這小玩意,一枚平安福。
2、回憶
掛著這枚平安福,已經好些年了。至于是三年,五年,還是八年,我已經不記得了。
我只記得,這枚平安福是外公求來的。
那會外公還身體康健的,信佛的他到我們當地很有名的寺廟住持處求得的。雖說沒有三跪九叩,但據說排隊請住持開光的名額卻不多,不但要日日早起一個多月,到寺廟早課,還要幫寺里做不少義工。
及至最后,外公到底是求得兩枚還是三枚平安福,外婆是否還健在,我都記不得了。只知道自己手里這枚,是媽媽帶給我的,并告訴我外公求來不容易,讓我一直帶在身邊。
3、評語
沒有多少內容的回憶,似乎又證實了多年前我收到的那句“冷血”的評語。
在我的半生歲月里,我經歷了不少人的離去,其中還有我的爺爺,婆婆,外婆,外公。
不用懷疑,我是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家庭雖貧物資不豐,但我的精神世界從不荒蕪。長輩們對我,都是寵著,縱著。
爺爺去世時我還是被抱在手上的年紀,但婆婆,外婆,外公先后離去時,我已在初中、高中、工作階段。
可無一例外,我都沒掉過一滴眼淚。
4、逝去
婆婆去世前,臥病在床近兩年,起初只是腿彎處生瘡,外用內服不少藥,均不見好,唯有棕紅色小罐的皮康王有些療效,但也僅僅是緩解。
慢慢的,并發癥越來越多,疼痛,水腫,食補下咽,后面已到需要吸氧的地步,清醒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兩年的時間,我看著那個精神矍鑠的小腳老太太慢慢慢慢枯萎,拖累孩子的愧疚一日重過一日。
及至她去世的那個早上,回光返照的她拉著媽媽說自己過不了這個冬,說自己愧對這個家。
媽媽說了很多話,眼淚如斷線珍珠落不停,我站在媽媽身后,一言不發。但我認定婆婆的離世,于婆婆本身,是解脫。
所以,及至整個喪期結束,我除了參加喪儀,其他的似一切如常。于是,我得到了“冷血”的評語。
后來,準備高考的我,失去了外婆,及至考完回家,我得到的是一座墳,和外婆存起來祝賀我考上大學的五百塊。
我問父輩們,怎么不通知我,結果是外婆不愿我高考分心,她的心愿就是讓我考上大學。
呵,我記得那會的我想冷笑,笑不出;想質問,又不知該怪誰。一張普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了我和外婆天人永隔的證據。
外公離世時在福建,及至回到四川,已是一抔骨灰。而那會的我,正在外地工作。
父輩說外公的壽數不該到此,可我卻相信外公的離開是因為他太想念外婆了。自外婆離開后就沒怎么笑過的老頭兒,那股想念強得讓他本身就沒有了活著的動力。
農村的喪葬風俗,說外公在那年沒有合適合棺的日子,故此,父輩也通知我不要回家奔喪。長遠的距離,忙碌的工作,好像讓我忘了悲傷。
及至評價我的人想起,“冷血”的標簽又在我身上加了一層。
5、表達
我讀過不少人寫的緬懷文,按理依葫蘆畫瓢,我也應該學會了此類文章的寫法。
可我的腦子好像不允許我會。
因為,親人離開的那一刻,我好像都沒感受到悲傷,唯有的體會是婆婆的解脫,外婆的期盼,以及外公終得團聚的圓滿。
而在親人離開后,我的記憶自動開啟保護機制,將離開我的人,在我的記憶里慢慢消除,哪怕手里還握著關聯之物,可前因后果,事態順序,均已模糊,及至今日,連他們都音容相貌,也變得越來越不清晰。
也許,”冷血”才是我的本性,至于悲慟的表達,那可能是我缺失的本能。
可我并不想改變這樣的自己。
我的教育經歷教會我,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是最沒用的東西,而生老病死是人間常態。
既然注定會有分別的那一天,那親人健在的日子,每一天都彌足珍貴。
愛的表達要趁早,失去時的眼淚帶不來寬慰和心安。盡力對他們好,當他們離去時,問心無愧方得安寧。
至于眼淚,就這樣吧,不會就不會吧……